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前蚌埠涂山 大禹会“万国”诸侯

四千年前蚌埠涂山 大禹会“万国”诸侯

考古专家还原的“万国”国旗示意图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会诸侯”这些历史故事,几千年来为我们所熟悉,这些究竟只是个传说,还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经过文物专家多年来对蚌埠禹墟的发掘考证,认为“禹会诸侯”确为史实,而“会诸侯”的地点涂山,正是蚌埠的涂山。

【印证历史文献】“禹会诸侯”不是传说

禹会村遗址与文献记载的“禹会诸侯”事件密切相关,遗址中所展现的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大型T形坛;以祭祀为主的器物组合;以及八个祭坛的发掘等,大体再现了当时来自不同区域的氏族部落,曾在此举行过大型聚会和祭祀活动。

禹会村遗址中出土的器物具有不同地区的文化风格,比如山东龙山文化代表“鬼脸形鼎足”、“黑陶高柄杯”;河南龙山文化代表“侧装三角形扁足鼎”;长江流域的“凹底罐及陶壶”等,展现了古代文明起源时期各地文明向地处淮河中游的蚌埠汇聚的现象。

出土的一些低温陶、不同类型的祭祀坑和简易式工棚建筑,又进一步证明了当时活动的宏大规模和不同形式的祭祀仪式。另有南北一字排开的35个、长达50米的柱洞,文物专家根据“执玉帛者万国”的文献记载,认为这里就是插“万国”国旗或栽图腾柱的地方。在祭祀台的旁边还有一条精心铺设的通道,类似于今天明星走的“红地毯”。

【解决一段纷争】地点就在蚌埠的涂山

在《左传》、《汉书》等史书中,都有这样的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而这个“涂山”究竟在哪里,在史学界也是众说纷纭。据了解,有会稽说(绍兴),渝州说(重庆),濠州说(蚌埠怀远),当涂说(当涂)等诸多说法。

蚌埠涂山地理位置居中,最为合理。而禹会遗址的发掘,对考证涂山地望,考证大禹文化是最接地气的。

文物部门这次对禹会村遗址的发掘成果,是自汉代司马迁以来两千多年考证、研究“禹会诸侯于涂山”之“涂山”地理位置的最重要的考古学证据,其学术上的说服力是各种“涂山”说中最充分的。而蚌埠的“禹会”地名,正是因“禹会诸侯”而得名。

【还原历史真相】淮河也是文明起源地

禹会村遗址所展示的考古成果,在学术上确立了淮河流域(尤其是淮河中游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并对黄淮、江淮地区早期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洪水泛滥、淮水难治,淮河流域以前并未引起考古界关注。直到80年代末期,学术界意识到淮河流域应该有华夏文明遗址存在,才逐步展开大型遗址调查。

这处遗址颠覆了考古界以前认为的“由于水患,淮河流域可能不存在一些重要遗址”的看法。

禹会村遗址

禹会村遗址俗称禹墟,位于涂山南麓、淮河与天河之间,标志为一片长约80米、宽20多米的土岗。禹会村遗址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专家确定是一处较大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2001年7月,蚌埠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涂山风景区

涂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境内,2013年经过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60多位专家深入考古论证,最终达成共识,确认蚌埠就是“禹会诸侯”之地。由此烘托出“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真实性。 境内涂山、雄踞淮河东南岸的涂山。

四千年前蚌埠涂山 大禹会“万国”诸侯

登高远眺,只见与古史记载相吻合的夏禹王劈山导淮之地涡淮萦绕,涡河、茨淮新河、淮河三大水系交汇相容,并与荆山夹淮并峙为胜,形成了壮观的涂、荆峡谷景观 。涂山风景区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早在4000多年前大禹就在此劈山导淮,召会诸侯,娶妻生子,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景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然风光秀美,名胜古迹繁多,现存禹王宫、启母石、卞和洞、白乳泉和明清古建筑群等,连同享誉全国的万亩九州名果——怀远石榴,被誉为“东方芭蕾”的民间艺术瑰宝——怀远花鼓灯,皖北地区家喻户晓的绵延千年的涂山禹王庙会,以及便利的地理、交通区位,造就了风景区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优势。涂山风景区正以“民生、生态、生产、文化”为重点,打造和谐、美丽、富裕,具有深厚文化感染力,强劲观光、休闲、度假吸引力的涂山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造福游客与风景区的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