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品質判斷技巧,不再吃注水肉

牛年齡越大顏色越深

牛肉的顏色是受年齡、屠宰加工的衛生狀況、儲藏加工條件、肌肉部位、在空氣中暴露的時間等因素影響的。

牛肉品質判斷技巧,不再吃注水肉

正常牛肉的顏色為鮮紅色。牛年齡越大則顏色越深,從淺白色到紅色、深紅色。

牛肉在空氣中與氧氣接觸,顏色會隨接觸時間發生變化。

當新鮮肉置於空氣中,

最先是鮮紅的,

約 30分鐘後,肉色會逐漸加深,變成紫色,

隨著時間延長,肉色會再變得發褐,

這種變化在短時間內還會逆轉,即肉色還會變紅。

但若時間太長,肉表面變質,肉色就會變褐。

牛肉的品質由什麼決定

牛肉的品質主要包括牛肉的顏色、嫩度、風味和多汁性。一般正規的屠宰加工廠,在良好的衛生條件下生產的牛肉,牛肉顏色為鮮紅色,經切割或刨切後在空氣中呈鮮紅顏色,色澤鮮豔。

牛肉品質判斷技巧,不再吃注水肉

牛肉嫩度決定肉質優劣

牛肉的嫩度指肉在食用時口感的鮮嫩程度,肉質入口的優劣情況。它是由肌肉中的蛋白質結構特性決定的。

牛肉品質判斷技巧,不再吃注水肉

牛肉的嫩度同樣受牛的品種、年齡、肌肉部位、屠宰加工方法等影響。通常運動量多、負荷較大的肌肉比運動量小的肌肉口感上要老很多。

牛肉嫩度老嫩的一般順序是:腿部、頸部、胸部、背部、腰部。因此,結合牛的年齡,育肥程度(脂肪交雜的程度),優質的牛肉主要是腰背部的背最長肌,它也是目前市場上出售的上品牛肉部位。

食用牛肉講究,部位不同用處不同

我們知道,由於牛肉的分塊方法各不相同,在食用時細分的更加講究。

比如,

肥牛火鍋店的涮肥牛大多習慣於使用外脊、眼肉、上腦、腹肉和腹肉肥牛等。

而韓式燒烤店的牛肉則多為外脊、眼肉、米龍和帶骨腹肉等。

另外,大多數的西餐廳則鍾愛各種外脊用來烤牛排。

“上腦” 脂肪交雜均勻,有明顯花紋;

“眼肉” 切片後呈現酷似眼睛的花紋,眼內脂肪交雜呈大理石花紋;

“外脊” 紅白分明,細嫩肌肉有明顯油邊。

相比來說,腹肉脂肪更加豐富,油香味濃。

正確食用方能體現美味

通常說的牛肉口感是由肉中的脂肪含量、烹調方法等因素決定的。不同的烹調方法對牛肉口感有較大影響,像烤牛排的溫度在 60℃以下為最好;同樣將牛肉加熱到70℃時,烘烤的方法最好,其次是蒸煮,然後是油炸,最差的是加壓烹調。

因此牛肉烤牛排時最美味,其次是涮食。專家說優質牛肉只有配合合適的食用方法才能體現出真正美味。比如優質的肥牛做成醬牛肉就遠遠不如用牛腱子做的醬牛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