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县:村民争种黄桃 青山挂满金果

“今年黄桃产量又增加了,挂果率比去年多了30%,预计产量达22万斤,收入400多万元。”7月3日,在玉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瓮阳村,“兄弟黄桃”基地负责人夏开金看着即将开采、硕果累累的黄桃,笑得合不拢嘴。

玉屏县:村民争种黄桃 青山挂满金果

瓮阳村如今是远近有名的“黄桃村”,而过去半数村民都在广州、福建等地打工谋生。因为传统种植收益低,依靠土地摆脱不掉“贫困帽”,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导致大量土地被闲置,渐渐撂荒。

2011年,夏开金和夏开树兄弟打工回来,看到荒地连着荒山,村子越来越萧条,于是有了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想法。兄弟二人经过一番考察,并在当地干部和创业扶持政策支持下,在村里租了500多亩荒山荒地发展黄桃产业。2015年果园收益初见成效,赚了近100万元。

玉屏县:村民争种黄桃 青山挂满金果

“兄弟黄桃”种植成功,让村里在外打工的村民激动起来。很多人打电话咨询黄桃兄弟,提出加入种植抱团发展的想法。村民夏龙甚至放弃在外打工的高工资,回家承包荒山,租下田地,参与“兄弟黄桃”发展产业。

随着产业不断壮大,加之玉屏黄桃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玉屏发展黄桃产业的村民越来越多。夏开金兄弟二人开始自己培育黄桃苗,并将“一株假苗赔偿6年的钱”的承诺写入合同,向当地村民出售黄桃苗。

玉屏县:村民争种黄桃 青山挂满金果玉屏县:村民争种黄桃 青山挂满金果

玉屏黄桃硒含量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时至今日,黄桃已成为玉屏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不仅带动上万人脱贫,同时还让“青山如玉、流水似屏”的玉屏山更青、水更绿,为该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现在满山都是金果果,大家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在该县亚鱼乡沙子坳村,果农刘远利乐呵呵地说,到今年他的黄桃基地已从原来的200亩地扩大到了2000余亩。

刘远利是玉屏最先种植黄桃的人,早在2003年他就率先从浙江引种至沙子坳村种植。他介绍,沙子坳地理位置好,土壤肥、日照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黄桃生长。

“我们这里的黄桃个大味美,大的一个能超过半斤,而且皮薄肉脆、香甜多汁。”刘远利说,去年黄桃一上市就热销,最多的一天收入有6万多元。

“村里有了产业,群众脱贫就不愁没有门路。”亚鱼乡沙子坳村党支部支书吴培炳介绍,以前村民大多种一些传统作物,费时费力还没什么效益,如今村民流转土地参与种植黄桃,实现了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村民变工人。

玉屏县:村民争种黄桃 青山挂满金果

刘远利为农户讲解黄桃管护注意事项

玉屏县:村民争种黄桃 青山挂满金果

瓮阳黄桃基地

吴培炳介绍,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和产业分红的模式参与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整村的经济发展,也解决了一些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单是在刘远利黄桃基地务工的群众,平均每天就有50多人。

同时,玉屏还按照产业“八要素”要求,不断开拓市场,做好产销对接。“我们已经和阿里巴巴进行合作,采取线上线下模式进行销售,很多外省商家尝到我们的黄桃后,自己主动跟我们联系预定。”吴培炳说。

近年来,在政策的扶持下,沙子坳村黄桃产业不仅基地不断在扩大,而且产量也不断增多,群众发展黄桃产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发展黄桃产业成了很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首选。

“在外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家里有老有小要照顾,再加上现在有政策帮扶,回家种黄桃可以说是较好的选择。”村民陈际能说,如今他已发展黄桃600余亩,去年销售了15万斤收入300余万元。

发展黄桃不仅让荒山、荒地变成了青山绿地,也让村子变美了,村民生活生产环境变好了。近年来,玉屏自治县按照“农旅一体化”思路,着力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沙子坳村建起了旅游接待中心,修建湖泊亭阁及栈道等,把桃园做成了景区。该县还每年乘着桃花盛开时节举办“桃花节”,提升黄桃产业及乡村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此外,玉屏还围绕深加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成功与北京汇源献果园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建设项目投资合作协议,通过发挥各自优势,计划打造一个农业研发平台,对黄桃进行深加工,助力黄桃产业的发展。

去年,玉屏举办黄桃采摘节活动,吸引了全国100多家超市、连锁店、微商慕名前来订货,以线上结合线下方式对黄桃进行销售,畅通黄桃销售渠道。

最近几年,在玉屏县委、县政府引导下,群众竞相种植黄桃,大量荒山变成青山,片片青山成为果园,挂上黄灿灿的“金果”,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目前全县黄桃种植面积达到2.26万亩,成立有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玉屏黄桃联社理事长万玉文介绍,今年黄桃预计总产量达240万斤,产值可达3000余万元。(向金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