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解讀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原創)

宋詞解讀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原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是“豪放派”的開山之作。北宋前期社會比較穩定,特別是“澶淵之盟”後,北宋和遼國達成和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邊境並無戰事,文人士大夫們開始了歌舞昇平、紙醉金迷的生活,“婉約派”詞作長時間佔領著詞壇,到了北宋中期以後,各種社會矛盾開始爆發,文人士大夫們看到了社會潛在的危機開始了憂國憂民,開始描寫雄渾壯觀的景物,表達出為國殺敵的豪邁情懷,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就吹響了“豪放派”逐漸佔領詞壇的號角。

先看一下,當時的北宋政府存在哪些矛盾?本首詞創作於1075年,也就是北宋立國115年的時候。對外軍事方面,西夏政權已經鞏固,北宋政府並無戰而勝之的實力:北宋的武將並無戰爭指揮機動權,代表皇帝的文官有相當大的軍事決策權,形成了:將指揮不動兵,兵也不認識將,軍隊戰鬥力很弱,再加上邊境的部隊並非精銳,所有的精銳部隊也就是“禁軍”都集中在京城,皇帝是不放心把精銳部隊交給地方的。西夏政權逐漸發現了北宋政府的軍事弱點,不再滿足於北宋所繳納的“歲幣”了,北宋每年給西夏的“歲幣”是:銀7.2萬兩,絹15.3萬匹,茶3萬斤,越是被動的求和越是使得西夏的野心膨脹,他們不斷挑起邊境摩擦,成為北宋的心腹大患。對內統治方面也是危機重重,北宋政府有龐大的“禁軍”隊伍,數量最高達到了140萬人,軍隊的日常開銷巨大,北宋的官僚機構也是十分臃腫並且日趨腐敗,利用權勢兼併土地,人民負擔沉重,北宋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雖然規模不大,但對統治者的打擊還是不小的。看上去繁華的北宋王朝實際上虛弱不堪。

蘇軾和很多士大夫一樣,都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看著王朝每況俱下,都有不同的反應,蘇軾表現出的是為國殺敵,不惜此身,而此時的王安石提出的是變法圖強,變法以求強兵和富國。蘇軾和王安石站在了對立面,蘇軾堅決反對變法,受到王安石的彈劾,皇帝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蘇軾被貶到密州當太守。所以詞中有一句“為報傾城隨太守”這裡的太守就是指的自己,自己對於密州太守的職位滿意嗎?當然不滿意!常年在朝中為官,被貶到地方做州官,心理落差還是很大的。從下文的“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看以看出自己是多麼的不得志了。馮唐,漢文帝時期的重臣,他敢於直言,皇帝也非常信任他。當時魏尚為雲中太守,他斬殺匈奴有功,卻因為虛報了殺敵數量而被免職。馮唐覺得魏尚其罪託大,邊防正值用人之際,應當赦免。皇帝聽從了馮唐的意見,就派馮唐“持節”去赦免魏尚的罪,讓魏尚仍然擔任雲中郡太守。蘇軾這裡以魏尚自喻,希望再次得到宋神宗的重用。

再看一下蘇軾殺敵報國的決心。“親射虎,看孫郎。” 《三國志·吳志》記載:孫權的戰馬被虎所傷,孫權親自以箭射虎,並用雙戟刺向老虎,在隨從的幫助之下,將老虎擒獲。蘇軾以孫權射虎來形容自己的狩獵,可見雄心勃勃,豪氣沖天。眾所周知,孫權是文韜武略,成就帝王之業,蘇軾所心繫的是邊境安危,如果能拿出孫權的謀略,西夏何足為患?還有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雕弓就是製作精美刻有雕花的弓。這就話的意思就是把弓箭拉圓了,射向西北方向的天狼星,暗指的是對西夏作戰,自己會一往無前。其實,西夏作為遊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權,軍隊戰鬥力是相當彪悍的,最擅長的就是騎馬射箭,一旦開戰,他們的戰鬥機動性很強,可以長驅直入,也可以迂迴作戰,北宋政府可以說是苦不堪言,蘇軾之“西北望,射天狼”看上去很豪邁,實際上只是壯膽而已,也確實對軍隊起到了鼓勵作用,但軍隊的弊政不改革,文學作品的鼓舞作用是有限的。

豪放詞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狂”,充斥著浪漫主義和戰天鬥地的精神。首先提到了“老夫聊發少年狂”,少年時候往往是涉世不深的,有時候狂妄到不知天高地厚,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逐漸變得深沉穩重,做事也有了分寸。此時的蘇軾可以說人生閱歷相當豐富了,不會無緣無故的勾起狂妄無知的少年情懷,為什麼呢?一是對自己被貶官的境遇不滿,一個是對西夏咄咄逼人的憤懣,要用發狂的姿態仰天長嘯。還有一句“酒酣胸膽尚開張。”表現了詞人善於飲酒,並且飲酒之後更加的豪放、心胸更加開闊,更加有了殺敵的膽量,詞人不再去羨慕“一曲新詞酒一杯”的閒情雅緻了,而是增添了“醉臥沙場”馬革裹屍還的豪邁與悲壯。本首詞中寫到了:“老夫”、“鬢微霜”,此時的蘇軾真的很老嗎?蘇軾時年39歲,以現在的年齡來看,正值壯年,但是在宋代,建功立業的年齡基本都在40歲以前,能活到50歲都算是高壽了。雖然蘇軾認為建功立業尚未晚,但“鬢微霜”的事實還是難以改變的,這也是要發狂的原因之一。自己覺得年齡並不是問題,還可以彎弓如滿月,還可以“射天狼”,繼續了卻君王天下事。


宋詞解讀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原創)​豪放詞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氣勢恢宏、大氣。其中有一句“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這就把打獵時候將士們威武的形象展現出來了,頭戴錦帽,身披貂皮衣服,儼然一副遠征匈奴的漢羽林軍的形象,也暗指:漢代羽林軍不怕匈奴,我們能懼怕西夏嗎?加上“千騎卷平岡”,萬馬像卷席一樣奔騰而過,平坦的山岡頓時揚塵四起,這樣的打獵場面,能不讓人聯想到戰場嗎?

宋詞解讀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原創)​接下來,從整體上解讀一下本詞。雖然我已經年近四十,但我還有一顆少年狂妄的心,無所畏懼,勇敢戰鬥,左手牽著黃狗,右手拖著蒼鷹,出去打獵!將士們頭戴錦帽,身穿貂裘,萬馬奔騰席捲過平坦的山岡。為報答全城的百姓都來追隨我打獵的情誼,我要像孫權那樣,親自射死一隻老虎。詞的下片,主要寫自己的感受,抒發豪情。我喝酒喝到高興,心胸更加開闊,膽子也更大了。雖然兩鬢已經有了白髮,但這無妨!我還有精力繼續為國效力,在這地方州府為官怎麼能夠展示我的抱負呢?什麼時候,聖上會派使節來赦免我啊?就像馮唐替魏尚平反一樣。給我施展抱負的空間,我會把雕弓拉圓,向西北方向的天狼星射去,外敵膽敢入侵,叫他有來無回!

憂國憂民的蘇軾,為官清廉,對君王也是忠心耿耿,但他的大宋王朝在隱患中苦苦掙扎,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國勢甚危,在與遼、西夏、金對峙中,處於劣勢,這首詞創作52年後就亡於外族入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