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文丨Mirror影視研究組

2018年暑假檔如期而至,無論是衛視平臺還是視頻網站都蓄勢待發,然而正面戰場還未開賽,便已經面臨著重重危機。

7月10號,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做好暑期網絡視聽節目播出工作的通知》,點名偶像養成類節目和歌唱才藝競秀類節目,並明確指出“確保節目導向正確、內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堅決遏止節目過度娛樂化和宣揚拜金享樂、急功近利等錯誤傾向”。

“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在這個通知出來之前,網綜《中國新說唱》和《明日之子2》的停播、延播說在網絡上傳的沸沸揚揚。儘管最終經官方證實,所謂傳聞子虛烏有,但就網友紛紛一反常態喜迎“限秀令”來臨的態度來看,在選秀偶像的重重迷霧背後,粉絲的不滿已經是鐵打的事實。

“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光鮮亮麗的蛋糕之下

偶像元年暗藏洶湧

從去年的《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到年初《偶像練習生》,再到《創造101》,互聯網給予偶像行業煥然新生,資本方紛紛瞄準了這塊蛋糕,人人都想在熱鬧的偶像市場分一杯羹,市場需求量的極速擴大,這些“造星”節目成功推出一批又一批流量明星,它們引發的全民熱度,讓不少人覺得,一個新的娛樂時代來了。

7月9日,一則關於火箭少女的消息在網絡上投下了一擊重磅炸彈。爆料指出,原定於網傳7月11日火箭少女101出道發佈會已經取消,而8月的所有行程活動也隨之沒了下文。儘管剛剛流傳出消息之時騰訊便放出團綜消息及練舞花絮,但這個突然的變故依舊引發了多方猜測,撲朔迷離的“解散說”、“減員說”依舊不絕於耳。

“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事實上,騰訊此次“救火”並非個例,在此之前,《偶像練習生》也曾面臨著同樣的命運,一再延期的團綜、雙線並行的共享經濟、商業活動不斷卻鮮有作品的人氣空耗等等,埋有隱患的後續發展幾乎成為了一顆不定時炸彈,似乎隨時能夠時在粉絲心中轟然爆炸。

也不過短短半年時間,一眾新生代流量還未成長起來,所謂的“偶像元年”,便已從年初的人人看好到如今的兵荒馬亂。

不久前,“山爭哥哥”突然爆紅網絡,隨之“叔圈101”也成為網友茶餘飯後的熱議對象。在這其中,儘管無厘頭的搞笑意味頗大,但這也從側面透漏出如今觀眾對於互聯網選秀文化了然於心的“遊戲規則”的調侃。

“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再往前追溯,“陶淵明”們所掀起的網絡狂歡,#楊超越 划水#所引起的全民吐槽,始終不缺的話題度也一再證明著如今深諳遊戲規則的幾檔火熱的偶像選秀節目並不是失敗的,只是與早前立下改變中國偶像行業現狀的flag相比,依舊是相去甚遠。

粉絲經濟下二倍速的偶像孵化

越有錢越幸運

雖然如今偶像文化大行其道,但國內主打偶像培養的經紀公司是在近兩年才陸續成立,其人才選拔和培訓都還缺乏時間的考驗,能夠輸出被市場所接納的偶像團地的供需方卻存在著巨大的缺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真正能夠在行業中站穩腳跟的中國偶像經紀公司依舊寥寥無幾。

“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數據來自網絡)

產量層面的方興未艾,卻並不能阻擋資本的蜂擁而至,究其原因,無外乎在新流量時代,粉絲變現的輕而易舉。根據藝恩《中國偶像產業迭代研究報告:互聯網激活偶像產業“造血系統”》報告顯示,到了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總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其中,核心層音樂圈層綜規模將達到495億,中間細分的數字音樂、演唱會、互聯網演繹市場,50%以上由粉絲所貢獻。

“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數據來自藝恩《中國偶像產業迭代研究報告:互聯網激活偶像產業“造血系統”》)

而艾瑞諮詢在中國粉絲追星及生活方式的調查研究中的發現,作為主要追星群體的“9000歲”,其中大比例的粉絲每年至少都會有幾次在偶像身上消費,甚至有6.6%的粉絲每天都會在追星方面消費。而這個比例表現在公開、私人等集資更是以家常便飯的形式存在的《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中更是一個驚人的數目。

“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數據來自《艾瑞:2016年中國粉絲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書》)

在《偶像練習生》期間,粉絲為送偶像出道公開集資超過2000萬元,而到了《創造101》中,這個數字更是翻倍增長,據不完全統計,以C位出道的孟美歧,粉絲的集資數額達到了1200萬,《創造101》整體粉絲公開集資達到4453萬元,加上未公開數目以及各種私人集資,預計總金額超過5000萬元。

“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數據來自網絡)

而在比賽過後,此種“越有錢越幸運”的現象更是進一步發展為集資送偶像成為代言人、粉絲見面會以及一系列周邊產品,儘管粉絲嘴上說著不情不願,卻依舊在為自家偶像賺著吆喝。

“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所以如今的局面就變成了供給端尚未成熟,以粉絲為導向的需求端卻呈現出勃然生機的狀態。於是,在新流量時代兩種極端的催化之下,我國的偶像文化便呈現出粉推經濟的趨勢,並隨著付費意識的不斷增強,最終鑄就“越有錢越幸運”的二倍速的偶像孵化模式下,被不斷消耗的偶像口碑。

“限秀令”重出江湖

昭示著原地踏步的偶像行業

事實上,對於偶像選秀,廣電總局並非首次進行強調整改。早在2007年,以《超級女聲》為代表的選秀節目通過粉絲個人手機號投票的模式,就曾被廣電總局嚴令禁止。

彼時,從2004年首屆《超級女聲》開始,湖南衛視就創下場外決定權的先例,從前期短信投票決定選手的出場或起點位次,到節目的終極PK中決定比賽結果的數據,在這場初現“粉絲經濟”的戰役中,留下的不僅僅是“品牌潛力”更是“商業錢利”。

“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2006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中稱,湖南衛視大約能從每場比賽的短信收入中分得100萬元左右。而總決選期間短信投票量激增,每場總決賽的短信收入至少200萬元,7場比賽就是1 400萬元,加上預賽期間的收入,總計有3 000萬元左右的收入。而這些還是在不算“超女”為湖南衛視帶來的巨大的間接收益的情況下所得來的結果。

而如今,資本再次蜂擁而上,最終所導致的限秀令重出江湖,其背後的演變形態的重合,所昭示的或許不僅僅是風向的走偏,更是中國偶像行業的原地踏步。從本質上來講,網絡選秀髮展到如今已然成為主流所趨,其鉅額的短期利益所引發的資本追逐,無論是對於選手還是背後的經紀公司而言,都是一次重複電視媒體的過程。

“限秀令”背後:一場迫在眉睫的偶像革命

然而“李宇春”們寥寥無幾,從最初的黃金時代到如今的支離破碎,事態發展到如今,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廣電總局所下發的通知只不過是一根壓垮粉絲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

—The End—

主編 | 韓英楠

校對 | 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