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在各地的招生計劃數按什麼原則劃分?

577149781


全國所有大學在各省的招生計劃,是由教育部總體規定,分配。

招生計劃是個非常嚴肅的事情,涉及全國總體一盤棋,任何一個省,任何一個大學,自己都是不能,也是沒有權力制定招生計劃。它必須上報教育部批准。而教育部制定計劃,肯定是根據全國情況,根據各省考生數量,大學數量這些基本情況,綜合考量。

同時,招生計劃還有一個歷史慣性。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般而言,某個大學在某個省招生計劃3、5年內維持相近規模,不會發生大的變化。比如說清華北大去年在湖北省招150個人,今年肯定也差不多,不會突然變成100個,也不會突然變成300個。

這是總體情況。總的來說,是教育部根據全國實際情況統籌規劃。當然這是總的來說,那麼具體到每個省份,大學招生有哪些特點呢?主要有以下 點,我給大家說說。

第一,本地大學都是在本地招生人數最多,這個毫無疑問。

北大清華肯定是北京考生比例最高;復旦交大也是上海考生比例最大;就是咱們湖北,武大肯定也是在湖北招的人最多。這個沒有問題。屬於慣例。因為任何大學,特別是985這些教育部直屬大學,除了國家撥款,還有本地財政扶持,拿了好處就得辦事,給本地考生多點機會,天經地義,誰也說不出個啥。

所以一個省好學校多,這個省的考生比其它省考生運氣就好。比如咱們湖北省,2個985,8個一本,本省考生上好學校的機會就更多。當然北京、上海更加牛逼了。他們一本率都能超過10%。

第二,誰出錢多,誰的話語權更大。

上面說了,大學的經費除了國家的,還有地方的,那麼如果國家拿錢多,教育部制定的招生計劃話語權更大;反之如果是地方拿錢多,那地方在招生計劃方面更有話語權。

舉2個例子。一個是浙大。作為浙江省唯一一個985高校,它每年在浙江省招生比例超過40%,屬於985高校中本省招生比例最大的高校,沒有之一。

為啥?因為浙江省每年給浙大的經費高啊。大家看下面圖,是2017年985高校獲得教育部財政撥款比例圖。

浙大154億經費,只有23億來自教育部,其它基本都是浙江省經費。厲害吧?

清華北大雖然教育部撥款之外經費也很多,但不全是本地財政,因為這2所是中國最好大學,還有很多校友捐款,其它捐款等等。

所以,浙大是地方經費比例最高的高校,既然浙江省這麼給面子,那招生計劃方面要更多照顧本省考生也就正常了。

反例是蘭大、吉大這幾個985,教育部撥款多,所以教育部面子大,教育部說你們要從全國各省多招人,所以蘭大在甘肅省招生比例不到20%。

第2個例子是上海大學。它不是教育部直屬大學,而是上海市市管高校,所以每年在上海招生比例也超過40%。這還是這兩年降低了。10年之前,上海大學在上海本地招生比例超過60%,基本上是上海本地考生上不了其它一本大學的保底選擇。

同樣,只要是省屬高校,都是本省招生比例最高。

全國高校幾千所,除了985高校和少數211,其它大多數二本、三本學校都是本省省屬高校。比如咱們湖北,襄陽有襄陽學院,宜昌有三峽大學......這些省屬高校一大半都是本省人。


說起來,為啥河南、河北兩個省的考生比較悲催?因為它就沒有985,一本也少,大多數都是省屬2本、3本,本省考生大多數只能上這些學校。


第三,每年各省招生計劃會微調。

去年這個時候,大家都聽過一個新聞吧。說是湖北省高考招生多少指標被調劑到西部某些省份;江蘇省高考招生多少個指標也被調劑。

這主要是某些省份近些年出生人口減少,所以考生減少。

但是家長們不滿意啊。

啊,我本省的高校。以前10個人搶一個985名額,現在8個人搶一個名額,這是好事啊。憑什麼把我的名額轉給其它省?

這就是教育部全國一盤棋了。不會因為你本省家長不高興就不做了。

你鬧也沒有用。教育部就是有這個權力調整招生計劃。


總的就是這樣啦。


梁鵬飛


本文內有三條幫助你成功規避報考風險的秘籍,不看後悔哦!

大學在各地的招生計劃,秉持一個原則:滿足所在地生源需求的基礎上,各地分配。具體操作有五步:第一看當年招生總量,第二看本省預留計劃,第三看其他各省生源質量,第四看其他各省考生人數,第五看大學與考試院的博弈。我是“大學活地圖”、高考規劃師繆登峰。

此外悟空問答每日更新關於高考報考、大學和專業的相關內容!


一、當年招生總量

(上圖由繆老師親手拍攝於成都學院,2018年已正式恢復曾用名:成都大學)

大學在招生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學校的學科開設情況,總容納人數這些硬指標,所以如果你夠細心,一定能發現,同一所大學,每年招生總量是不同的,每年的畢業人數也是不同的。

注意一點:某所大學,如果某一年招生人數突然變多,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大學新開設了專業(尤其留心這種情況,新開專業不太容易保證教學質量,新生就是傳說中的“小白鼠”),二是大學新開設了校區(這種情況要調研一下新開校區的地點,是否在同一所城市,是否距離主城區非常遠)。


二、本省預留計劃

(上圖由繆老師親手拍攝於浙江樹人大學)

如果你是一個慈善家,喜歡做公益,散財是你的樂趣,是不是也得先滿足自己家已經吃飽了呢?大學招生也是同樣的邏輯,相對於外省,會把更大比例的招生留給大學所在的省、市、自治區。

尤其要注意:一些高等優勢資源比較少的省份的頂級大學,容易留更大比例招生計劃在本省,比如浙江、比如河南。。。


三、其他各省生源質量

(上圖由繆老師親手拍攝於天津美術學院)

生源質量有兩個衡量標準,一是傳統意義上的社會口碑,比如某些省份的考生,在學習上比較有天資,通常都認可平均水平比較高,比如江浙地區;二是在學校就讀的其他各省學生的成績

不要小看了後者,在很多省份,因為在校生往年生源質量不佳,從而導致當年大學減招的例子比比皆是。


四、其他各省考生人數

(上圖由繆老師親手拍攝於上海海洋大學)

往往考生數量比較多的省份,會獲得比較多的招生計劃,這其實也是合理的,畢竟做到考生數量各省平均是不可能的,那麼從整體上劃撥多一點的招生計劃給學生數量多的省份,也算是通情達理的。


五、大學與考試院的博弈

(上圖由繆老師親手拍攝於西安郵電大學)

大學的招生計劃並非自主制定,還要參照各地考試院的意見,由雙方協調博弈共同制定招生計劃,這裡面不僅僅有招生計劃數量的博弈,還存在招生批次的博弈。

曾經有一所大學,地方考試院要求其下方招生計劃到本科二批,該校堅決不同意,於是此後的幾年,該大學就是沒有在這個省份招生。

這所大學的名字我就不提了,畢竟影響不好。


你可以不關注我,但你要關注孩子或者自己的高考!


繆老師妙筆生花


大學在各地投放的招生計劃,是考生填報高考志願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這裡所說的招生計劃,一般是指統一招生計劃,不包含特長生、保送生等特殊類型招生。

大學在各地投放招生計劃,以前主要是慣例。例如某著名大學在各地招生計劃,沿用的是創辦之初時的計劃分配法,並沒有什麼客觀根據。同時,重點大學一般向屬地傾斜。早期重點大學會向屬地投放招生總量的10%。

地方重點大學或普通大學,大部分計劃會在屬地投放。例如某大學在當地投放計劃佔70%,外地30%。

21世紀初期,一所211大學率先提出,按照考生基數來投放計劃。目前,重點大學在各地投放越來越均衡,向教育薄弱地區、向中西部、向農村地區傾斜。

現在,我們看到熱門985大學在各地招生分數線大都超過當地一本線100分左右,競爭非常激烈,這主要是由投放計劃導致的。這主要是投放計劃不在集中在屬地,均衡分配,保證高考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