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的五大常識不可不知,品茶愛好者必讀的深度好文不可不看

信陽毛尖,據記載有1000多年的歷史,從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到宋代蘇東坡的“淮南茶,信陽第一”,信陽毛尖已成為本地的一張名片。到信陽來做客,沒有喝到信陽毛尖,算是冤到信陽一回。來信陽,信陽人引以為榮的,唯信陽毛尖茶。

信陽毛尖素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能。

信陽毛尖的五大常識不可不知,品茶愛好者必讀的深度好文不可不看

對於信陽毛尖,人們多有讚譽。如何飲好茶,網上一查即明。我之所以多此一舉,囉嗦一下所謂常識,是要拾遺補缺,凡別人沒說到的,我要在這裡說一說。

一、信陽毛尖茶該怎麼泡?信陽茶葉,除紅茶近年有製作以外,其餘均主打產品均為春茶。也偶有夏茶、秋茶。春茶,即毛尖。所謂毛尖,毛,即炒制後有粉狀毛峰,又稱白毫。尖,即春天茶葉露出的尖尖角。泡茶時,先要洗茶。所謂洗茶,即將八十多度的開水先將茶葉放入杯中,沖泡展開後,潷出毛峰,然後再衝泡茶葉。第一遍,為“毛蛋茶”,即混濁,乳白色。第二道茶,便是青湯了。上等信陽毛尖,一般不耐泡,第四道以後基本又恢復毛蛋狀了,但清晰。清明前茶清香爽口不耐泡,穀雨前茶耐泡欠清爽。

信陽毛尖的五大常識不可不知,品茶愛好者必讀的深度好文不可不看

二、信陽毛尖茶怎麼保管好?信陽毛尖,保管非常講究,必須密封不漏氣才有青湯、清香,否則變黃色,香味已經散失。購得信陽毛尖後,將少量的茶葉放入茶葉盒,隨喝隨取。剩餘的應該密封存放到冰箱冷藏室。信陽毛尖容易串味,不能與其它味道的物品放在一起。比如豬肉、魚類,凡有與茶葉異味的東西,均不能同放。放肥皂做肥皂味,放魚做魚味。過去沒有冰箱,信陽人一般用瓦罐盛茶葉,後來發展到自做鐵盒,鐵盒裡放衛生紙或者木炭一塊,讓其吸溼保鮮,現在有了冰箱,均放於冷藏室。

信陽毛尖的五大常識不可不知,品茶愛好者必讀的深度好文不可不看

三、信陽毛尖什麼時候喝著好?信陽毛尖一般在飯後喝著好。此時喝茶,提神、去膩、消食。沒有喝過信陽毛尖的,晚飯後最好不要喝。晚上喝因為茶葉具有興奮提神作用,容易失眠。食素者,最好少喝該茶,信陽人叫“寡肚子”,長期食素者喝此茶不宜養胃。尤其是睡覺前不易喝此茶,容易造成長期失眠。

四、如何辨別信陽毛尖茶葉等級?似乎,黃金有價茶無價。因為信陽毛尖屬地域性特產,識茶者知信陽毛尖等級品位,不識信陽毛尖的,容易被茶葉販子欺騙,殘次茶也被賣成好價錢。依本人接觸判斷,提示如下:信陽茶,車雲山為最,龍潭茶次之。車雲山茶現在已專屬保護區,尋常人家難以採購到。主產茶區為師河港、董家河、潭家河、柳林。師河港山最高八百米左右。有黑白龍潭各一個。除車雲山外,是信陽毛尖之最,此其一。採茶時間,即清明前茶葉為最嫩,其芽狀細如米粒,炒製出來,泡出茶來,顆粒如綠色米粒。此時每斤鮮葉達九萬多粒才炒成一斤新茶,因為採摘要求嚴格,鮮葉一般在一百五十元以上,四斤半炒一斤,所以,人工費用高,此茶一般上千元或更高,是為芽頭。

信陽毛尖的五大常識不可不知,品茶愛好者必讀的深度好文不可不看

穀雨後芽,也為芽頭,但芽已經長至一至二公分,鮮葉掉價到一百元斤,一斤茶葉也得六百元以上。因為茶葉開始旺盛的長,分開一芽一葉或者兩葉,價值已經拉開距離了。一般的一芽一葉,炒工好的,也得四五百元。其餘泡出來出現大葉的,那就百十元可以買到了。優質信陽毛尖湯色嫩綠、黃綠或明亮,味道清香撲鼻,劣質信陽毛尖則湯色深綠或發黃,混濁發暗,不耐沖泡,沒有茶香味。因為信陽毛尖歷史悠久,主茶山在清明、穀雨期間均被茶販子買走。要買好茶,此間到現場買較好。

信陽毛尖的五大常識不可不知,品茶愛好者必讀的深度好文不可不看

五、如何辨別信陽毛尖不同產地?信陽毛尖,產於整個信陽地區即信陽平橋、師河區、羅山、光山、固始、商城、新縣等。通稱信陽毛尖。而信陽毛尖因為縣域水土不同,茶葉形狀也有區別。在信陽境內的茶葉,雞公山一帶因主產板栗,非主產茶區,湯呈淡黃色,板栗味和蘭花味。主產茶區呈綠色湯。茶葉條形尖細,而其餘縣域則茶葉肥大。湯味與信陽區域差別口感不及。雞公山屬野山茶,尤其是雞公山的大茶溝,中茶溝,為信陽毛尖發源地,千年茶樹尚存。野山茶因為樹大,無人管理,要上樹砍伐採摘。

關於喝茶,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喝什麼樣品質的茶,代表什麼樣的身價。如何喝茶,也代表一個人的身份及涵養。喝茶也有許多講究,比如大碗茶,叫“龍飲”,比如功夫茶,叫“慢品”,因千年形成的信陽茶文化,上網查閱,應有盡有。願關注我頭條號的朋友們,能喝到自己理想的信陽毛尖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