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代名将,名声不比岳飞低,因立下大功,被人嫉妒,下场凄惨

提到余玠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非常陌生。而这个让我们现代人非常陌生的名将,在七八百年前的川渝地区,却是赫赫有名,在南宋晚期,此人抗击外敌的功绩,不次于南宋开国时代的岳飞、韩世忠和吴玠。

南宋末代名将,名声不比岳飞低,因立下大功,被人嫉妒,下场凄惨

岳飞

余玠,字义夫,号樵隐,本是蕲州人氏(现在的湖北蕲春)。年幼家贫,此人喜欢高谈阔论,议论国事,父母送他到“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读书,但余玠因为在茶馆中,跟卖茶的老人发生争执,颇有勇力的余玠,失手将老人打死,犯下了人命官司。为了躲避官差的追捕,余玠从江西逃到了襄淮地区。

当时南宋联合新崛起的蒙古,对宿敌金国发动夹击。南宋也希望借机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等中原腹地。此时宋军为了北伐,招募将士,余玠走投无路,投身军旅,效力于淮东制置使赵葵幕中。赵葵是南宋儒将,对有文化有韬略的余玠非常信任,对其不断提拔,让其成为将作监主薄,并在军中保留军职。

南宋末代名将,名声不比岳飞低,因立下大功,被人嫉妒,下场凄惨

蒙古骑兵

南宋末代名将,名声不比岳飞低,因立下大功,被人嫉妒,下场凄惨

余玠

之后的几年,余玠一直活跃在淮右、中原一带抗击来犯的蒙古军,积累了大量经验,年过不惑的余玠,终于成长成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优秀将领。被朝廷封为大理寺少卿,官拜淮东制置副使。

蒙古为了效仿西晋的王濬和金国的金兀术,企图攻略川渝地区后,大军沿江而下,瓦解南宋军队的长江防线。为了加强川渝地区的防务,余玠被从淮东前线,调到川渝。1241年,庙号太宗的窝阔台大汗病故,为了争夺汗位,蒙古无暇南征。到任的兵部侍郎余玠担任四川制置使和重庆知府,负责主持四川宋军的防务工作。

南宋末代名将,名声不比岳飞低,因立下大功,被人嫉妒,下场凄惨

蒙古骑兵

余玠趁机在川渝当地,整顿军纪,不问出身和民族,选拔军事人才。并且改革变通当地军事上不合理的地方,又发展当地经济,让当地百姓对南宋仍有忠诚之心。为了对抗擅长野战的蒙古骑兵,余玠决定利用川蜀之地多险峻的特点,修建山城,让骑兵无用武之地。屯兵储粮,操练士卒,将川渝之地变成巩固的堡垒。

由于余玠等宋军将士的不懈努力,宋军先后击败了蒙古大军来犯。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余玠还率军在1250年北伐汉中,骚扰蒙古军队。当时四川的形式得以好转,而余玠因为有功被封为兵部尚书,官拜资政殿学士。

南宋末代名将,名声不比岳飞低,因立下大功,被人嫉妒,下场凄惨

攻城战

立下军功的余玠,受到朝中嫉贤妒能的文臣嫉恨。为首的便是主和派的宰相谢方叔,谢方叔也爱民如子。但文人出身的他,跟主战派的赵葵、余玠政见不合,便群起而攻之。向宋理宗诬告余玠在四川独掌大权,有不臣之心,还劳民伤财,克扣军饷。宋理宗让余玠回朝辩解,但此时余玠身患重病,如果回到临安,不仅四川难保,而且自己肯定是在劫难逃。如果不回临安,自己又是抗旨之罪。余玠越想越气,最后暴病而亡。当然,当时也有人说,是余玠失望之下,服药自尽,目的是为了保护家人和部下平安,余玠享年五十六岁。

南宋末代名将,名声不比岳飞低,因立下大功,被人嫉妒,下场凄惨

余玠像

本来余玠死后,宋理宗对其有所追赠。但由于御史吴燧的诬告,说余玠劳民伤财,这让余家不仅被抄没家产,连亲属和余玠的部下都先后被下狱。五年后,宰相谢方叔倒台,宋理宗为余玠恢复名誉,但此时四川已经危机四伏,接替余玠防御四川的余晦屡战屡败,此时距离南宋灭亡仅有不到二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