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辦廠成本那麼高,特斯拉爲什麼選擇上海?

用戶9578851496381


上海辦廠成本高是針對普通企業來說的,在外人看起來特斯拉和上海曖昧了這麼久,背後必然是劍拔弩張的談判。就像特斯拉在美國辦廠時和內華達州政府經過長期的談判拿到大量的稅收和土地優惠一樣,

上海必然也給出了特斯拉滿意的優惠條件

我們先來看看特斯拉為什麼希望在中國建廠

還記得特斯拉剛開始在國內賣車的時候公佈過國內車型售價的計算公式:

中國售價=美國售價×匯率+運輸與裝卸費+關稅和各種稅+增值稅

這當中且不算製造成本的下降和稅收上的減少,單就“運輸與裝卸費”這一項,國內的相比從美國運過來的已經可以忽略不計。據2014年公佈的價格,一輛modelS運輸和裝卸費用為3600美元,按照現在匯率,車價差不多可以下降2萬4千元

在動輒百萬的model S和model X上這體現的並不怎麼明顯,但是在定位於寶馬3系相近的model 3上,就是非常大的價格優勢了。而model 3是特斯拉下一階段的主力車型,上海建的新廠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解決model 3的產能問題。

同時,中國人工、土地成本再貴,也貴不過美國,並且是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對於特斯拉而言,中國是特斯拉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並且在華銷售量一路攀升

另一方面,在貿易戰的背景下,對美國進口的汽車加徵關稅,對其他國家的進口的汽車減徵關稅,自美國進口的汽車關稅已上升至40%,而自其他國家進口的汽車關稅維持在15%,對於特斯拉而言,帶來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售價的飆升:

這麼一來,特斯拉在中國建廠迫在眉睫。一但在中國建廠,專門為自美國進口的汽車準備的40%的關稅將不再對自貿區的特斯拉徵收,而是實行15%的進口關稅,25%的關稅下調將大幅提高特斯拉在中國的吸引力。

為什麼選在上海?

開頭說了,和上海市政府應該談好了條件,但是這樣的條件天津、杭州、成都、重慶等等大批城市都能開的出來,甚至比上海的條件更優渥。為什麼偏偏選擇上海呢?

因為只能選擇上海!

和其他車企一樣就必須選擇一家中國企業合資,持股比例不能超過50%。意味著以後的特斯拉要變成“上汽特斯拉”,利潤還得和國內合資企業按持股比例分配。更要命的是,這麼多的核心科技,如果合資就完全暴露在合作伙伴的眼皮子底下。在新能源汽車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這樣的問題是特斯拉不想看到的。

原本,別在中國設廠是唯一的解決方案,但是現在不同了,新能源車整車製造領域放開外資企業股比限制了。這是一個現階段幾乎為特斯拉量身定製的政策,但是,正在試點階段,而試點的區域在自貿區

而上海擁有世界上最健全的汽車供應鏈體系。周邊分佈有博世、採埃孚、德爾福、大陸等頂級零部件供應商。在幾個自貿區中選擇上海再合適不過。


巴巴汽車


樓主說的上海辦廠成本高,主要是說人工和土地成本,這是事實,但特斯拉仍然選擇上海,這是有原因的。

作為上海有史以來最大外資製造項目,上海對特斯拉無疑是相當重視的,也是有籌碼的。

上海是外資在中國的總部中心,擁有大量的人才,這對新興的企業特斯拉來說,太重要了,人才是第一位的,這可能是上海吸引特斯拉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此外,上海地處中國沿海經濟帶的中心,物流極為方便,擁有全球最大的港口碼頭,出口也很便利。

此外,上海地處的長江三角洲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也是高端車主要銷售地帶;中國是全球最大新能源車市場,上海賣出不少,特斯拉售價比較高,在上海設廠是最貼近消費市場,不過這個應該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上海已經周邊擁有上汽、吉利等眾多主機廠,配套方便,物流快捷,這樣的成本就低下來了。

至於工廠所需的土地,特斯拉上海臨港屬於上海的邊邊上了,土地成本等並不高,而且通過談判可以下壓價格,

上海是中國很特別的直轄市,甚至擁有部分的立法管轄權,可以答應了特斯拉的一些條件,相當於開後門,比如稅收優惠的,並且早早就開始於特斯拉進行了聯絡,包括設立獨資企業;,且登記產品類型為“電子消費類產品”而非“汽車產品”。(鹿鼎記)


DearAuto


7月10日,特斯拉公司(Tesla)與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共同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特斯拉公司將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Gigafactory 3),該項目規劃年生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事實上,這一數字相當於目前特斯拉全球總產量的5倍。

2017年截至11月,整個中國才賣出了55萬輛。而且近兩年還頒發了15張新能源整車生產牌照,這還不包括傳統的BYD,截至2018年6月,已有7家新能源廠商在獲得發改委頒發的生產牌照後,再次獲得工信部頒發的生產和銷售牌照。可見國內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和重視。

而特斯拉一下子就搞出來50萬輛的產能,不得不讓人覺得非常誇張。但是為什麼要選擇上海呢?中國還有很多其他地方可以提供更為低廉的成本。

1)特斯拉2017年中國銷售量佔據全球特斯拉銷售量的20%左右,地位十分重要,是美國以外的第二大市場,但是特斯拉受制於關稅、成本,導致汽車售價過高,在中國市場的潛力有限,為降低汽車銷售成本、擴大市場,有必要將工廠開到中國;

2)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的開展,光有牌照的就有15家,未來中國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如果特斯拉不能夠及早搶佔中國市場,未來有被擠出中國市場的風險;畢竟中國企業多,還有補貼,只有有那麼幾家新能源汽車能做起來,就將會大大壓縮特斯拉的生存空間;

3)為什麼選擇上海?


1 特斯拉的售價較高,江浙滬一帶的消費水準比較高,最貼近消費市場,不過這個應該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為蘇州業擁有相當好的條件;

2 上海身處長江三角經濟圈,周邊

的配套比較方便,成本較低;

3 上海臨港屬於上海的邊邊上了,土地成本等並不高;

4 其次就是上海政府答應了特斯拉的一些條件,而且早早就開始於特斯拉進行了聯絡,包括設立獨資企業;,且登記產品類型為“電子消費類產品”而非“汽車產品”。

5 很多細節問題的妥協就不得而知了,上海市政府據此與特斯拉談判了2年,最後肯定能夠得到一些支持,比方說稅收等。


以股易金


生產產品考慮成本是對的。但是成本由許多部分構成的不僅僅是人力成本。人力成本已經沒那麼重要了。主要是選擇上海及其附近地區的其他成本比較低!!這裡有廣大市場,可以應變靈活,不會造成庫存高分險的成本,貼近市場,運輸成本大幅度下降。這裡有完整的產業鏈,能更好貼合市場,產業鏈整合容易,也能大幅降低成本。上海及附近區域容易吸引高級人才。用中國式的研發管理與生產能更好生產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上海有自貿區和一些優等政策,導致關稅比較低(what?中國生產賣到中國有關稅?沒錯是有的!!!)。

另外,結合特斯拉生產自動化較高,幾乎用不了幾個工人。依賴的是工業機器人。在上海工業機器人的研發生產組裝比其他地方有較大優勢。既然用不了幾個人,人力成本自然比重特別低,已經可以忽略不考慮其影響力。綜合考慮,基本選擇江蘇,廣東,上海,天津。(浙江,東北,就不要想了原因不贅訴!重慶的話如果是20年後,可以選擇重慶,現在那邊的工業影響力不夠高,產業鏈不完善。多年後有可能會變好,2016年後三星的工廠韓國的企業大多選擇在這邊)


斷舍離42


一、人才優勢,像特斯拉這種科技類車企,人才永遠是第一考慮的因素。上海有上汽,大眾,通用等車企,有現成的成熟汽車專業人才可以挖掘,並且上海各大高校也可以源源不斷地為特斯拉輸送各類儲備人才,外地相關人才,有特斯拉和上海兩塊招牌吸引,應該也會對相關崗位趨之若鶩。

二、區域優勢,上海的地理優勢應該是全中國最好的,發達的交通,最大的港口,周邊長三角有很好的汽車零配件供應,常州的鋁材,無錫的電池,蘇州的電子配件,形成了很好的產業鏈配套集群,而且上海整車運送到全國各地,在路程上能做到最優化,不得不提的是,特斯拉在上海臨港,距離洋山碼頭只有一步之遙,今後整車若要出口至其它國家也是極其方便。

三、城市優勢,上海特斯拉肯定要聚集一大批國際人才,而上海對於國際人才來講,是國內最好的工作生活之地,上海有很好的國際社區,國際學校,各國餐廳,酒吧隨處可見,夜生活豐富多彩,醫療資源國內數一數二,很多世界五百強,包括特斯拉的高管,選擇上海作為亞太總部,也也就是基於這些原因。


北緯73度


目前就電動車的銷售市場來看,華東區,和華南區華北區的主要銷售城市還是以為北上廣等超一線城市為主,落戶上海未必沒有考慮這一層的因素,另一方面,上海臨港基本在上海的最邊邊了,房價便宜,地還多,人工資也不算太高。


X-cheng


那麼高有多高?有具體數據嗎,人工再高也沒美國高吧;人工和建廠在國內哪都一樣,就差土地了,工業用地不是住宅用地很便宜的、區域相差不大,上海配套好,人才、採購都方便。明顯利大於弊


Grant53


特斯拉選擇上海應該說不太明智,一,上海成本太高,以房,收入增長一系列高成本。二,從內地中國市場主市場上海就是一個死角獨立發展城市交通成本。三,運輸成本。四,上海本身金融航運商茂,科技為中心變成製造方向。所有成本都向用戶購車人承擔,相信內地人並不買單?


老廖9177


其實沒事的,意義在於告訴全世界中國的開放包容。特斯拉就算現在開所有綠燈從建廠到投產最起碼三四年!消費者等不了那麼長!而且其他廠家也不是吃乾飯的,這三四年每年出來十來款新新能源車,直接就把特斯拉團滅了,等於把美帝現最牛的恩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