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保險想退保,如何最大程度規避損失?

生活中,有部分小夥伴在購買了一份保險產品後,由於各種原因會產生退保的想法,那麼,到底該不該退呢,如果一定要退,如何最大程度規避損失呢?

什麼是退保?

退保是指在保險合同沒有完全履行時,經投保人申請,解除雙方由合同確定的法律關係,保險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及合同的約定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

一般來說,退保有兩種情況:

一是猶豫期退保:

指投保人在合同約定的猶豫期內的退保,這時退保的話,通常保險公司會扣除工本費後退還全部保費

買了保險想退保,如何最大程度規避損失?

二是正常退保:

超過猶豫期的退保則視為正常退保,正常退保一般要求保單經過一定年度後,投保人可以提出解約申請,壽險公司應自接到申請之日起30天內退還保單現金價值。

該不該退保?

一旦產生了退保的念頭,說明你對已購買的保障是不甚滿意的,可能是買錯了產品、買低了保額或者佔用了過多的預算等。

如果保單較多,你需要做的是先了解自己和家庭的實際保障需求,再把已經購買的保單彙總梳理一下,

清楚了家庭目前的保障內容、保額、繳費等信息後和實際需求進行對比再做決策。

如果買錯的產品已經佔據家庭絕大部分預算,嚴重影響購買其他更符合需求的保險,並且退保損失在承受範圍之內,那麼是可以考慮退保的。

退保會有什麼損失?

退保的損失主要有3個方面:

經濟損失

退保=違約,保險是投保人和保險公司的一個約定,也是一紙合同,如果要提前終止,就要有承擔一定損失的準備。

一般來說,超過猶豫期的退保,之前交的保費只有一部分能拿回來,能拿回來的那部分叫做“現金價值”。

購買長期保險後,保單裡都有現金價值表,一般現金價值隨著繳費時間的增長而增長。也就是退保越早,得到的退保金就越少。

買了保險想退保,如何最大程度規避損失?

退保後喪失原有保障

退保後,消費者自然就享受不到原有的保障了,家庭又重新回到不安定狀態,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風險。

再投保,可能面臨新狀況

首先,退保後再考慮投保長期性人壽保險的話,責任免除期將重新計算。若被保險人在責任免除期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其次,退保後再投保,可能會因身體狀況的變化或超過規定的年齡而被加費甚至拒保,從而失去獲得保險保障的權利。

如何減少損失?

抓住“猶豫期”

猶豫期內提出退保是可以不承擔任何損失的。

因此,要及時抓住這段重要時期,仔細審查保險合同和相關資料,防止被營銷員誤導或是由於理解偏差而作出錯誤決定,

如果發現問題,及時向專業人士諮詢清楚,有意向就儘快退保。

根據保單現金價值退保

購買長期保險的消費者,如果退保意願非常強烈,可以根據保單的現金價值表,選擇損失範圍可接受的時間段退保。

買了保險想退保,如何最大程度規避損失?

一般情況下,期繳產品(按年分期繳納保費)越早退越划算,可以及時“止損”;

如果是躉繳產品(一次性付清所有保費),最好過幾年再退。

利用“寬限期”和“等待期”

如果是買錯了保險產品,可以選擇變更為其他更合適的險種。

一方面,消費者可以使用一些保險公司提供的保單轉換功能的產品或服務。

另一方面,如果在不同保險公司之間更換產品,可以利用原保單的寬限繳費期推遲交費,與此同時儘快選擇新產品,儘量在新保單的“等待期”內完成更換產品計劃,使自身的保障無縫銜接。

減額交清

如果是因為繳費困難想要退保,萬不得已還可以利用有些長期壽險產品設計的自動墊交保險費條款,保單有無減額交清功能(即降低保險金額,如保險金額由20萬減為10萬元)或者縮短保險期限等辦法,讓自己繼續持有保單、享受原有保障。

買了保險想退保,如何最大程度規避損失?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產品都能減額交清的,通常來講,減額交清比直接退保更划算一些,具體的可以向原保單保險公司電話諮詢。

友情提醒

以下3種情況可以100%無損失退保:

猶豫期:一般購買保險都有猶豫期,在猶豫期之內退保可以全額返還保費。

代簽名:由於一些業務員不規範操作,保險合同的簽名不是本人簽名,這種情況下申請退保可以全額返還。

回訪電話:如果回訪電話還沒接,或者不是本人接聽的回訪電話,可以申請全額退保。

最後還是建議大家:與其後期因為退保的事情而頭疼,不如多花精力在前期產品選購上。

在選購保險產品前,一定要多做功課,根據自己的保障需求、經濟條件等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購買時要仔細閱讀保險產品合同條款,認真比較保險產品差異。

買了保險想退保,如何最大程度規避損失?

如果決定退保,請務必記住:一定是新買的保險已經生效後,再退舊的保險,讓自身的保障沒有斷檔。

如果大家有任何保險相關問題,匯全保

很樂意為您解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