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岛建设的原则及其文化元素

人工岛建设的原则及其文化元素

从国际上来看,荷兰、日本、美国等具有围海造田传统的国家,已经出现了海岸侵蚀、土地盐化、物种减少等问题。荷兰和日本反思过去围海造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始自觉还陆归海,为恢复海洋生态做了积极探索。近些年来,我国沿海省份为了发展经济,纷纷建设人工岛,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粗放式开发、低层次重复建设、缺乏文化元素等问题。因此,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人工岛建设的数量和密度,以避免过多的人工岛建设造成海洋环境的破坏与生态失衡,同时,还要遵循人工岛建设的原则,增加人工岛建设的文化元素。

一、人工岛建设的原则

人工岛建设涉及许多方面,只有遵循科学性、生态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原则,才能促进人工岛建设的和谐发展。

(一)科学性的原则

人工岛建设只有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才能促进人工岛建设的科学发展。所谓科学性,是指人工岛建设从论证、立项、规划,到具体建设和使用,都要体现科学精神。第一,要为人工岛科学定位,确定人工岛的性质与功能,是以旅游业、渔业为主,还是以石油等矿藏开采为主等,都需要进行科学论证;第二,对人工岛建设进行科学开发,科学规划,严格论证,反复推敲,量力而行,不能感情用事,好大喜功,虎头蛇尾,要克服粗放开发的模式。

(二)生态性的原则

人工岛建设对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环境能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长期影响。我国大规模的填海造田以及人工岛建设,已经导致局部区域生态系统的破坏,损害了生态服务功能。其中,人工岛建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涉及到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倾倒废物、船舶排放、旅游观光等造成人为对环境的破坏等,都可能对海洋造成各种污染,甚至能够对环境的影响产生叠加效应。所谓生态性,是指为了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物的生态平衡等,人工岛建设应该促进生态健康与绿色经济和海洋生态建设的和谐。人工岛建设可以开发风能、太阳能等低碳化能源,利用原生态的沙滩、海、山等自然元素营造出富有特色的海洋生态环境。

(三)系统性的原则

建设人工岛,应该遵循系统性的原则,注重统筹发展,科学开发。系统性即整体性,可以有四个角度:第一,总体上人工岛之间应该保持合适的数量和密度,彼此之间能够实现互补,产生共生效应;第二,海陆空协调发展,注重对人工岛的经济发展、旅游规划(包括海上运动、滨海浴场、海底观光)与陆地的经济发展、旅游规划以及空中货运能力、客运能力(包括索道的运输能力等)和空中观光特色等结合起来;第三,统筹规划人工岛填筑、护岸和岛陆之间交通联系三个部分,其中填筑应采取先围后填的方式,使用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第四,建设人工岛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开发与综合保护相结合,体现出人工岛建设的系统性,但许多人工岛建设由于缺乏整体性规划,客观上影响了人工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人工岛的建设和使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海监机构要实施全过程管理。

(四)战略性的原则

建设人工岛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原则,即战略性原则。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在东海和南海都存在严峻的形势,战争的危险随时存在,因此,人工岛建设不仅是经济问题,还应该考虑战略性的原则。所谓战略性,是指人工岛在和平时期注重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元素的营造,战争时期可以发挥一定的国防功能。在战略性原则方面,人工岛建设可以为海防建设留有一定的空间,或者直接与海防建设结合起来,如模拟军事上的登陆训练和航海训练等,都可以为人工岛建设增添战略意义。

二、人工岛建设的文化元素

人工岛建设在遵循科学性、生态性、系统性和战略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人文性、文化性、审美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元素。

(一)人文性

所谓人文性,就是要求人工岛建设要具有人文内涵,体现出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关怀,充分考虑人工岛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如以旅游业为主的人工岛建设,应该考虑游客的观光、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都要给人舒适、便利和享受的感觉。人工岛要体现自然特色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一方面赋予自然风光以人文的内蕴,一方面把人文意蕴融合蕴涵于自然风光之中,努力营造人工岛自然风光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的氛围,促进人文性与自然性的和谐统一,蕴含出巧夺天工、浑然天成之妙,仿佛不露人工痕迹,通过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相互辉映,最大限度追求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文化性

所谓文化性,是指人工岛作为人工建设的海岛,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一,尽量把当地的历史人文景观融入人工岛建设,如当地历史文化名人的碑刻、诗文、居住与办公场所以及其它古典建筑等文物,都能够体现出历史人文景观的文化元素,管理者可以根据人工岛建设的规模及其投资情况,选择一些历史人文景观,纳入人工岛建设规划;第二,展示当地传统的海洋民俗风情,包括渔民的捕捞加工、生活方式、节日风俗、婚庆礼仪、祭海仪式等多种文化元素的展演等;第三,融入海洋科普、海洋科技、海洋与社会、海洋与生活等元素,可以更好地增加人工岛的文化元素。

(三)审美性

人工岛建设还应该融入审美元素。所谓审美性,是指人工岛从内容、结构和外在形式,都应该具有美的风格。第一,总体建筑风格与整体布局之美,人工岛从具体建筑到整体建筑风格都要力求和谐完美,街道、花园、草坪、花卉等色彩搭配以及造型设计,都要蕴含审美因素,审美风格既要注重多元化,又要体现差异化的自身特色;第二,各种装饰的设计要体现审美因素,如假山、墙壁的图案、绘画、装饰等也要力求体现出美的风格;第三,优化人工岛的景观设计,提高观赏性,可以设计与文化元素相关的各类艺术表演、艺术品展览等,以增加人工岛的审美元素。在人工岛建设中,尤其要注意建设海洋审美文化,从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中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美学元素,如把各类海洋生物的功能、特性与相应的审美表现形式可以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些海洋音乐、海洋绘画、海洋雕塑、海洋生物表演等艺术形式,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审美需要。

(四)独特性

所谓独特性,是指人工岛不仅要具有综合性的多种功能,而且还应该具有独特的价值,树立独特的品牌意识,避免雷同化建设。沿海城市建设人工岛在总体上要布局合理,除了不同的人工岛之间要有适当距离之外,彼此之间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形成互补效应,为此,每个人工岛既需要综合性的多种功能,又需要具有独特之处,有自己的闪光点,用综合性为独特性做好坚实的铺垫和支撑,又用独特性带动综合性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在享受全方位多方面服务的同时,又能获得休闲、快乐、独特的新体验。

此外,人工岛建设从规划论证到具体建设,需要大量的创意专家等各类复合型人才以及海洋工程技术人才,投入使用以后则需要更多的管理者以及各类技能型人才。因此,作为人工岛的主体,在建设和使用人工岛的时候,除了要遵循建设人工岛的原则,具有浓郁的文化元素以外,还必须充分考虑人才资源的引进、培养、配置、使用与稳定等一系列人才问题,用人才战略引领人工岛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广成等著《海岛地区生态经济模型及其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2.杨义菊等著《海洋生态岛建设概论》,海洋出版社2011年出版。

3.李悦铮等著《海岛旅游开发规划——理论探索与实践》,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

————————

金元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