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魔都重磅出击,房企巨头抛弃地产!

自2017年9月起,一场史无前例、浩浩荡荡、跨度大耗时长的楼市大调控,拉开帷幕:

限售、限购、限贷、限价、摇号,各种组合拳连环出击。然而,调控始终未达预期,反而越调控房价越涨。

显然,当前的调控措施还远远不够。如今,国家决心已下,矛头逆转,一场狙击“企业违规炒房”的恶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突发,魔都重磅出击,房企巨头抛弃地产!

刚刚,楼市曝出一声惊雷——上海对“企业购房”出手了!

事实上,关于企业购房的调控令,上海并非是首例。6月24日-26日期间,西安、长沙、杭州相继宣布限制企业购房。这三个城市对待企业限购采用的是“一刀切”做法,即只要在限购区域,一律暂停向企事业单位销售新房、二手房。

这一次,上海的做法很不一样,上海通过对企业设立门槛,实现了“精准”打靶,直击企业炒房团命脉。

要知道,设立年限、纳税金额和职工状况,是企业购买住房需要满足的三大因素。而此次新规,直击要害:

➤企业设立年限已满5年;

➤ 用纳税额度作为划分,累计缴税达100万人民币、职工人数10名及以上及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满5年(已缴纳税款满500万元以上的企业除外);

➤ 企业购买的商品房再次上市交易年限,从“满3年”提高到“5年”。

新规的字面意识很简单,但是背后却暗藏深意:

首先,设立年限需要5年,这就避免了有人临时注册公司来买房。

其次,对纳税金额提出要求,能防止一些小公司成为购房的“壳公司”。而此前企业炒房能够大行其道,就是因为注册企业的成本相当低,注册之后,通过皮包公司的渠道进入到楼市,从而堂而皇之的大肆炒房。

最后,规定职工人数和社保年限等也进一步增加了企业买房的难度。

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炒房。

羽毛漆黑的不一定是乌鸦。上海的精准打击,给那些真有购置房产需求,为提高公司福利的企业留下通道。

上海作为标杆性城市,此次施行精准式打击,或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魔都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一线城市加入,而限制企业购房也将成为下半年楼市精准化调控的手段之一。

突发,魔都重磅出击,房企巨头抛弃地产!

比魔都的惊雷稍早几天,深圳地产也传出了一声巨响!

6月29日房企三巨头之一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主席表示,

“十年后,我们还会是地产公司吗?我想不是了,如果还是,那也是惨淡经营了。未来,我们要做美好生活的服务商。”

董事会主席的言论犹如一声惊雷让与会者大吃一惊。众多媒体、业内人士开始纷纷发出一个令人吃惊的言论:房企巨头要“抛弃房地产”!

春江水冷鸭先知,事实上,中国的地产大佬们早已偷偷暗度陈仓!

7月2日,市场传言称,内部人员称房企(绿城)发专项文件,要求员工加快销售,坚决执行“早销,多销、快销”策略,文中用了“倾尽一切努力”的字眼,可见公司现金流的紧张,只能靠加速回款来给公司续命。

绿城地产的焦虑,是房地产开发商的缩影。事实上,上半年各房企也在跟时间赛跑,以四天盖一层的速度,下死命令压缩开发周期,尽快把房子卖出去。可见,开发商们开始慌了,纷纷想早日落袋为安!

而近几年,关于李嘉诚马不停蹄地在抛售内地和香港的房地产物业的新闻更是甚嚣尘上。李嘉诚的江湖地位毋庸多言,所以,关于李嘉诚楼市的新闻总能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反思。

房地产大佬们或高调或无声的转型,是否透露出意味深长的信号。而这令一大波孤独奋战的小白空虚+迷茫。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当前楼市可能呈现的正是这么一种状态。7月3日,北京通州一楼盘因降价,数十名业主围攻主动要求退房!这恐怕是楼市调控以来,首例因降价而闹事的案例。

突发,魔都重磅出击,房企巨头抛弃地产!

楼市关乎14亿国人的切身利益,每逢有重大政策出台,总会成为舆论的焦点。然而,很多人始终相信房价越调控越暴涨。甚至扬言,一切不以降低房价为目的的调控,都是耍流氓。

中国楼市问题已然成了痼疾,根除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国家对于严厉打击炒房的行为,释放出了稳定房价的决心。对于恶性抬高房价,国家再也忍无可忍了,下了铁的决心。

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楼市调控政策高达192次,相比2017年上半年的116次调控,上涨幅度高达65%。仅6月,全国超过25个城市发布调控政策,累计房地产调控政策内容多达32次。涉及湖北、海南、辽宁、广东、北京、天津等,城市包括西安、宜昌、徐州、深圳、西双版纳景洪、丹东、嘉兴、哈尔滨、青岛、杭州、长沙、佛山、武汉、石家庄等。

6月28日,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称,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将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对象有四个方面:投机炒房团伙、房地产“黑中介”、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假房地产广告。

中央对房地产调控正在全方位加码!当下,楼市调控出现了新风向,限制企业买住房扩大至一线城市。

专家分析认为,2018年下半年,预计楼市调控力度将全面超过2018年上半年,特别是从7月初开始,多个城市开始全面加码调控,预计楼市升级的调控的政策内容将不断出现,而从住建部等多部门开始的政策监管将是下半年市场的主要特征,包括市场的平稳将在政策推动下逐渐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