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風雲人物:下場最慘的「富二代」韋昌輝

韋昌輝(1823-1856)又名韋正,客家人,祖籍廣東南海縣,後遷到廣西桂平金田村。有意思的他算得上太平天國的唯一一個從其發祥地金田村走出來的核心領導人。

韋昌輝出身地主之家,是起義軍中家境最好的。其父韋元玠有田產二百六十畝,橫跨鄰縣,但是一個很吝嗇的土財主,鄉里修建祖廟,捐錢最少的是三錢,而他捐四錢(0.4兩)。

太平天國風雲人物:下場最慘的“富二代”韋昌輝

家境好的韋昌輝從小接受的教育不錯,也想走科舉入仕之路。但考了幾次秀才未中,於是用錢買了個類似秀才資格:監生。監生是中央學校國子監(或者說京師學堂)的學生,身份還是高於府縣的秀才的,而且可以授八、九品的小官。因此韋昌輝總算有功名在身,位於紳衿之列了。

那韋昌輝怎麼會加入造反組織呢?當然是受人欺負了。其父慶壽,掛了塊“成均進士”,意思是保送進士吧,也不算違法,但同鄉有官方背景的一秀才去縣裡告他逾制,於是打了一官司,韋家輸了,賠了白銀300兩,又因為是客籍外來戶,土著鄉人再也瞧不起韋昌輝,韋家只好打落牙齒與血吞。

而洪秀全、馮雲山的造反組織在金田村人氣旺,也盯上了韋昌輝,於是蕭朝貴決定把他拉到自己手下,用天兄下凡的把戲把韋家征服了,韋昌輝一躍成了第五號人物,當然也是蕭朝貴一手抬起來的,他成了蕭的鐵桿兄弟。

太平天國風雲人物:下場最慘的“富二代”韋昌輝

韋昌輝對起義組織的功勞很大,經濟方面,毀家投入起義,把家產全部變賣,換為軍餉,日夜打造兵器,屯積軍資。另外,韋家上下數百口人全部投軍,大多戰死他鄉,所以其對太平天國的功勞是巨大的,進入領導層是必須的。

韋昌輝性格有陰柔隱忍的一面,不是魯莽的人,大多時候綿裡藏針,這也和他的受欺負的經歷有關。所以他對別人的欺壓特別的敏感,一旦過頭就爆發。

永安建制時,韋受封北王,穩固了坐次,排行老五。在軍中主要輔助楊秀清、蕭朝貴治軍,當然他是蕭的人,楊也心知肚明,在核心層中,蕭加韋實力超過自己,不得不經常玩天父下凡的把戲壓制一下他們,但軍務繁忙,總體政治勢力還算平衡。

太平天國風雲人物:下場最慘的“富二代”韋昌輝

直到馮雲山戰死,洪秀全勢力削弱了,開始失衡。幾個月後蕭戰死在長沙,高層政治徹底打破了平衡,楊開始一方獨大,洪無實權,韋的老大蕭不在了,也處處受楊挾制,因為楊與蕭一直較勁而有嫌隙。另外石達開資歷淺,還力求置身事外。韋日子不好過,被楊指來指去,有事第一個找到的就是他,加之楊性格上的飛揚跋扈,情商低,不知給人留情面,幾乎所有人遭過他的打罵,包括天王洪、北王韋。

定都天京,這一切更加被放大,矛盾日益尖銳。洪秀全也終於可以安靜地坐下來,發揮他厚黑學霸的智慧了。於是實施拉攏韋、石、秦日綱等來制衡楊秀清的政治權術,還欲擒故縱,以求一時平衡。

但楊秀清功勞越來越大,人越來越狂戾,每打一次勝仗就加一點,在1856年指揮太平軍一舉攻破清軍江南、江北大營後,東王楊秀清已經威望震天,狂妄的要洪給他加封萬歲,把洪嚇出一身冷汗,也逼到了懸崖。

太平天國風雲人物:下場最慘的“富二代”韋昌輝

洪秀全繼續運用權術,借刀殺人,借韋昌輝等實力派的手誅楊,然後自己出來收尾,於是天京事變發生了。

韋誅楊時也想到了洪是利用自己,但有幾個原因促使他這麼做。首先,對楊的私仇,新仇舊恨都有。其次,誅楊後可取代他,實現政治野心。最後,一旦誅楊成功,實力大增,洪也奈何不了他,不擔心受制於他了。於是乾淨利落的幹了這一票,誅楊後也遞進成了萬人之上的軍師,大開殺戒,不但血洗東王府,最後連石達開的翼王府也不放過。

洪也實施第二步,再借其他實力派殺韋,這讓他們互相剪弱後,自己來收拾殘局,穩贏。韋因殘暴而眾叛親離,這就使洪計輕易得逞了,果然在石達開的鼎力助攻之下,誅韋成功了,短短的幾十天,楊與韋真的一塊楊韋了。

太平天國風雲人物:下場最慘的“富二代”韋昌輝

韋昌輝把自己弄成了天平天國下場最慘的人。在內部,千刀萬剮,割肉梟首示眾,“北奸肉,只可看,不可取”,是萬惡不赦的奸賊。在外部,清妖稱之為長毛匪首,也是萬惡不赦,株連九族的賊人。

“富二代”北王韋昌輝落個如此下場,真是個大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