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35個人,率先入選了《共識算法高階課》第一期!

就是这35个人,率先入选了《共识算法高阶课》第一期!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硅谷密探《區塊鏈共識算法(高階)實戰必修課》第一期全體 35位入圍成員的完整名單。

可能有人還不熟悉《區塊鏈共識算法(高階)實戰必修課》 ,這是硅谷密探和知乎《區塊鏈演義》專欄作者 Maxdeath 共同打造的區塊鏈共識算法旗艦課程。

就是这35个人,率先入选了《共识算法高阶课》第一期!

為保證教學質量,第一期僅招募30人,入選的成員都是經過層層篩選而定的,截止今天,我們的最終名單已確定,由於報名者都太優秀,所以我們破格多選取了5位同學。之所以稱之為是“選取”而不是“錄取”,是因為其實這個真的只是一個選取——因為感覺上,“錄取”似乎是和“擇優”聯繫在一起的,但是,這個“選取”的過程卻並非如此。

沒有被選中的人有很多比導師還要優秀很多的人,有很多在區塊鏈領域比導師浸潤更久的人,也有很多非常非常想要上這門課的人。在此,我們向每一位申請的朋友道一聲感謝,感謝你們的信任,無論是以上哪一種可能,我們都希望你能夠理解。我們可以確保的是,在對待所有申請者方面,我們都是異常認真的。然而,在這裡我只能說一句十分抱歉,因為你們落選這次的課程,有很大程度並不是因為你們的水平或者你們的意願,而是個人的私心。

畢竟,這是maxdeath老師第一次開這種形式的課,也是第一期招生,同時,也是目前可能全球唯一的共識算法課程。我們是很希望這次課程能夠圓滿成功的,因此,這次對於學員的選取我們有一個教研組達成共識的打分標準。但是,這個標準在這一次是非常主觀的,而且是完全以“能不能讓這門課成功”為原則制訂的。

這個原則中,我們主要考察的有以下三個因素:

1、你的背景與這門課的契合度

這個是一個很難根據提交的內容準確作出判斷的,因為每個人的背景不同,長處也不同,能力上的長處和短板也各異。例如,一個國外知名大學的在讀PhD,和一個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開發者,又或者是一個入行多年進行過多筆成功投資的區塊鏈投資人,或者是一個成功區塊鏈項目的CTO或者創始人,甚至,一個普通的區塊鏈愛好者但是擅長思考和邏輯分析,其中哪一個更能學會這門課的內容。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偏學術的課程,所以,在這一次的選取中,我們給擁有學術背景(碩士以上學歷)比較大的加成,這個我也許會在後續的課程中根據這次的情況予以調整。接下來,對於有IT乃至區塊鏈領域工作經驗的也會受到相應的加成。

然後,根據工作的難易、資深程度、綜合素質的需求、以及是否有出色的表現,都會獲得相應加成。但是總體來說,我們對於工作的具體內容並不作過多的考察。換言之,我並不認為優秀的開發者在理解這門課內容上一定相較投資者或者媒體人有著難以比擬的優勢。當然,這是我們第一次的想法,在未來會視這一次的情況有所調整。

2、你是否具有相應的思維方式和背景知識

對於POW的理解是一個評價中權重很高的部分,最重要的原因是這門課不會講POW的細節,但是和POW高度相關,有大量的內容是建立在POW基礎之上的,所以,如果對POW理解不夠深入,這門課理解起來會很有難度。

另一方面,在POW的理解上,其實因人而異。POW是什麼,為什麼能達成共識,你可以按照白皮書講,按照公共賬本講,按照競爭講,按照拜占庭容錯講,按照博弈論講,按照隨機數講等等,都是可以的。而其實,大部分人講的東西都對。但是,這是一門非常理論以及系統化的課程,本人的背景又偏學術,所以對於POW的解釋(以及項目推薦)部分,我們關注的重點不是內容,而是三個:自洽,嚴謹,清晰。其中自洽是指整段是不是有一個明確完整能夠自圓其說的邏輯,嚴謹是指解釋裡有沒有概念的錯誤,而清晰是指是不是把東西說明白了(不管你說的是什麼,採用什麼角度)。

這其中,我們特別看重的一點是嚴謹——因為我們覺得目前區塊鏈領域的混亂,以及之所以區塊鏈以及區塊鏈共識算法很難自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信息的混亂,而這些很大程度上是從業者不嚴謹不準確的措辭導致的。我們開這門課程的目的是想要幫助結束這種混亂,而不是加劇。

因此,我們希望學員能夠對於區塊鏈中的概念有嚴謹的敘述,例如POW,我們可以接受細節的遺漏甚至不理解,但是我們不能接受對於不理解的概念進行隨便的歸納演繹,不恰當的比喻或者任意的論斷,這些都會酌情扣分。

此外,如果這部分寫得過於簡略或者答非所問的話,可能會被扣去很多分數。這裡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如果寫得不夠詳細,那麼我們沒法判斷你對於POW的理解,二是解釋清楚一件事情並不需要長篇大論。

3、你對這門課的需要程度

這門課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不便宜,所以我們優先選擇:

1.有足夠時間和精力的;

2.有迫切渴望和實際需求的學員加入。

同時,考慮到我們發現很多學員都很忙,我們可能會在第二期適當調整我們的課程結構和授課方式,所以,也許一些學員更適合等到下一期報名。換句話說,第一期課程,其實也是我們的一個嘗試,正如之前所說,這門課的難度和內容在區塊鏈領域都屬於前所未有的。

說了這麼多,如下將本期完整名單分享給你,相信你也能感受到他們身上的能量。

我們期待著,在未來 6周內,能夠與這群有趣的人,一起經歷更多精彩有趣的時刻。

共識算法高階課第1期完整入選名單

1、Li Kang-香港理工大學- 計算機系在讀博士生

有較好的密碼學基礎,去年開始接觸比特幣,以太坊等區塊鏈項目。搭建過以太坊私有鏈,用solidity寫過智能合約。

參與過導師的一個用區塊鏈作身份認證的項目,用java寫一些crypto的東西,包括Merkle-tree, ECC-signature, commitment scheme等。研究過區塊鏈裡面的隱私保護問題,發表過一篇會議論文。

2、Wesley Wang (智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

有10年編程經驗,年專注於互聯網研發與管理,經歷了從底層框架後端、關係型與非關係型數據庫、移動前端開發、到產品設計並帶領50+技術團隊管理開發多個互聯網產品。

並且是ethfans以太坊愛好者社區的技術Leader, 全職投入社區建設和技術研究,和以太坊社區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3、周黃金-湘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

10年程序員經驗,目前在區塊鏈行業,github熱門語言榜幾乎都有經驗,dagfans.org都出於本人翻譯或校訂的。

其中近兩年區塊鏈開發經驗, 正參與底層公鏈的開發,在做區塊鏈技術社區,一直堅持在學習區塊鏈尤其是DAG技術。目前工作主要在參與DAG底層公鏈的開發以及DAG技術的推廣。

4、Celilia Wang-Beecoo-首席戰略及投資顧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本科及分佈式計算碩士, Higgs Capital董事,比特幣早期投資人Jeffrey的國內合夥人。

前蠻子基金投資經理,一級市場投資孵化及技術顧問,主要負責區塊鏈項目投資及孵化,Voyage、衛士鏈、opes protocol項目技術顧問;參與孵化ULSee、Tube、DAC、WEtoken、Crptube等等;區塊鏈項目早期投資人,曾投資Cortex、Elf、ONT等。

5、許乾-OKCOIN-公鏈共識算法負責人

瞭解市面上主流的共識算法機制,目前的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加密經濟學,對常見公式算法進行研究和分析,並嘗試構建複雜POS的共識模型,對課程中的HoneyBadgerBFT和POS相關的問題很感興趣。

目前在設計公司項目公鏈的共識算法部分,個人在也在學習博弈論和機制設計相關的知識,可以100%精力的投入本課程。

6、Rongjian Lan-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博士

北大研究助理,谷歌4年程序員經驗,曾就職於Zilliqa項目,現在harmony.one開發高性能區塊鏈項目。

7、譚鎮東-GBIC/Block72-區塊鏈投資

區塊鏈技術的堅定信仰者、從業者,就職於行業的頭部公司,能接觸到很多項目團隊,直接溝通業內人脈,能和真實的從業人員交流想法。

8、張林-中國科學院大學-信息安全專業研究生在讀

研究室常年從事項目開發,會使用C、C++、python、solidity能力,常年閱讀英文計算機類文獻,託福閱讀首考24。

閱讀過比特幣和以太坊相關文檔和一些區塊鏈相關論文,對其中概念有一定了解。打算出國留學申請2019年的博士,然後之後從事這方面研究,想在這段時間裡多儲備一點知識,為以後的研究打好基礎。

9、劉明川-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碩士畢業

目前是一個區塊鏈項目戰略研究員,收集、研究、分析、總結十多個公鏈項目的白皮書,對熱門的共識機制,尤其PoS類機制有深入瞭解。

參與2018工信部區塊鏈產業白皮書、杭州區塊鏈產業園白皮書編寫,參與線下社群活動,並在45區、角馬等活動上發表演講。深入調查研究了以太坊上知名DAPPs,具體為設計機制、應用場景、市場規模、社群經營等。

收集、整理能源、食品、交通、工業等實體經濟行業的區塊鏈項目,以上均完成了相關的PPT版本報告。研究公司的公鏈及其上的DAPP的戰略規劃,從機制設計的角度進行治理機制、通證經濟學的研究與設計。

10、孫偉-北京大學- 物理化學專業 博士(研究方向是計算化學和理論物理)

在IT行業從事過產品設計、架構設計和技術實現工作。目前在紛享銷客從事移動端工程化和架構優化工作。10多年用英語記筆記,四年的英語環境學習和工作經歷。

目前因為發獨立公鏈的需求正在fork Decred, 涉及對其中共識算法實現的理解和相關參數調節,希望在共識算法這一層面有系統的從理論到實踐的把控,為後面項目上線提供網絡風險控制的保障。

11、周冠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

數學功底好,建模快,有參加區塊鏈行業的開發經驗,學習速度快。曾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

曾先後任職於Decentralized Accessible Content Chain 開發工作,erc20代幣協議,Calculus Chain 開發工作,希望將來可以成為開發公鏈技術的人。

12、柳正來-微軟-工程師

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在技術創新工程組擔任核心開發,擔任微軟小英項目的前端架構師。去年10月轉到美國微軟azure雲服務組。全棧,精通前端,後端熟練使用node, mobgodb. 代碼能力強,質量高。

13、宋歆-中國人民大學-MBA

曾經從事食品行業。瞭解比特幣及區塊鏈後決定轉行,現就職於專注區塊鏈行業數據與評級機構TokenInsight。

在區塊鏈數據與評級機構工作,閒暇時間自學相關知識,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這個領域中。較強的學習意願和快速學習能力。一個晚上自學用google雲服務搭梯子科學上網;自學Python,用一週時間從零基礎到調用API抓取交易數據導出到Excel。

14、苑超-自由職業者

近十年的開發經驗,12年開始瞭解比特幣,用自己電腦嘗試挖過比特幣,買過一個雲算力挖礦服務,1個比特幣 1G算力 600多塊錢。17年加入魚池工作, 對比特幣挖礦行業比較瞭解。

研究過以太坊原理,自學過智能合約開發,加入 bitcoineum 項目(是一個基於以太坊的智能合約挖礦項目)

http://www.bitcoineum.com/

參與過項目白皮書翻譯:

http://bigshark.club/bitcoineum_white_paper_cn.pdf

挖礦前端頁面UI開發(web3 調用合約):

https://yuanaichi.github.io/shark-pool-web/ 。

15、陳威-湖南師範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

慢霧區認證作者,區塊鏈技術深度愛好者;即將從事區塊鏈相關開發工作,有相關創業打算。

熟悉比特幣、以太坊、fabirc 及目前主流區塊鏈項目,熟悉以太坊底層相關數據結構、加密算法、共識機制;熟悉以太坊智能合約開發及對其安全問題有一定研究;良好的英語閱讀能力;熟悉 c、java、go、php 等編程語言。

16、王秀澤-牛津大學-工程系在讀博士

太空鏈核心技術人員,荷蘭飛利浦公司實習生,英國CST公司實習生,美國霍尼韋爾公司實習生,日本toshiba 東京大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本科期間學習過各種編程的知識,有一定的基礎,研究生期間曾經做個微軟的一個傳感器系統的開發。

目前正在研究各個不同項目的共識算法,正在上牛津的區塊鏈課程,裡面的一部分就是共識算法的研究,現階段已經對tangle,POS,DPOS,POW,BFT有了初步的瞭解。

17、郭威-清華大學-臨川臨床博士畢業

作為奧派經濟學愛好者,機緣巧合下接觸了比特幣,被其震驚,人類第一次有機會利用區塊鏈技術保護私有財產。作為硅谷密探發燒友,在朱老師的課程的指引下,系統學習完區塊鏈基礎知識。作為區塊鏈自媒體和藍狐筆記的成員,持續(半年餘)閱讀國內外優質區塊鏈資料,思考並輸出成自己的文字,並且已在國際期刊上發表3篇論文。作為投資人,偏愛公鏈,細讀過50+份項目的白皮書,參與過以太坊、eos、ada、dfinity、holochain、hashgraph、chianetwork等項目的投資。

18、李巍-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碩士畢業(全美CS top10)

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 MBA。在美國六年讀過兩個碩士學位,在多個不同行業公司工作過。有商學院MBA學位學習的經歷,讀書期間需要讀大量的paper,對企業的商業模型和財務狀況進行案例分析。創業初期閱讀了大量的區塊鏈和IOT領域的paper和很多創業項目的白皮書,對區塊鏈以及各共識算法的專業名詞有很深的理解。

CS項目期間選了很多計算機系統最難的神課,比如高級操作系統,計算機體系結構,高性能並行計算等,給自己打下了很堅實的CS基礎。同時還擅長web全棧開發,軟件架構設計和應用開發,以及算法研究。雖然課程難度極大,但經過自己的努力仍然獲得4.0的GPA。

19、李豐翔-亞馬遜 AWS-軟件工程師

北京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出國讀 CS 研究生,擁有紮實的計算機基礎和長達近十年的編程經驗。長期海外留學,在海外頂尖科技公司工作曾就職於 Facebook 擔任軟件工程師, 曾就職於頂尖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撰寫各類英文報告及技術英文文檔,發表相關學術文章。

參與過項目方的 dapp 開發,參與投資 20 多個 ICO 項目,撰寫過多份 ICO 項目的盡職調查,研讀過近百份白皮書。尤其對各個項目公鏈的共識算法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擁有豐厚的區塊鏈行業資源,在接觸比特幣之後,一步步從購買比特幣,以太坊,學習數 字貨幣背後的區塊鏈原理,開發屬於自己的 dapp,再到逐步參與一級市場的投 資,社群建設,交易所對接,二級市場的量化交易策略,參與各大區塊鏈會議,接 觸交往幣圈、鏈圈人士,在一線機構(創世資本)做投研主管,自己也創建了一個 資本(Byzantine Capital)。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交易經驗,行業人脈, 以及技術知識。

20、熊雄-Facebook-區塊鏈工程師

北京郵電大學畢業,7月中旬入職Facebook,因為Facebook是在bootcamp之後再選組,不出意外,會選擇剛成立的blockchain部⻔。

在2016年自學過Andreas Antonopoulos的mastering bitcoin,比特幣的共識算法理解起來還是 很簡單的,完全依仗SHA256的隨機特性。當時花了大量的時間理解ECDSA,公鑰私鑰, UTXO,RIPEMD 160,bip38 紙錢包,學會之後給公司組裡的同事做了講座。

比特幣和區塊鏈就是信仰,會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而全身心投入。過去幾年自己挖過礦,搬過磚,辦過比特幣電商網站,路子都有點歪,希望能通過這次機會走上區塊鏈技術核心開發之路。

21、楊偉濤-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研究生在讀

本科就讀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機與電子工程,一等榮譽畢業,本科期間以一作發表過光學學術期刊,由於和新加坡政府簽了協議畢業要工作三年,所以畢業沒有選擇繼續讀博士,而是選擇轉行當軟件工程師。

畢業後進入德勤諮詢做大數據分析工程師,後義無反顧辭職和學長一起創業all in區塊鏈,以開發dapp為主,專注於金融行業,做智能合約和系統後臺構建與開發(官網: https://duo.network/)。

22、張宇-復旦大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碩士

長期從事信息技術領域的投資,寬帶資本投資分析師,聯創永宣高級投資經理。現Decentrust Capital管理合夥人,主要投資於區塊鏈產業的各個環節和各類項目,目前已經成功投資Vechain、Fusion、Cybermiles等項目。

計算機理論的基礎深厚,編程能力強 ,長期的投資經歷,對商業本質有高度的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工作中天然接觸多條公鏈,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並用,投資的過程中會接觸到不同的區塊鏈產業鏈的人,包括項目創始人、投資人、監管。

23、李剛-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畢業

長期工作文檔都是英文,很想all in到這樣一個還在蓬勃發展的技術上面。在目前階段我可以投入一天5個小時的時間來全面學習。本科學的就是計算機,數學方面,對於離散數學,以及應用密碼學也溫習了一遍,Maxdeath老師提到的那些準備文獻包括書籍已經全部看完。

24、李驁華-北京大學-碩士

EOS & Mixin 技術教程作者,無幣區塊鏈聯盟創始人 ,從2016年以來,已不斷地進行區塊鏈方面的學習,不斷撰寫區塊鏈相關的文章,主辦各類活動,進行各類演講,用「輸出」倒逼「輸入」,用「需求」倒逼「學習」。

25、郭子漢-雅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工程師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畢業,機器學習第一主修專業,應用數學第二專業,計算與應用邏輯第三專業。從小就是學霸,初中希望杯銀獎,高中AMC金獎, 託福曾考120/120 (滿分),七門滿分AP課程,高中GPA 4.0/4.0。

現在在雅虎智能內容部門擔任軟件工程師/數據工程師 ,曾在微軟研究所擔任軟件工程師,卡內基梅隆中美創新創業峰會聯合創始人,人工智能和區塊鏈論壇創始人。

26、孫培星-浦發銀行總行-工程師

後就職於浦發銀行總行,並參加TCB(Temenos Core Bank)核心系統的知識傳遞。使用Java語言,與同事共同完成直銷銀行系統從0到1的過程,實現整個項目的系統設計、開發編碼及測試工作,同時包括DB2數據庫、ESB企業服務總線等技術,從而能夠站在工程項目的角度,理解編程的美妙和工匠精神。

27、呂帆晶-餓了麼-高級數據分析師

前德勤管理諮詢顧問,負責金融機構數據建模與數據治理的工作。16年加入餓了麼,擔任平臺運營和高級數據分析師,帶領三人團隊在一年內助公司止損近億元;從零到一搭建起中後臺運營與賠付體系。

17年底加入鏈圈深入學習,主要了解公有鏈共識機制與經濟模型設計,區塊鏈遊戲設計,參與到多個項目社群管理與經濟模型設計。

閱覽過五十份英文原版白皮書,深入研讀的五份左右 ,並且為了明確職業生涯方向,已拜訪了20家以上國內外公鏈團隊,3家Token Fund,還有其他行研機構,並與創始人深入交流。

28、黃敏之-日本東北大學-通信工學 碩士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畢業,Geisha Tokyo Inc.(位於東京,主要業務是手機遊戲) 全棧工程師,從零開始發佈一個簡單的 C/S 架構的手機多人遊戲,可處理除美工和音樂外所有工作。

常有參加 hackathon 經驗,學習能力強開發速度快 上班時間靈活,可投入學習時間多,曾獲得Loom Hackathon(2018 東京)最佳技術獎。

29、葛彧--浙江大學-軟件工程碩士

聚兆資本聯合創始人,御風資本區塊鏈合夥人。做過動畫做過產品,對大多數區塊鏈項目能看懂能理解邏輯,有一定生態推演想象力。

30、譚旭-自由職業者

十年以上軟件互聯網公司工作經驗,曾先後從事過前後端及移動端軟件產品研發、架構及管理工作,曾作為技術負責人主導過基礎軟件平臺、金融數據產品平臺的研發,熟悉軟件架構、產品及系統研發的全流程。

曾擔任教育科技公司CTO,具備從0到1打造初創企業的經驗,實施敏捷Scrum、精益軟件開發及團隊管理經驗;擅長根據不同階段通過軟件產品及系統架構設計,解決企業及客戶多元化變化的業務問題,主張使用最恰當的技術和方法解決最合適的問題。現已辭職all in研究區塊鏈。

主要從事研究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落地實現,對於主流公有鏈、聯盟鏈有深入的研究,對於區塊鏈底層結構、分佈式賬本、共識協議、智能合約、挖礦技術、隱私保護算法等有深刻的理解。通過研究現有股票、商品期貨市場的量化交易策略,實現數字貨幣市場三角套利、期現套利、期期套利、擇時選幣等自動化程序交易。

31、相子恆-劍橋大學-物理博士在讀

2015年 參與全息投影領域創業公司VividQ的創建2016年 Cambridge innovation consulting擔任經理(part time),2018年 Spacechain實習學生員工。

出身物理和工程背景,對技術方面有較深層次的理解。目前仍然在學術界,做事情有研究的氛圍在裡面,相對仔細。接觸區塊鏈有一段時間,理解較為深入。

32、廖祜秋-一週CP-技術合夥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畢業。多年一線互聯網工作經驗,先後任職於開心網擔任技術負責人、阿里巴巴、中國耀盛等。擅長前後端應用開發,技術選型,架構設計,性能調優;對 AB-Testing,SEO, 用戶增長領域有很深研究; 目前專注於大數據方向和深度學習,對區塊鏈技術 有極強的興趣。在 大中小三個規模的公司都帶過團隊,熟悉在各個公司(團隊)規模下的協作方式。 有海外工作經歷,在國內外技術社區活躍,有不錯的技術影響力。

33、Michael Chen-美國Factory Picu -CTO

紮實的計算機算法基礎和數學基礎,10年的開發經驗, 對技術有深刻的理解,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前後用了不到兩個禮拜的時間刷了coursera上面吳恩達《deep learning》系列英文課程,並且獲得證書。

已看過mastering bitcoin 和princeton bitcoin 兩本書,還有編譯運行過bitcoin core 和 以太坊錢包,看過一些白皮書, 有了初步的基礎。希望通過這門課程能系統性地瞭解共識算法這塊,並且有機會實踐。

34、vivid-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全美CS top10)- 計算機科學碩士

曾任職於亞馬遜Alexa,擔任軟件開發工程師。

現擔任區塊鏈創業項目技術負責人,公司致力於運用在IOT場景的區塊鏈底層和相關應用的開發,已完成大多市面優質區塊鏈項目白皮書的閱讀,對各種共識算法進行剖析和比較,有比較完善的白皮書,正在對以太坊區塊鏈底層代碼進行深入解讀和架構分析,目標是打造自己的適合於IOT場景的區塊鏈架構,同時能夠在現有共識算法上做出一些創新。

35、康立-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成都市高新區“菁蓉”人才計劃2016年度項目入選者,現主要研究方向為:加密數字貨幣技術,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信息系統安全技術,金融信息安全認證技術,大數據處理及實證分析。

先後主持和承擔阿里巴巴集團青年學者支持計劃“支付寶用戶賬戶安全研究與設計”,教育部資助課題“金融業可重用數字證書研究與設計”,四川省哲學社會課題“微支付系統及應用的設計”等多個金融與信息安全技術緊密結合的研究和應用項目;近五年來在中國科學-數學,中國科學-信息,計算機學報等國內外期刊和會議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十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一項。

近五年指導博士研究生兩人;碩士研究生33人(已畢業25人);同時擔任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高級講師,四川省互聯網協會專家組成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論壇(CCF-YOCSEF)成都分論壇學術委員。

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歡迎你預先申請3個月後的第2期。

3個月後,

《區塊鏈共識算法(高階)實戰必修課》

第2期,等你來!

報名方式:

掃描下方二維碼,瞭解詳情

就是这35个人,率先入选了《共识算法高阶课》第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