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飞机上的航炮拆下来给步兵平射,对敌方步兵和装甲车坦克会有什么伤害?

李多多多多多多多多丶


伤害极大!但是实际比例比较明显,地面上使用它的就不是步兵了,而是炮兵!

首先,目前世界上的战机使用航炮基本都是口径30mm以上。以A-10攻击机的机炮作为例子见下图:

看到没有,这基本上是一个比装甲车辆大小的存在了。因此,在地面上使用这样的武器时操作人员除去炮手外,都会在配备额外3-4人负责,瞄准、装填、移动等其它工作。航炮发射的炮弹也是个头好大的速射弹药,地面供给时绝对达不到飞机发射的速率。以上都是航炮地面使用时的缺点。

但是,目前将航炮高射速的特点继承下来后,“小型化”的速射机枪,也是步兵班组超喜爱的压制武器,典型的就是美军M134速射机枪。

其实,所谓航炮并不是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上专有的武器。二战以前使用的基本是步兵的机枪和重机枪安装在战机上。随着战机装甲的使用,各国逐渐开发出专用大口径的机关“炮”。基于航空特点,航空用机枪或者机炮自动化程度较高,后座力较低、射速密集。不过这些特点是相对于飞机这个大物件而言的,本身使用到地面后的问题就是一个字:大!步兵扛不动,车载就是自行火炮啦!

美军T-249 37mm火炮系统


军武数据库


效果与地炮中的机关炮的差别很有限,基本都是同源同根,而且航炮大多在连续射击以及散热等方面有自身的问题,所以效果反而不见得特别好。

从一战末期开始,航空枪炮便在高射速和远射程上做文章。前者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散热以及枪管或炮管磨损问题,好在航空枪炮的载弹量较小,已经就算射速很高,但实际上也打不出去几发。散热问题最初通过风冷或者说空冷方式解决,相对地面上当时通行的水冷方式,空冷结构相对较轻,在空中散热效果也不算太差。但现在的高射速航炮大多又采用了液冷方式,因为动辄一分钟射速1500发往上,风冷很难及时带走发射产生的热量。例如苏制GSh-30-1为代表的单管高射速航炮,如果一次将150~200发的备弹全部射出,炮管将会直接报废。而像美国人的GAU-8作为航炮是严格限制只能进行1~2秒的爆发射速连续射击,以避免对枪管造成磨损。

GAU-8同时也是海基“守门员”系统的主炮,但是并没有相应的陆基型号,PGU-14 / B本身是一款相当不错的30毫米穿甲燃烧弹,但3900发/分的射速其实显得有些过度消耗弹药,而且其尺寸比一般的A级轿车还打,各种底盘扛着都费劲。

不过M134在悍马等高机动车上表现也还是挺不错的。说起来,各国都很少专门研制一款“只能”用在飞机的上的特殊高射速火炮,肯定会将弹药、炮身等方面的潜力挖掘干净,这才是最大限度降低武器装备使用成本的方式。


强武堂


现代战机的航炮,第一个是“对空匕首”作用,也就是导弹类武器射完了仍然有还手可能,就想两名陆军战士对战,主要靠枪,但是没子弹了还有匕首可以威胁到对方不至于被随意揉捏。实践证明,现代高速战机以航炮攻击空中机动目标,命中概率很小难度很大。第二个作用,或者说更重要的作用,则是对地突击(航空术语战机打击空中目标称为攻击,打击地面目标称为突击)。航炮普遍炮管相对长、射速快、弹丸初速大,并且炮弹是曳光弹、穿甲弹、燃烧弹穿插编排,从空中对地面射击,飞机速度加上炮弹速度,使其具有极大动能,可以击穿几乎所有主战装备顶部装甲。即使卸下来平射,射速高且初速大加上弹丸类型混排威力仍远超大部分反器材武器。威力么,请参照小口径高射炮打装甲车辆想象(高射炮主要依靠弹丸在目标附近爆炸毁伤目标,航炮却是兼具穿甲、燃烧效果,直接命中目标的毁伤效果对比可想而知)。


引擎37


二战的时候很多航炮起源都是小口径反坦克炮,比如斯图卡背德国37反坦克炮,二战后期坦克装甲越来越后,小口径反坦克炮以经无法打穿坦克前装甲了,但是坦克为了机动性顶部装甲薄弱,(现在坦克也一样)于是把小口径反坦克炮,装在了飞机上取得空前好的效果,不过随着反应装甲,和反坦克导弹的应用飞机上的航炮以经无法打穿坦克装甲了,慢慢被导弹取代,飞机上的航空炮,也只能打打飞机,轻装甲目光


恋溪123


航空武器的射速超高,一般比同级地面武器高五到十倍左右,在地面上用意味着弹药浪费严重;但是航空武器对武器重量和后座力的要求又比地面武器严苛得多,意味着它们的成本昂贵,用于地面不划算。所以把航空武器用于陆战的例子不多,多属于临时拆配代用性质,军队是不会有计划地这么浪费资源的。航空武器地用,除了射速高和弹药消耗大这两条特点(小心过热这属于正确使用方法,不计),其他例如弹道、单发弹药威力与地面武器差别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