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近代银币史

1875年,光绪帝登基。李鸿章与左宗棠的对外战略争论自此画上句号,偏向放弃收复新疆的李鸿章失败,清军在左宗棠的带领下,视死如归般的全力以赴对待这场战役。对于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来讲,这样的战争太过艰难,而沿海地区同样存在着李鸿章所说的种种隐患,但唯一付出努力的,还是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将左宗棠。

新疆近代银币史

李鸿章看到的仅仅是很小的一个方面,而左宗棠的战略路线更为全面,甚至于讲,李鸿章的目的可能更是为了与左宗棠进行政治上的较真,他基本没有将国家命运放在心中。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李鸿章不停地对他泼冷水、加以陷害,而左宗棠对国家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更是李鸿章之流无法企及的。

光绪六年(1880年)五月,左宗棠带病战斗,他让士兵抬着棺材准备进军伊犁。最终沙俄与中国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伊犁大部分地区归还中国。光绪八年(1882年),沙俄正式交还伊犁。光绪十年(1884年)11月17日,新疆省成立。

但一个王朝以及一个制度能否得以延续,绝不可能因为个别人的付出而得以实现。中法战争后,左宗棠满腔报国热情彻底覆灭,大有出师未捷身先死之感,其含辛茹苦创建的福建水师以及马尾船厂近乎土崩瓦解,随着左宗棠这样忠臣的陨落,清王朝的命运也逐渐坠入深渊。

新疆近代银币史

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前,新疆地区主要流通天罡银币及普尔钱、乾隆嘉庆道光等年号红钱。

新疆早期银币称为“天罡”。“天罡”意为“腾格”。最早的天罡币是海比卜拉在和田建立割据政权时所铸,后来阿古柏入侵新疆,铸造了值银五分的天罡,称为“阿古柏天罡”。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开始仿铸天罡银币,种类特别复杂,这类银币为打制币,部分钱文增加汉字。

新疆近代银币史

左宗棠仿铸的天罡银币主要有:

1. 双面维文天罡银币,其中库车地区所铸有一面维文为“足银”,另一面为“五分”者,及一面维文为“光绪”,另一面为“四年”者。阿克苏地区所铸有一面维文为“阿克苏”一面为“五分”者;

2. 五分天罡银币,光绪四年(1878年),由喀什地区所铸,为汉、满、维三种文字的五分银币。喀什噶尔地区所铸为汉、维两种文字的五分银币;

3. 光绪银钱天罡银币,光绪四年(1878年),由叶尔羌和喀什噶尔地区所铸。光绪五年(1879年),为和田地区所铸。

4. 光字天罡银币,光绪六年(1880年)始铸,正面为“光绪”年号省文“光”字,底部为维文“五分”,背面为维文“阿克苏”。省文钱在唐代新疆地区就有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和当地的文化有关,汉字相对难以书写,加上当地铸造工艺的粗犷特征,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新疆近代银币史

光绪六年(1880年),左宗棠命兰州机器局制造新式铜模,打制圆形方孔足银壹钱银币。希望以此完全取代旧式天罡银币。该品种极具传统制钱风格,但因成本过高,光绪七年(1881年)二月即停铸。但它对新疆货币的汉化,以及抵制外来货币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新疆建省后,清政府全面严禁新疆地区流通天罡银币,成效并不理想。直到机制银币在全国大范围普及时,光绪十六年(1890年),新疆地区的机制银币开始盛行,而就在前一年(1889年),广东库平七钱三分银币刚刚开始铸行。

新疆近代银币史

此后新疆机制银币主要有:

1. 三体文银币,钱币文字有汉、满、维三种,分三钱、五钱两种面值,铸造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

2. 喀什噶尔光绪银圆,汉、维两种文字,面值分壹钱、贰钱、叁钱、伍钱;

3. 阿城光绪银元,阿克苏地区所铸,汉、维两种文字,面值分一钱、二钱、三钱、五钱;

4. 喀什光绪银圆,汉、维两种文字,面值分壹钱、贰钱、叁钱、伍钱;

5. 迪化光绪银圆,汉、维两种文字,面值写法分二钱、贰钱、三钱、叁钱、五钱、伍钱;

6. 喀造光绪银圆,汉、维两种文字,面值分贰钱、叁钱、伍钱。

新疆近代银币史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喀什噶尔地区开铸光绪元宝银币,面值写法分二钱、三钱、叁钱、伍钱。钱文为汉、维两种文字,钱币龙形拙劣粗犷,特征非常明显。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迪化水磨沟机器局按内地式样开铸库平式银元,均为样币。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喀什地区开铸大清银币,记值为湘平,湘平记值方式是由左宗棠引入新疆的,该品种版别多。喀什地区至宣统年间,又铸宣统年号银币,钱文分“宣统元宝”、“宣统银币”两种,版别也很复杂,形制仍然保持原有粗犷特征。

新疆近代银币史

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新疆开铸新式银币,钱文有“银圆二钱”和“银圆叁钱”。此后,新疆喀什地区模仿该类新式银币开铸饷银系列银币,有饷银一钱、饷银二钱、饷银四钱、饷银五钱、饷银一两。该系列银币版别区分主要在维文位置及有无维文、珠圈有无及有无边花等方面。这一品种的铸造质量一改以往粗犷特征,相对而言较为精细。

新疆近代银币史

民国建立后,新疆地区在1912年也开始铸造民国银币。面值内容仍然保持饷银记值,背面纹饰均为五彩旗,旗帜为竖纹,纹饰风格极具新疆特色。部分银币省去维文,仅以汉字书写钱文。民国六年(1917年),迪化银圆局造壹两银币,民国七年(1918年),仍有铸造。

新疆近代银币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新疆联合政府使用迪化水磨沟机器局开铸袁像银币,该品种袁像开脸较为宽肥,纹饰恢复新疆银币特有的粗犷风格,含银量各版有异,不难识别。版别主要按嘉禾图案及袁像耳朵进行区分,主要有:小叶大耳、小叶小耳、异笔民、大叶大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年底,新疆袁像银币停铸。

新疆近代银币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国民政府恢复银本位制。5月,新疆实行币制改革,铸造壹圆银币,该银币版别较多。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为保证新疆地区金融稳定,该品种正常流通。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废除民国纪年,此银币将“民国卅八年”,改为“一九四九年”,因正反均有一九四九纪年,这一版本被称为新疆“双四九”银币。1951年10月1日,随着人民币的顺利流通,新疆各类银币均被回收,停止流通。

新疆地区近代自铸银币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这段钱币史能够如此丰富多彩,中国能够不断发展进步,正是因为历史上有那些为了民族统一、国家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风云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