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性格比較好?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這個問題要拆分成幾個部分來回答——首先,性格是什麼?其次,性格可以培養嗎?最後,如果性格可以培養,家長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以及怎麼培養孩子的性格?

性格是什麼?

在心理學上,性格一般指與社會道德評價相聯繫的人格特質,它是人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人有關社會規範、倫理道德方面的各種方面的總稱。這意味著,性格是人後天形成的品格,因此具有可塑性,可以被培養。但性格是後天形成的同時也意味著,孩子很小的時候的經歷就會對其性格養成造成影響,因此家長如果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開始的時間應該是越早越好。

性格與氣質的差別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除了在於後天形成的性格上,還在於先天的氣質傾向上。氣質的概念與性格不同,它指的是一個人典型和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心理學認為氣質是由神經結構和機能決定的——也就是說,氣質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先天性,比如有些人生來內向,另一些人生來情緒穩定性更高等等。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性格時有一個大前提,就是這種培養最好順應孩子的氣質傾向,以此幫助孩子培養出健康的性格。

怎樣培養孩子的性格?

那麼,具體來說,家長可以怎樣培養孩子的性格呢?下面我想為家長們建議三個可以具體著手的方向:

• 行動上,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心理學上,對自己行為的控制水平和應對問題的行為風格屬於性格的意志特徵。也就是說,孩子自制力的強弱、面對問題時是勇敢還是怯懦、是沉著還是慌張等都是家長可以改變的方面。你可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幫助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今日事今日畢等,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持續強化這些習慣,直到孩子性格成型。

• 情緒上,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由於人的先天氣質差別,比如,有人生來情緒穩定性更低——這種差別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影響就可以通過後天的性格培養來改變。比如說,有些孩子天生情緒穩定性比較低,家長從發現這一點時起就應該早早培養孩子掌握更多識別、表達與管理情緒的方法,以降低孩子被自己的情緒波動所困擾的程度。

• 認知上,培養孩子開放的思維模式

人在感知、記憶和思維等認知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性格特質,又稱為性格的認知特徵。比如,在思維模式方面,就存在有創新型和保守型、靈活型和固定型等區別。家長應該從孩子小時就注意培養孩子形成開放、創新的思維模式,這對孩子未來的語言學習、決策能力等都有好處。

以上。

歡迎關注頭條號"家有寶寶學心理”——全網超過400萬用戶信賴,專業的親子育兒心理社區,陪伴你和寶寶幸福成長。


家有寶寶學心理


李玫瑾教授就說過,孩子性格的培養要在12歲之前,過了12歲,性格基本上就不會改變,能改變的只是人的認識。人的認識,一生中都可以改變,但性格不是,12歲之前就定型了。


而12歲之前,又基本劃分0~3歲,3~6歲,6~12歲三個階段,實際上尤以前兩個階段最為重要。

3歲之前,父母應該讓孩子感到足夠的信任和安全。最好是父母能夠親自帶孩子,至少在一歲半之前這樣,否則你會發現,小時候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和父母有很大的疏離感,如果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他們說的話很聽,你說的話很難聽進去。


3到6歲,這個階段不能讓孩子約束太多,也不能讓孩子無法無天,要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這個階段的孩子,孩子通常會有一些奇特的想法和一些古怪的問題,父母應該耐心對待,不應扼殺。

6到12歲,是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彌補期,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還經常愛發脾氣,性格暴躁,通過教育引導,還是可以改變孩子,但是到了12歲之後,孩子進入了青春期,真想改變孩子的性格,基本上就不可能了。


所以,父母還是要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


名師育兒


作為一名二十多年國際非著名心理治療研究者,我想需要先了解什麼是性格,然後要問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性格?

網上隨便一搜,性格的分類太多了,都是各有道理。我想,我們大家應該都願意孩子以後成為渾身都具有各種正向能量優勢的人吧。

借用中國古人所言: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解釋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形成個性,個性形成命運。那麼就能很好進行這個問題的解答了。

首先,我贊同科學胎教,假如父母親都身體健康,無遺傳不好因素。處於母體的胚胎髮育期的孩子,如果營養健全,母體外自然環境安寧祥和,有合適音樂圍繞,母體科學作息,運動,正向愛好,家庭關係和睦以及周圍人際交流輕鬆等等,以後出生的孩子就會擁有和諧的人生開端。

出生後各年齡段所需要認知學習的內容網絡上也有,我就不說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是脫離母體後和母親以及之後和父親的連接,必須親密無間,這就是為未來和諧的人際關係打下基礎。身教就是從孩子一出身就開始了的,你教了他愛是怎麼表達怎麼存在和維繫的。

然後,伴隨孩子成長,在不和孩子較長時間分離的情況下,父母的基因優勢和後天綜合長處基本能被孩子完全習得。當然,父母的性格缺點也可能被照單全收。一直到這個孩子因為這些缺點受到打擊才會知曉應該和父母有所不同。所以,最好在十二歲之前,在孩子恐懼時應教他勇敢,在他遇到失敗情緒低落時給予鼓勵安撫幫助尋找方法,在他如野馬奔騰時適當收韁繩,在他獨佔欲開始強烈時教其分享(分享是從媽媽和孩子共同喝一杯水或者是共吃一個水果開始的,之後向外人擴散)

總之,當所有的負面出現之前就應有所準備,進行自然正面正能量身教。那麼,當孩子十八歲後,除了告訴其美好愛情是什麼樣的,就只需要二十幾歲再告訴幸福婚姻的真諦。之後是育兒寶典傳授以及學習如何做一個好婆婆或是好岳母了。

恭喜恭喜!



心理研究員萬勇


首先培養性格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心理學裡通常講人格,人格又包括了氣質與性格,其中氣質是與生俱來的,影響我們出生起的生理、心理、情緒以及行為表現,人的內外向就是指氣質,氣質本身是不分好壞的,也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性格則是環境和社會文化決定的,比如說同一地域文化下的人性格就會有一些共性。

對於個體來說,我認為我們常說的性格是氣質與環境交互產生的化學反應,這個過程很複雜,不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就像我們再用心種花,也很難保證會結出怎樣的果,養孩子也一樣,不管父母怎樣努力,孩子最終很可能都會和我們期望的不一樣。

舉個簡單栗子,朋友孩子幼兒園有一條很長的樓梯,很多孩子不願意自己走,有家長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抗挫折能力,不論孩子哭得多慘,都堅持讓孩子自己走,我朋友呢認為應該儘量滿足孩子,就陪孩子一起上去了,結果被很多家長批評。那麼哪種做法會培養出好性格的孩子呢,其實誰也說不準。如果是本身外向的、多血質的孩子,第一種做法可能確實對培養孩子意志力有注益。但如果是內向的,粘液質的孩子,可能多來這麼幾次就有陰影了。

不同氣質的孩子,在相同的家庭環境下可能會發展出不同的性格,反之亦然。所以我們會看到同樣面對非常強勢的媽媽,會有兩個極端,有的孩子變得跟媽媽一樣強勢,有的則變得非常懦弱。

從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作為父母的我們和孩子無時不刻不在互相影響著,這是非常神奇的事情,如果我們期望培養出豐碩的果實,不要急於去修剪枝丫,而是先準備好的環境,這事關我們自己一生的修為,還有就是要接納先天的氣質和後天的性格。

似乎有點跑題,如果要回到題主關於時間問題,那應該是什麼時候都不嫌早,什麼時候都不嫌晚吧。


媽媽心理學


中國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對應西方的心理學研究也是如此的,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性格基礎在六七歲以內就已經奠定了。不過性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日後接觸的人和環境也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性格,但那多是比較表淺的影響,真正的核心是在生命的早期就已經確定了。

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結合研究已經發現在嬰兒時期母嬰關係的質量會直接對嬰兒的大腦發育造成影響,如果一個人在嬰兒期是沒有被很好的照顧(生理和情感)的,那會對大腦結構造成影響,這種影響在日後唯有通過長程的心理治療或者是在長期穩定良好的關係中才可以得到修復。

孩子的0~1歲主要養的是安全感,也就是說在一歲以內要儘可能即使無條件的滿足嬰兒的需要,不要覺得會把孩子慣壞,這個階段孩子需要通過你對他及時的回應來獲取最基本的對於這個世界的安全感。

1~3歲主要發展的是規則感,建立規則感的前提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是有良好的關係和充足的愛打底的,在此基礎上,孩子才會在不感到被傷害的情況下學習規則意識。父母不可以太過嚴厲和刻板,儘量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用理解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3~6歲主要發展的是人際關係模式,這其實也是以孩子和媽媽爸爸之間的關係作為模板的,在家庭裡,父母需要明白,放在第一位的一定是夫妻關係而不是親子關係,只有夫妻關係穩固有愛的時候,孩子才能真的成為孩子,孩子也會有榜樣的概念去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果是單親家庭也建議爸爸媽媽們不要把自己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而要繼續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這才是孩子需要的榜樣。

我是echo小茵茵,一個有趣又有料的親子漫畫家。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在在評論裡和我一起討論哦~


echo小茵茵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自古有這麼一句諺語:三歲看大。所以說孩子從出生就意味著開始培養孩子的性格了。有許多家長誤認為孩子大一點再進行教育,這是有認識誤區的。

教育孩子要從零起步,千萬不要等孩子長大再教育。教育,言傳重要,而身教更重要。

為什麼說三歲看大呢?嬰兒從出生到三歲這個階段,和外界接觸的比較少,也是家長陪伴孩子一生最密集時間多的一段時期,小寶貝在家長的呵護,陪伴和保護之中快樂成長。他們能接觸到的信息,知識,技能教育等,幾乎都是跟父母學的。這也就是說孩子的很多性格,都是這段時間形成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教育,不僅言傳很重要。而且孩子也不大懂道理,那麼身教才是更重要的。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力極強,而且特別容易養成習慣。

如果在這個階段,父母陋習比較多,喜歡說髒話粗話,

各種不良嗜好,孩子基本上一模仿一個準。特別是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生活環境裡面,大人喜歡教唆孩子說髒話,粗話,罵人。這種事真是糟透了。

父母不好的習慣,會導致在孩子幼小的心裡埋下了一個觀念:粗野無禮,不尊重別人,攻擊別人是有趣好玩的事情。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有分辨能力,他們會默認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當的。如果這個階段,父母喜歡吵架打架,那麼孩子就會認為,婚姻就應該是這樣的。很多人成年後,就會有婚姻的很多陰影。

教育孩子要從零起步,千萬不要等孩子長大再教育。教育,言傳重要,而身教更重要。



我是崇儒,歡迎指導分享關注,一起交流學習進步。


崇儒


一個人的性格和這個人的家庭風氣、生活經歷、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關係,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性格不是單方面的因素而是一種合力的效果。性格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但也難以改變,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稟性說的就是性格。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質,但是孩子的性格就已經決定了Ta能養成什麼樣的習慣和品質。

父母的性格和家庭風氣,給孩子定好了性格基調。七八歲之前,孩子主要接觸的是家庭教育,這個階段是孩子不自覺模仿的階段,家長有什麼性格和習慣,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繼承下來,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或者翻版,就是這個道理。七八歲之後到十三四歲左右,是孩子接觸小學教育階段,孩子身邊開始出現合得來的小夥伴,但是每個小夥伴的行為習慣不同,孩子的行為習慣也會逐漸或多或少的發生改變。

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接觸到了不良思想或者行為,家長能夠及時制止,孩子的性格不會受到影響。例如對待作業的態度,孩子會說班裡那個小夥伴的作業就寫成的這個混亂樣子,考試抄襲,成績下滑,貪玩,有時候家長不能夠容忍孩子犯錯,強力糾正,孩子就會繼續沿著家長規定的行為習慣線路走下去,進而影響性格良性養成。

很多時候孩子出了問題,我們並不能夠分辨的很清除,是孩子的性格使然還是行為習慣使然導致的問題出現。個人感覺性格是一塊兒畫板,行為習慣是上面添加的圖案。畫板的底色就決定了所畫圖案的絢麗程度。一個性格開朗的孩子,也會有調皮搗蛋的時候,一個細心認真的孩子,也會有忽略錯誤的時候,所以想培養孩子的良好的性格,還是多去糾正孩子的行為習慣,讓行為習慣去形成品質,讓品質形成性格。


妙語盒子


性格決定命運,孩子的性格決定孩子一生的成敗。因此父母們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讓孩子能健康的成長。

其實孩子性格的培養應該從胎教開始。媽媽懷寶寶的時候就應該給寶寶一個好環境,夫妻關係好,寶寶的性格相對來說是較溫柔的。


孩子出生之後,父母要保持平穩的情緒,溫和愉悅地對待孩子。平時要尊重孩子,鼓勵孩子去獨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防止孩子產生逆反情緒。

多陪伴孩子,並不是代替孩子去成長,要不厭其煩地去教孩子,但一定不能包辦和代替。只有寬嚴有度才能教育好孩子。

培養孩子完美的性格並不是朝夕之事而是要時時刻刻的事,只有運用賞識教育,多尊重孩子,鑑賞孩子,鼓勵孩子,孩子就會養成完美的性格。


Insterstinglife


性格的培養其實在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就已經發生了,孩子很小的時候,在成年人無法理解他們表達的時候,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就已經發生,周圍人對他們的態度,是鼓勵,壓制,都會影響他們的反應。

我們不應該深究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孩子的性格,而是應該思考,我們的哪些行為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首先 撫養人的情緒表達方式是最大的影響因素。我們表達情緒的方式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對孩子來說都有影響,潛移默化孩子都在模仿,很多時候我們說的“性格遺傳”其實都是我們在無意識狀態下的情緒表達方式被孩子模仿和學習後產生的相似情況。對於孩子來說,除了本能的哭和笑,很多的情緒行為都是來自於後天的學習,在還不會走路不會語言表達的時候,父母是不是會常常與孩子互動,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是不是會常常樂呵呵地笑,這其實就是我們通常就看到的性格表現了。孩子逐漸長大,父母的愉悅、生氣、傷心、恐懼、焦慮等等這些情緒產生的頻率和行為都會被孩子所看到,而這些行為表現都會成為孩子最初對這些情緒的認知,也會成為他們最初的可能也會是影響最深的反應方式。而這些反映方式在旁人看來,就是性格表現了。

其次 撫養人的態度。在孩子嘗試新事物的時候,我們是鼓勵孩子,還是阻止孩子;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是大吼大叫的批評,還是聽孩子解釋。我們的態度和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新事物的反應。如果這個孩子表現出對嘗試新事物的膽小、謹慎,那很可能是因為成年人在對待他嘗試新事物時缺乏鼓勵,過多的提醒以至於成為干擾,過多的控制和干涉,不關注孩子的承受能力而一味地逼迫。過多地強調做事的結果要成功,而忽略了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

最後我特別想說,世界上有千萬不同的人,正因為這樣的不同,我們才能發現更豐富的世界。所以,性格沒有絕對的好壞,只要根據自己的性格能夠找到適合的生活的方式,交友方式,表達方式,和世界上的自然生物相處的方式,就是好的性格。


蘭海


對此問題,每個父母都會有心底的答案,主流有以下幾個:

從胎教開始,孕媽媽的性格、心態完全影響胎兒的性格;

出生後就要培養孩子的性格,新生兒如一張白紙,是性格塑造的最好時機;

3歲及之前吧,畢竟有句老話叫“3歲看到老。”

任何時候都不晚,只要父母抱著一顆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的堅定信念

。。。。。。

個人覺得,在培養孩子性格之前,先了解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和特點,然後再有所方法的進行性格的塑造。

一般來說,孩子的性格形成和特點有以下5個關鍵時期:

1.嬰兒期:

這個階段的嬰兒,生理需要完全依賴成人及時給予滿足。如果父母能夠在嬰兒期和孩子建立依賴關係,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其獲得心理安全感,對於性格初塑造來說有重要意義。

2.幼兒期:

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比如會表現出“我的,你的”“我要,我不要”等行為和心聲。“違拗性”與“依賴性”會交替出現,在性格塑造上就要注意合適的引導。

3.學齡前期: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進一步提高和,主動性加強,但當主動行動遭到失敗時可產生失望與內疚的心情。

4.學齡期:

當孩子發現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如果孩子不能發現自己勤奮的潛力,就產生自卑心理。這也是很多父母發現孩子過了3歲有所改變的原因,通常會用長大了來掩蓋真實原因。

5.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的體格、認知能力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都在變化,性格的培養要注重在感情問題、夥伴關係、職業選擇、道德價值等問題上。

所以,什麼時候培養孩子的性格才好? 那就抓住上面5個關鍵時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