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屠戮功臣與「八征」故元、「15子代兵戈」計劃高度相關

朱元璋屠戮文武功臣,其原因並非“防止功臣”造反那麼簡單。而是有著權力、軍事、經濟、自我理想、個人性格等諸多因素相關的。本文並不是論文,因此,只說其中一點:也就是朱元璋的“實用主義”——有用與否。這種“有用”在反腐問題上如此,在屠戮功臣上也是如此。在屠戮功臣上首先就是針對北元的“八徵”問題。

朱元璋屠戮功臣與“八徵”故元、“15子代兵戈”計劃高度相關

李善長

(1)朱元璋時期的八徵舊元勢力

第一次北征:1370年2月,對北元勢力進行第一次北征並消滅北元在中原地區的留存勢力。徐達、李文忠兩路大軍大獲全勝。

第二次北征:1372年2月,朱元璋派徐達、李文忠、馮勝三路大軍希望消滅北元勢力,奪取外蒙、平定陝甘。徐達、李文章敗北損失數萬人馬,偏師馮勝把所有勝利果實全部拋棄退守中原。

第三次北征:1380年4月,命沐英率領陝西兵馬進攻陝甘元朝勢力,大勝。

第四次北征:1381年2月,兩路進攻內蒙北元勢力,大勝。10月,收復雲南。

第五次北征:1387年2月,進攻東北的北元太尉哈納出。大勝。

第六次北征:1388年藍玉,突襲在捕魚兒海(貝爾湖)的北元第三位皇帝脫古思帖木兒,北元勢力徹底被平滅。

第七次北征:1390年,太尉乃兒不花向朱棣投降,數萬部眾歸順。

第八次北征:1396年,打敗故元大將哈剌兀。

朱元璋開始第一次屠戮功臣其實就是第五次北征北元結束後,1387年,大明將北元最大的戰略支撐地東北地區(包括今天的東三省、內蒙在東北的地區)收復之後,朱元璋開始將手伸向了“功臣核心”李善長身上。由此正式拉開了對淮西集團、功臣集團的地屠殺。

朱元璋屠戮功臣與“八徵”故元、“15子代兵戈”計劃高度相關

徐達

(2)朱元璋殺功臣為防止“群體性功臣造反”採用的是“批次屠殺”

第一批被斬殺武將集團的人們,總體上說,是跟隨朱元璋最久遠的人,例如李善長、趙庸、陸仲亨、費聚、陸聚、唐勝宗、鄭遇春、黃彬等人,這些公侯都是死於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而這批人例如趙庸等人,死前還跟隨著朱棣進行了,朱元璋時期的第七次北征蒙古。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又進行了第二批誅殺武將案,也就是藍玉案。

難道朱元璋不怕這些人造反嗎?不怕嗎?

首先,殺又不是一波波地殺,總會有人會心存僥倖;

其次,心存僥倖的人就像馮勝、傅友德這樣的人,都屬於歸降將領,最後被殺也很正常。他們不像“淮西諸將”那般比較聚團,屬於較為孤立的勢力。另外,在民間關係來看,他們和朱元璋都是兒女親家,總覺得和皇帝近心存僥倖。傅友德長子傅忠娶了壽春公主(朱元璋第九女);女婿是朱元璋三子晉王朱棡的兒子朱濟熺;馮勝的女婿則是朱元璋五子朱橚;

朱元璋屠戮功臣與“八徵”故元、“15子代兵戈”計劃高度相關

藍玉

最後,朱元璋要等自己的兒子們逐漸長大,因此採用的是拉一波斬殺一波。現在我們都知道是“一勺燴”,但當時的人則未必。許多人都是皇帝一句偽裝的話,就真以為他是親信,覺得“皇帝的屠刀”不會砍向自己,其實,“皇帝的屠刀”已經到了腰眼兒。

未完待續


內附鏈接:朱元璋18年統治起義百次,為啥他愛民卻造成人們的反對;大明第一代海盜王“順天王”黃蕭養與佛山二十二老;王守仁終結了粵商贛商與徽商淮商的百年商戰,弱小的粵商竟然贏了


內附鏈接:朱元璋反腐為啥導致民間形象不好?兼論因戲耍馬大腳殺民傳說;朱元璋對百姓的大愛與鏟頭會的殘忍;好墓地人人爭:江西儒生系統與太監在弘治皇帝面前的一場惡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