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蘇教師招聘-心理學常考且易混淆的名詞

一、信號系統與第二信號系統

1.第一信號系統:第一信號系統是現實的具體的刺激,如聲、光、電、味等,是是動物和人共有的。例如:望梅生津是一種具體的梅子引起的唾液反應,這樣的生理反應是屬於第一信號系統。

2.第二信號系統:第二信號系統是現實的抽象刺激,即語言文字,是人類所特有的。例如:如果是把關於梅形象化為對它們的語言描述,或者寫成文字,引起人的相應的生理反應,就是第二信號系統了。所以當我們看到信號燈的指示,我們會做出相應的反應,是信號燈所代表的含義給我們的刺激,屬於第二信號系統。

二、泛化與分化

1.泛化:泛化大致可以理解為對相似的刺激不加區分從而導致相同的反應。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見到蛇感到害怕是以往建立的條件反射,而由於草繩類似蛇這個條件刺激,因此見到與蛇相似的草繩也會引起條件反射。

2.分化:分化則是通過練習或強化使有機體可以區分相似的刺激從而做出不同的反應。例如:比如:古玩行當多年的專家,真品贗品,很容易就辨別出來。

三、逃避條件作用與迴避條件作用

1.逃避條件作用:當厭惡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出現時,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則該反應在以後的類似情景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例如:逃避好像是已經出現的刺激情景,屋內人嘈雜,暫時出去。

2.迴避條件作用:當預示厭惡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將出現的信號呈現時,有機體自發的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避免了厭惡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現,則該反應在以後的類似情景中發生的概率也會增加。例如:迴避是即將要出現的刺激信號,比如過馬路紅燈亮,為避免闖紅燈停下來。

四、圖式、同化、順應、平衡

1.圖式:圖式是指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絡,也是皮亞傑認為認知加工(同化、順化、平衡化)以後在人腦中的結果。

2.同化:就是個體將環境因素納入已有的圖式之中,以加強和豐富主體的動作。例如:一個嬰兒通過吸吮小奶瓶,發展了一種吸吮圖式。當他試圖吸吮大奶瓶的時候,就運用這種吸吮圖式。

3.順應:就是個體改變自己的動作以適應客觀變化。例如:一個嬰兒需要從吃奶改為吃飯,這就需要改變原來的圖式以適應環境。

4.平衡:個體就是不斷地通過同化與順應兩種方式,來達到自身與客觀環境的平衡的。例如:平衡相當於煮菜的火。大了得關小,小了得開大。並且這火還得不斷的調節,因為鍋裡不是一直只煮一種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