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提及恭王府,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和珅。其实恭王府历代曾经几易其主。第一位就是和珅;其后是和珅之子,也就是乾隆的幺女婿丰绅殷德;后来,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亲王奕訢成了这座宅弟的主人。“恭王府”也因此而得名,从此以后,“恭王府”便一直被延续至今。王府的最后一个主人是奕訢的次子载滢。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作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个住宅,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恭王府占地六万平,分为花园和府邸两部分。都知道恭王府是一座风水宝地,王府之中的建筑更是处处讲究。今天嗨游君就带你走进传奇的恭王府!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1.府邸

恭王府正门,为7开间,是等级相当高的一座王府。最高等级的建筑才能用9开间的大门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银銮殿

清代王府上的正殿俗称银銮殿,是王府举行重大仪式和庆典的场所。银銮殿设屏风、宝座,王爷在此召见属员。恭王府的银銮殿在20世纪初毁于大火,仅存大殿基址。现在的银銮殿是基址复建的。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后罩楼

后罩楼也叫延楼,是和珅藏宝的地方,所以也叫藏宝楼。是和珅大行贪污之道的历史见证。楼内共有46间屋,每间屋的窗子形状各不相同。和珅每次收敛到的“宝贝”是什么形状,他就按这个“宝贝”的形状叫木匠做成一扇窗子,然后将“宝贝”藏于相应形状的屋子里,以便记忆。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正面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背面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嘉庆年间清政府抄没他的家产时,除无法估价大量的珠宝、古玩、字画外,黄金白银就有2000多万两之巨,相当于清政府十年的国库。

锡晋斋

锡晋斋为乾隆朝大学士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所建,用楠木装修出精美的两层仙楼。这种逾制的装修成为嘉庆皇帝给和珅定的死罪之一。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2.后花园

西洋门

西洋门是花园正门,位于花园中轴线上。形制仿圆明园中大水法园门,因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称为“洋门”。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独乐峰

一进西洋门就能看到这块高5米的太湖石。峰顶刻有“独乐峰”三字,但仰头观望只能看到“乐峰”二字而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说起这块石头,也是来历不小。话说和珅一生娶了26个老婆,但是一直没有儿子。在生了十几个女儿后,一次和珅和乾隆去江南,在太湖边发现了这块奇石,形如女人抱着孩子,和珅认为是观音送子,就把它运回来放在自己家中。不巧第二年果然得了一个儿子。乾隆听说也很高兴,给孩子赐名丰绅殷德。后来还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十格格嫁给了他。和珅就和乾隆成了亲家,有了这段姻缘,嘉庆杀和珅的时候也未敢满门抄斩,只是赐死和珅一人,和珅的子孙也得以从此难中幸免。

蝠池

这水池名为“蝠池”,做成蝙蝠的形状,寓意“万福”。恭王府的“福”文化,不止在康熙手书“福”上,即使是山水石林的布置也同样渗透着“福”的寓意。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邀月台

后花园中的假山,是园中的最高点。上面是邀月台,上下山的路都是没有台阶的斜廊,寓意“升官发财路”。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在怪石中下山必经一石洞,称作“秘云洞”,洞中藏有“福”字碑,堪称天下第一“福。是清代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延年益寿而题,并刻成石碑藏于恭王府。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福字碑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排队瞻仰福字的游客

来这里的游客很多,他们依次排队走到“福”字碑前,从上到下抚摸了这个“福”字,希望它给自己带来好运和福气。就连很多明星名人到此,也不忘到福字碑前,摸福字沾喜气。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参观一次恭王府,才真正了解了和珅其人。

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是将门之后。但因其父为官清廉而又早逝,其家境极为贫寒。和珅幼年丧母,继母乖戾。稍长后,父亲又去世,为求学、为生计,少年的和珅如同乞丐。在与命运作不屈服的搏斗抗争中,他的人性也发生了畸形的变态。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说起真正的和珅大家脑海你浮现的绝对是王刚饰演的那个和珅形象。而去过恭王府,看过和珅画像的人都知道,他确是一个美男子,玉树临风,面白如玉,更为奇特的是和珅额头上有枚红记。说起这枚红记,传闻这么一个故事:

话说在乾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就与雍正的爱妃马佳氏关系甚好。在他二人情浓意蜜之时,被皇后钮祜禄氏发现,一道懿旨,要将马佳氏在月华门下勒死。宝亲王听到消息,赶到月华门,马佳氏只剩下奄奄一息。宝亲王心如刀绞,泪如泉涌:“是我害了你,我今生不能救你,但愿你来生能和我相聚。”说罢,咬破指头,把那鲜血往马佳氏额头上一点道:“你闭眼安息吧,若有来生,我就只认这块红记。”

巧的是,马佳氏死的那年,正是和珅出生的一年。和珅26岁遇到60多岁的乾隆,所以,乾隆对他更是宠幸有加。乾隆知道,自己在世可保和珅,一旦自己归西,和珅的命必然不保,且按照大清律法,定当灭其九族。于是,将自己的幺女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灭九族不可能把皇帝的女儿都杀了吧。所以后来嘉庆皇帝只是“加恩赐令自尽”,给了和珅一个女人式的死法。

当然这只是传说。

大多去恭王府的游人对和珅是有极大兴趣的,也是对神秘的东西心向往之。其实对于园林景观,各处都大同小异,但是恭王府的每一个建筑在和珅建造时都蕴含着独特的含义,令人震撼。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人们对和珅的兴趣在于他身上集中了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官本位制度中所有为官的元素:自幼清贫、发奋苦读、幸识君王、连升三级、侍君如父、位极人臣、左右逢源、精明干练、阴险狡诈、贪得无厌等等……。这座王府不仅见证着和珅他个人从兴盛到衰败,也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到衰亡。

这就是恭王府,它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果你来北京,恭王府一定是嗨游君极力推荐您去游览的地方之一。

友情提示:过节客流量大,建议错过节假日。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