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头上生疮,连杀6个剃头匠,一道士说我来试试,剃完获重赏

清朝入关之前,剃发令就已经开始施行,清军每占领一个地方,投降的明军士兵和当地百姓一律要求剃发蓄辫,从习俗和心理上强化清朝的统治地位。人群中一眼望去,剃发留辫的就是顺民,未剃头的就是逆民。

雍正头上生疮,连杀6个剃头匠,一道士说我来试试,剃完获重赏

吴三桂引领清兵入关,清朝在中原尚未站稳脚跟,多尔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汉人剃发易服,强迫汉人剃发的剃发令遍及全国。满清男人的发式被称作“金钱鼠尾”,头顶上留一片头发,编成细小的辫子,很像老鼠尾巴。历次朝代更迭,汉人被要求改变发型装扮还是头一回。

明朝人都认为满清的发型很难看,又不方便打理,辫子要五天一编,额头要十天一刮,否则就会长满发茬,纯属增添麻烦。况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深入人心,曹操当年割发代首,头发和性命也能划个等号,剃发令自然遭到明朝汉人的强烈反抗。

雍正头上生疮,连杀6个剃头匠,一道士说我来试试,剃完获重赏

反抗最激烈的要属江浙一带,在留头还是留发的选择上,江浙的汉人还是很有骨气的,也由此引发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天”这类流血惨案。清朝初期,在剃头这件事儿上,被杀的汉人多达数万。同时也催生了一个很吃香的行业——剃头匠。

雍正五年,北京城里突然发生了一件怪事,平日里倍受欢迎的剃头匠们一夜之间全都隐匿了,京城的百姓们想找个理发刮脸的摊子,也遍寻不着。于此同时,皇宫里的太监们也在打听哪里有剃头师傅,剃头匠一下子成了稀缺资源,但就是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剃头的,这是为什么呢?

雍正头上生疮,连杀6个剃头匠,一道士说我来试试,剃完获重赏

原来,雍正皇帝这段时间头上生了不少头疮,身为九五之尊要保持好形象,绝不能不修边幅。尽管生了头疮,但还是要定期剃头,宫里负责剃头的太监,在给雍正剃头时,免不了会碰破脑袋上的头疮,弄的雍正疼痛难忍,这可是欺君大罪,宫里会剃头的太监都被雍正杀光了。

没办法,宫人只能出宫到外面去寻找剃头匠来给雍正剃头。这些外面找来的民间剃头匠同样未能避免被杀的厄运,只有进来的没有出去的。这令宫外的剃头匠们感到恐慌,生怕下一个被抓进宫的就是自己,于是纷纷撤了摊子,回家躲避。

雍正头上生疮,连杀6个剃头匠,一道士说我来试试,剃完获重赏

有位姓罗的道士听说之后,主动找到宫人,愿意入宫为皇上剃发。宫人一愣,心想:人家躲都躲不及,你还主动往前凑。虽然明知道士此行凶多吉少,但是自己的差使还是要完成,于是带着道士入宫面见雍正皇帝。路上宫人对道士讲了前面几位剃头师傅的遭遇,但道士听完微微一笑,并没有当回事。

太监安排道士为雍正剃头,道士并没有一上来就剃,而是先用草药浸泡过的温水给雍正洗头,然后再用剪子剪掉头疮周边的头发,最后小心翼翼的在头疮之间慢慢的剃,整个过程雍正一点都没有感到疼痛,舒舒服服的就把头发剃完了,雍正很满意,也很好奇,夸赞道士技艺高超,并给了厚重的赏赐,打算把道士留在宫里专门给自己剃头。

雍正头上生疮,连杀6个剃头匠,一道士说我来试试,剃完获重赏

道士谢过隆恩,对雍正说道,其实自己并不是比别的剃头匠水平高,而是给皇帝洗头的温水里添加了麻沸散,所以皇上不会感到疼痛。并且把自己所用的方法毫无保留的教给其他人,这之后,再也没有人因为给雍正剃头而丢性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