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协积极服务人才强省战略实施

江西省科协积极服务人才强省战略实施

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视察江西仙客来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支撑越来越成为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多次强调,江西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靠创新,根本靠人才。

近年来,江西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但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缺乏依然是江西人才队伍的瓶颈难题。江西省委组织部、省科协等部门牢牢把握人才这个发展的“最大变量”,积极搭建院士工作站、“海智计划”工作站等人才聚集平台,实施“百人远航工程”,吸引和培育更多满足产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聚集江西,助力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服务江西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厚植引智载体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指出,江西发展相对落后,表象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竞争力偏弱,根子是人才数量不多、层次不高,特别是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数量少。为着力破解高层次人才缺乏,江西省委组织部、省科协等部门在以下两个平台建设上探索实践,并取得积极实效。

(一)院士工作站

2010年以来,江西省委组织部、省科协联合有关部门在全省各地大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建立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专家为我省服务,为实施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大支撑。

强化“互联网+”理念。“项目为核心、实效为根本”,在加强管理、精心指导的同时,引导院士工作站广泛建立和运用“远程视频系统”、QQ、微信平台,突破时空限制,随时交流互动,不断提高建站实效。

强化服务举措。帮助和指导更多企业与院士专家通过院士工作站平台对接合作,在江西创新型省份建设过程中柔性引进更多高端人才,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助力院士团队成果转化,让每个建站企业发挥建一个院士工作站、引进一支团队、支撑一个企业、推进一个行业创新升级的作用。

强化带动本土人才显著成长。八年来,江西省院士工作站共引进高层次人才341人,带动本土人才显著成长885人。在这885人中有241人获得博士学位、503多人获得硕士学位,一大批本土高层次人才在院士工作站脱颖而出。作为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与院士项目合作配套团队的核心成员,杨普香在中国工程院首位茶学院士陈宗懋的高端引领和精心指导下,带领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5人快速成长为省级学术带头人,杨普香被评为我省现代茶叶产业技术首席专家。杨普香及其团队的快速成长,是江西省院士工作站培养高端本土人才的成果缩影。

建站成果丰硕。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调队院士工作站引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曾和他带领的科研组在赣南红土地的野外度过了他81岁的特殊生日。像陈毓川一样,在江西院士工作站奉献光和热的,一共有151位院士,院士团队专家1100余人。目前,江西已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102家,签订合作项目874项、实施完成391项;取得专利授权541项,其中发明专利227项;转化科研成果311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00余亿元。同时一批市级院士工作站也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全省市级院士工作站达到70家。

(二)“海智计划”工作站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简称“海智计划”)旨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海外华人科技团体的联系,为海外人才回国工作、为国服务搭建平台。江西“海智计划”工作站主要任务是加强海外人才引进和科技项目合作力度,推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赣创新创业,加快领军人才和团队的培养。2016年,《江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把“海智计划”工作站建设作为引进和培育高端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推到新的高度。

2013年至2017年,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协在全省共建立“海智计划”工作站30家,引进海外专家97人、团队49个,组织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100多场次,开展合作项目100多个。

江西“海智计划”干细胞再生医学工作站引进的法国医学专家Uzan教授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洪都集团、晶能光电、双胞胎集团、汉腾汽车等一批建站企业借助“海智计划”工作站,解决企业重大技术难题,有效提升了企业研发和创新实力。赣州市上犹京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借助“海智计划”工作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得到时任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充分肯定。

省科协将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把“海智计划”工作站打造成我省中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要载体,围绕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型光电、航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面向海内外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别是引进对接《中国制造2025》、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发展江西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团队,推动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推动江西在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上实现突破,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培育本土人才 筑牢人才发展基石

江西省科协积极服务人才强省战略实施

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赵爱民出席2017年“百人远航工程”启航仪式并讲话

引育并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对本土优秀人才的培养支持。由江西省委组织部、省科协共同实施的“百人远航工程”起步于2002年,旨在资助有发展潜力的本土优秀中青年专家赴境外学习深造、交流。注重省内挖潜,围绕江西重点产业、一流学科专业和新经济业态发展需要,特别是以新制造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分享经济等五大领域为主攻方向,加强人才后备梯队建设,注重培养一批有重大创新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在成长关键时期,获得了关键助力。“雪中送炭,受益良多”,说起自己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访问学习的经历,“百人远航工程”资助对象、江西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李金高感慨不已。那时他学术研究起步不久,急需了解国外先进理念、知识。“百人远航工程”让他得以直接问学求教于全球医学精英。如今李金高已由当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成长为业务骨干:回国后十多年来,先后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研究成果被鼻咽癌靶区勾画国际指南引用。江西农业大学贺浩华2004年接受“百人远航工程”资助赴国外交流深造,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当年远涉重洋去求索的优秀青年专家,如今已是我国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界的领军者之一。

以智引智。“百人远航工程”还成为引进海外智力的助推器。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要依托“百人远航工程”等出国(境)培训人员以才引才。江西省委组织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全省生物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将“百人远航工程”作为加大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的渠道。

多年来,受资助对象充分利用对外交流的机会,结识引进了一批杰出的中外才俊来赣开展交流合作,有的引进团队和专家,有的引进项目,以智引智效果显著。受远航工程资助的华东交大副校长刘海文,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引进在美国工作的姜楠博士来到江西工作,并建立了智能物联网领域的科研团队。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党委书记廖岚受“百人远航工程”资助,回国后引进美国Temple大学杨杰教授建立江西“海智计划”口腔颌面放射影像工作站。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罗旭彪教授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引进Spyros G. Pavlostathis教授,每年定期在南昌航空大学讲学。

打造品牌。

十多年来,“百人远航工程”已成为江西省中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特色品牌,成为全国科协系统一枝独秀的品牌,在全国影响力越来越大。共选拔资助600人次出国出境学习深造与交流,资助资金2895万元,为江西培养了一批具有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如江西农业大学的贺浩华、江西师范大学的陈祥树、南昌大学的聂少平等。这些优秀人才不少成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以及国家、省级科技奖获得者。

“百人远航工程”已成为江西中青年人才提升水平的“益智工程”,创新创业的“孵化工程”,引进海外人才的“引智工程”,交流联系的“天桥工程”,宣传江西的“名片工程”。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把“百人远航工程”打造为江西培养领军人才和团队的“摇篮工程”,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李世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