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云: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根,文化自信基於書法自信!

今天,我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核心價值觀跟傳統文化是緊密相連的,國家富強的追求、文明創造的精神、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精神等等都是在傳統文化中就有的。因此,核心價值觀的弘揚,文化的時代創新,需牢牢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土壤,是要回到它歷史的、文化的源頭去尋找契機。南北朝庾信有名言:“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思其源”,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對自己的文字不敬仰,對自己的道統不繼承,那就是沒有希望、沒有前途的。


中國書法,是中國人智慧的“舍利子”。書法的構成首先是文字。文字是一個民族史詩的承載。對於中華文化,漢字是它的根。它是藝術,但更重要的是文字,它承載文化,傳播文化。沒有漢字,哪來的詩歌、歷史和哲學?無論是古時候一筆一畫地手書,還是如今在計算機鍵盤上敲打,漢字始終是中華民族文化最基礎、最根本的載體,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下五千年,就是用文字書寫下來的。

孫曉雲: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根,文化自信基於書法自信!

孫曉雲書《薛濤詩四首》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根。所以,文化自信就是從書法自信開始。

書法不是少數人的藝術,而應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必修課。書法不僅是寫字,其深層所蘊含的,是中國古人認知世界的一種睿智方式,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標杆。文化不能遺傳和移植,也不能複製和再生,必須從小培養、不斷堅持,點滴積累、薪火相傳,不然就會在不知不覺中丟失。長期以來,由於文字與書寫斷裂,造成書法作為國民基本文化素質的缺失,對漢字整體認識的缺失,繼而造成了對中國文字以及文化發展的斷層。因此,對傳統書法的傳承,已經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國家文化安全問題。

作為書法的繼承者,在當今世界文化不斷碰撞的時代,傳承中華文化意味著傳承文化的自覺和民族的自信。我堅信,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首先要從“我”做起。我們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就像一棵大樹的根,“四書”等文化經典,就像一根根枝幹,而我們每個人,則象是一片片的小葉子。文化自信,就是要將傳統文化的營養從根輸送到每片小葉子上。由此,這棵樹才能根深葉茂、綠樹成蔭,庇護我們子孫後代,遮風擋雨,有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是文化帶給我們的。這種自信,是我們自己長出來的。全民族文化自信了,我們就能夠抵擋外界的一切攪擾侵襲,就知道如何理解、認識、融合外來文化,就能夠理性、穩步、踏實地走向世界。

幾年前參加央視《藝術人生》節目,我對主持人說,我的前半生主要做的就是“承傳”,對傳統書法的承傳;後半生則是“潤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個嶄新的“時節”,文化的繁榮發展是一場“好雨”,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粒小水滴。“潤物”是一個長期的、慢慢滲透的、“細無聲”的過程。我們每個人一起長期堅持,才能匯成文化復興的“好雨”,繼而迎來文化強國的春天。文化滋潤了我,我也茂盛成長,給文化的大樹添枝加葉,這也是春雨和葉子的關係。

孫曉雲: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根,文化自信基於書法自信!

孫曉雲書法作品

我想,伴隨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書法,其本身的魅力和它所體現的中國精神,是具有最廣泛的普及面和號召力,一定能重新喚起整個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我也會繼續努力,用我的實際行動讓傳統書法重新走入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裡,真正地把它作為一箇中國風度、中國精神、中國人的象徵。

孫曉雲: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根,文化自信基於書法自信!

孫 曉 雲

1955年生於南京。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文聯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江蘇省政府參事,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勞模)和三次省部級勞模,中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中宣部全國首批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文化部“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中國文聯“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獲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藝術獎”、江蘇省委省政府首屆“紫金文化獎章”、全國七次書法大獎等。出版有書法理論專著《書法有法》,《中國當代名家書法集·孫曉雲》、《孫曉雲書法精品選》、《不忘初心——孫曉雲書法》、《中華國學德育經典》——《道德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