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关于荒野白茶,村姑陈写过很多篇文章介绍它了。

最初,被荒野白茶吸引的读者,欣喜地去买了荒野白茶回来喝。可一部分人喝过却发现,这荒野白茶它不是荒野茶,它是台地白茶冒充的。

于是村姑陈又写了一篇教大家辨别荒野白茶的文章,教大家用马蹄结去辨别荒野茶与台地茶。

在那篇文章里,村姑陈拍了马蹄结的照片,详细介绍了分辨真假荒野茶的方法。

本来这是一件挺好的事。

科普,让大家认识荒野茶,买荒野茶的时候便不再走眼,不再掏冤枉钱,这是一件积德积福的事。

然而,事物总会有两面性。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某些茶商,自此便按照“马蹄结”的标准,去采荒野白茶。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按标准来,才服众。

但是,如果采的是荒野寿眉,带马蹄结的荒野寿眉,这便有大大的问题的。

银针,牡丹,有马蹄结,是标配,是茶类纯正的保证。

如果是寿眉,还要连马蹄结一起采,这便不是在保证品质了,这是在给荒野茶人为增重。

花了荒野茶的钱,买回来一堆梗。

想想都心痛。

今天的新手入门第29篇文章,村姑陈便详细介绍一下,荒野茶的VI——马蹄结。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该采马蹄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必采马蹄结。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什么是马蹄结

马蹄结是荒野茶的VI——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至今,村姑陈仍然这样认为。

最初认识荒野茶的时候,茶农用粗大的手指,捡起一根荒野银针,给我看它的根部——赫然有一个硕大的,胖胖的,像马的蹄子一样梯形状的结。

茶农说,有这样马蹄结的茶,就是荒野茶。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他再拿起另外一个水筛里的银针,随便捡了五六根,没有一根的根部,有如此硕大的、梯形的结。

他说,没结的是台地银针,有结的是荒野银针,一眼就分清了。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我细细看去,果然,两个盛放银针的水筛里,有马蹄结的那筛茶,颜色更白一些,显然白毫更多更密。没有马蹄结的那筛茶,颜色更绿一点。显然白毫相比之下更少一点。

台地茶与荒野茶,如此简单就能分得清楚。

看来读者们可以少交学费了。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马蹄结长什么样

马蹄结,顾名思义,就是一个长得像动物马的蹄子一样的结构。

马蹄的相貌,如下图。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而荒野白茶的马蹄结,便是一个长得很像动物马蹄的结构组织。

下图,便是荒野茶的马蹄结。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这些结,都出现在荒野白茶的根部,形状极似马蹄,便被称这马蹄结。

因为摄影技术的关系,无法把荒野白茶的马蹄结,细细地拍下来,给列位看官们看。

大家可以放大上面几张图片,便能看到,在茶的根部,那个梯形的,像马蹄一样的结。

这个部位,是白茶芽头与白茶树之间相连接的部分,所以,会长得比树枝部分要大一号,当这个芽头被采下来,芽与树干之间连接部分,也会被连着拔下来,便形成了我们肉眼能看到的马蹄结。

荒野茶树,养分少,叶片和枝条发育得慢,每一个芽头和每一枝嫩条的生发,都是很多养分储蓄聚集后的产物,是很多能量累积和喷发的结果。

所以,在荒野茶发芽和抽枝的地方(产生马蹄结的地方),也就是芽与枝干的连接处,那个能量爆发的突破口,长得比普通的台地白茶树更粗更大,更粗壮,众而形成马蹄结。

哪些荒野茶没有马蹄结

村姑陈原先以为,荒野茶都是有马蹄结的。

然而后来发现,有的荒野茶居然没有马蹄结。

当时,看到有一批荒野米针,马蹄结居然非常小,非常少,就去找S师傅理论。

气势汹汹地去,偃旗息鼓地回来。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荒野米针的马蹄结,非常小

他笑呵呵地说,米针小,太嫩,马蹄结的地方还没长开长大,还没长出来,所以,就显得结比荒野银针来得小,来得瘦。不识货的人就以为没有结。

我细细端详,果然,荒野米针的根部,那个结,确实小,马蹄的形状也不明显,萌芽似的浅浅两道线条在那里,难怪被我忽视,以为是没有结,以为是假荒野茶。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长在树干上的荒野银针,芽头巨大)

后来,再有一回,我喝荒野银针,发现有一部分,也是没有结的。

跟荒野米针的结不一样,荒野米针结虽然小,但还有个结的雏形在那里,一副待发育成熟的样子。

但这一部分荒野银针的结,真的是几乎可以忽略啊,完全没有啊。

带着疑问再一次去砸S师傅的场子。

他依然耐心地跟我们解释:

荒野茶有两种,一种是长在树干上的,从树干直接冒出来的芽头,如下图这样的,马蹄结就很大。从照片里就能看到明显的硕大的马蹄结。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而另外一种荒野茶,是枝条的芽头,长在枝条的顶端,两叶一芯里,众星捧月般地捧着。

这种芽头,更嫩,比直接从树干上采下来的还嫩,所以它们的根部,就没有那个马蹄结。如下图。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同一棵荒野白茶树上采下来的白茶(牡丹和银针),有树干上生的,也有枝条顶端生的,故而,这批白茶(牡丹和银针),有的有硕大的结,有的却没有硕大的结。

但是,也极容易辨别:没有硕大结的银针或者牡丹,因为它是枝端发育出来的,极嫩,没结,但它的梗并不长,也就是从最末一片叶片到茶梗的最末端的距离,并不长。

若既没有马蹄结,梗还很长,那必定是台地茶冒充的了。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马蹄结何时不该采

其实,要说马蹄结该不该采,村姑陈觉得这个话题有点远了。

无论是荒野银针还是荒野牡丹,马蹄结都是它身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结大还是结小,采的时候必然会带下来。

但如果在春末夏初去采老叶子(有人称为荒野寿眉),这老叶子是完全没有必要采结的。

首先,春末夏初的老叶子,便是某些人口中的荒野寿眉,等同于夏茶,口感苦涩不出,还完全是白茶中的异类——没有芽头,叶背没有白毫,这样的白茶,还能算是大众口中的养分丰富,养身养心的“白茶大神”吗?

其次,这种老叶子,比之银针,缺了丰富的茶氨酸;比之牡丹,缺了可贵的清新汤水和芬芳花香;比之冬片,缺了冬片那种丰富的果胶和抗寒而生成的茶氨酸多糖儿茶素。算起来,春末夏初的老叶子就是四不像。

第三,这个时节的老叶子,除了叶便是梗,梗长得老长老长,若是连马蹄结也一并采下来,等同于是采下了一梗二叶的等级,按国标,这该是什么品级的白茶呢?硬要说它是寿眉,完全站不住脚,没有芽头,算哪门子寿眉?

第四,为了采梗,势必要把梗全部采下来,这种茶,叶片轻,所有重量都被梗占据了,若买了它,等于买回大堆的茶梗——请看看官们醒醒吧,我们是买泡了喝的好茶,可不是买一堆梗回来做枕芯!!

所以,采老叶子,还要把马蹄结采下来,只为证明自己是荒野茶,这果真是狗尾续貂,画蛇添足。

且,卖了一大堆茶梗给客人,美其名曰“荒野寿眉”,实在有点令人欲哭无泪......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荒野茶的标准,是不是只有马蹄结

马蹄结,它是荒野茶的标志。

但,它又并不是荒野茶唯一的标志。

自然界的生物,自然生长,必不同于工厂模具生产的产品那样的一模一样,整齐划一。

有的荒野茶,马蹄结小,有的则大,有的明显,有的则不显。有的粗硬,有的则松软。有的发育成熟,有的则刚萌芽。

单纯从外观上辨别荒野白茶,只能从这一批茶的总体品相上,去做一个综合的判断。

若单纯只从某一根有结,某一根没结,便得出是与否的结论,稍显简单粗暴了些。

要真正的辨别荒野茶,看外观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喝。

有没有毫香,有没有野劲,有没有柔汤,有没有风骨,这些标准都用上,才更准确。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综合去辨别,方才是最妥帖的方式。

从外观,到香气,到汤感,还原荒野白茶的始末,图文并茂!

台风很快就过境了。

留下了一地的芒果。

今天,聪明的邻居,已经在晒芒果干——用昨天捡回来的芒果,剥了皮,切去芯,把果肉切成片状,放太阳底下晒。

果香溢满了院子。

红楼梦里的夏天,从端午节开始。

元妃娘娘赐了宝玉和宝钗同样的节礼,黛玉大大地吃醋。

宝钗把红麝串套在手上,肌肤微丰,脱不下来。雪白一段酥臂,看愣了宝玉。

黛玉走来,看见他的这个呆样,醋劲大发,一手帕就摔在宝玉脸上。

等宝玉喊叫起来,才机灵地指着天空说,看,那里有个呆雁~~~

村姑陈喝了一杯栀香玉卿,想起这三个人的痴缠,想起黛玉这一句“呆雁”,不觉莞尔。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