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黨建 明責任 拔窮根——贛州經開區凝心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紀實

近日,記者走進省級貧困村——贛州經開區鳳崗鎮長田村,只見矮坡上一排排藍色光伏板整齊排列,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該村黨支部整合資金70餘萬元利用荒坡資源建設100千瓦光伏電站,現正式併網發電。

強黨建 明責任 拔窮根——贛州經開區凝心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紀實

長田村藍色光伏板整齊排列

我們準備把光伏發電收益投入到公益性崗位開發等方面,為脫貧攻堅增添新動力。

該村黨支部書記鍾惠法說,光伏發電收入加上產業發展增收,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望超過10萬元。

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是贛州經開區打好脫貧攻堅戰的生動寫照。贛州經開區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突出產業就業扶貧,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正以新姿態打贏脫貧攻堅戰。

打好黨建牌 村集體經濟“活水長流”

“9000多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再加上2塊預留地和村辦公用房出租等,一年的村集體經濟收入有250餘萬元,逢年過節村民不僅能得到每人200元的分紅,社保等支出也有了保障。”

近日,蟠龍鎮田心村黨支部書記袁鋒告訴記者,利用預留地置換了贛州經開區建投公司9000多平方米標準廠房,一年就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80餘萬元。通過探索出預留地開發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贛州經開區不少貧困村的集體資產實現了保值、增值。

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越強,村子建設和發展就越好。在贛州經開區,集體經濟薄弱村的美麗蛻變不止田心村。贛州經開區黨群工作部副部長劉昌平說:“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既是當前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也是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贛州經開區通過黨建引領帶動,用好異地置業發展模式,設立了1900萬元產業引導基金,用於33個薄弱村購置8500平方米標準廠房,貧困村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約5萬元,其他村約3萬元。

強黨建 明責任 拔窮根——贛州經開區凝心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紀實

村集體購買(置換)標準廠房現場簽約儀式

解決“帶頭人”的問題,是讓薄弱村脫貧的重要一招。近年來,贛州經開區牢牢抓好村黨組織書記這個關鍵,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成效與村幹部績效考核補貼掛鉤,與各村簽訂責任狀,嚴格獎懲兌現。

金星村是贛州經開區最早徵拆的村之一。該村通過預留地開發,開展租賃經營,獲得了穩定收益,實現脫貧。2017年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506餘萬元,60歲以下村民每人每年分紅620元,60歲以上老人享有每月100元的分紅。帶來這變化的“帶頭人”就是村黨總支書記肖承忠,今年,他還打算採取自主開發創業模式和“租金抵扣工程款”模式,建設金星村失地農民創業培訓服務中心項目和金新建材城二期三期項目,建成後預計年新增收入1000萬元。眾多項目的建設不僅讓村民增加了收入,而且也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

贛州經開區把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與園區建設有機融合,探索出一條村級黨組織與區建投集團異地置業、互利共贏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好路子。截至目前,全區有脫貧任務的61個村(居)中,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有30個。同時,隨著入園企業的增加,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據統計,目前已有2565名貧困人員在園區實現就業。

壓實幫扶責任 提升扶貧實效

 5月28日,因未按規定履行請假手續,未按照“一邊倒”要求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駐蟠龍鎮某村的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被通報批評,年內不能評為優秀,三年內不得提拔使用。

對扶貧幹部如此“苛刻”,彰顯了贛州經開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贛州經開區深挖扶貧領域“怕、慢、假、庸、散”作風問題並大力整治,確保幫扶責任壓實、幫扶取得實效。今年以來,全區共發現扶貧領域作風不實問題21個,處理黨員幹部52人。

強黨建 明責任 拔窮根——贛州經開區凝心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紀實

五彩城花博園

責任怎麼落實,贛州經開區把落腳點放在“有事幹”上,首要就是發展產業。在鳳崗鎮五彩城花博園,百花爭奇鬥豔。五彩城花博園項目的引進,激發了當地發展活力:2000畝土地得到充分利用,50餘名貧困人員入園務工,算上土地收益和勞動所得,一名貧困人員年均可增收3萬元。“產業扶貧是管長遠的、可持續性的,我們正規劃建設農旅產業園,引進更多的產業,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脫貧致富。”贛州經開區精準扶貧辦公室主任劉鈞說。今年,贛州經開區規劃了52平方公里的農旅產業園,開發“農旅扶貧”產業項目建設,引進有實力的企業發展農業觀光旅遊,目前已引進花博園、共享農莊、青雲谷小鎮等項目。

贛州經開區強化黨政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責任和包村領導、駐村幹部“直接責任人”責任,抓好扶貧政策措施落實落地。建立健全行業扶貧工作體系,完善政策享受機制,健全了區、鄉、村、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確保扶貧政策“應享盡享、一戶不落”。同時,調整12名有能力、有擔當的年輕幹部充實到扶貧一線,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長,他們和常駐隊員吃住在村,開展幫扶工作。全區各級責任主體對照主要職責清單,積極履職,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了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局面,脫貧攻堅氛圍空前濃厚。

 激發內生動力 增強造血功能

“養牛有獎補資金,在木藝加工廠務工每月有3000元收入。掙錢又顧家,哪還有不努力的道理呢。”面對新生活,52歲的李明煌樂開了花。

2015年,李明煌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已成功脫貧並越來越好。除扶貧政策給力外,關鍵還是李明煌具有“我要脫貧”的強大動力。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是多數貧困戶的真實寫照。

強黨建 明責任 拔窮根——贛州經開區凝心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紀實

李明煌在木藝加工廠做工

部分貧困群眾之所以貧困,一個重要原因是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為此,贛州經開區發揮榜樣力量,組織了3批次68人次創業致富帶頭人分赴廣西、福建等地參觀學習,讓他們開拓眼界、創新思路。贛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管理處太窩村的陳陽是參觀學習人員之一,學習回來第一天就與30餘名村民開起了“諸葛會”,商討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流轉100餘畝土地用於大棚蔬菜種植等事宜。“合作社成立後,可以解決20餘名村民就業。”陳陽說,參觀學習後激情澎湃,第一件事就是要學以致用推動村集體產業發展。

強黨建 明責任 拔窮根——贛州經開區凝心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紀實

就業扶貧崗位對接會幫助貧困戶就業

贛州經開區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變“輸血”為“造血”,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是不可能實現脫貧致富的。我們加大扶貧車間建設力度和技能培訓力度,引導困難群眾參與到就業中來,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贛州經開區黨群工作部勞動保障處處長聶慧潔說。近年來,贛州經開區充分發揮園區企業優勢,通過舉行精準扶貧專場招聘會、開展多批次勞動技能培訓和“百企幫百村”等活動,實現了3000餘名貧困人員到園區企業就業。此外,創建村級就業扶貧車間26家,吸納了365名貧困人員就地、就近就業,開發扶貧專崗安置貧困人員574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