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纵容孩子懒惰,那就让他“题海战术”吧

以对教育方式研究见长的美国西雅图太平洋大学教授Sharon Hartnett,针对对学生的成绩评分以及作业测评曾提出过这样的理论:


如果你想纵容孩子懒惰,那就让他“题海战术”吧

在接触一些高考状元的时候,我往往会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考这么高的分数,靠的是做题吗?

他们很多人的答案让我有点出乎意料,靠做题最多就是二流水平,能真正让他们成为高考状元的压根不是什么题海战术。

如果你想纵容孩子懒惰,那就让他“题海战术”吧

很多家长可能会对这个结论嗤之以鼻:孩子和孩子之间能一样吗?孩子不靠题海战术靠什么出成绩?

这种结论啊,真的是大错特错!!

你看着孩子在夜晚挑灯夜读一整晚的时候,你心疼他,你觉得欣慰,其实啊,“题海战术”才是孩子真正的惰性。这就像是你逛淘宝然后就不需要出去买东西了一样,用一种便捷的方式自己骗自己停不下来还自以为自己很聪明。

如果你想纵容孩子懒惰,那就让他“题海战术”吧

我们都知道,在初高中阶段,课本的知识其实是存在着大量规律的,考试的时候,拼的其实就是对这些规律的掌握水平,出题人往往会通过各种千奇百怪的手段把这个规律隐藏起来。

“题海战术”的目的即是希望孩子在考试的有限时间里找出并破解这一关系,甚至有一些“买彩票”的心理,也就是希望考试的时候出现原题。

我们使用这样的教育,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根本没有得到提高,只是通过反复的练习减少出错率,一句略微难听的话就是,我们在孜孜不倦的培育庸才。甚至可以说,我们压根就是在扼杀民族的创新精神。

现在很多家长迷信给孩子买很多的复习资料,我侄子初中毕业的时候,用过的资料加起来足足有两大箱。

但是实际呢,不怕实话告诉大家,市面上的很多资料,卖的压根就不是里边的知识,也压根就不是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他们就是来卖纸的

家长还以为花钱给孩子买到了题目,但是呢,孩子如果不做这些题目,买来的压根就是废纸。那他们要说全部做完了呢,那更不幸,你的孩子怕是就变成了一张彻头彻尾的白纸了。

说实话,你能想象吗。一个通过题海战术考上硕士博士的人,他们能对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如果你想纵容孩子懒惰,那就让他“题海战术”吧

有些家长可能会把自己当年的例子举给我听,那么好,我记得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段子:

“人生最辉煌的一段时间是高考前6个月,这时你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现在呢,废人一个,只会玩手机。”

大家看到这段子之后,也就呵呵一笑过去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高考过后,我们一无所知,像是没有学过那些知识一样?

其实答案就是,我们压根就没有明白那些知识,从来就没有。我们只不过是通过“题海战术”的麻痹让我们自以为熟悉了知识,其实我们从来不曾真正掌握它,而只是对它有一种模糊的熟悉感罢了。

您听到这也许会觉得我们就是哗众取宠吧,提几个问题,抨击社会谁不会啊。不,我们要做的正是提出问题后解决它们。

之所以不提倡“题海战术”,是因为它只是一种有小概率到达目标的方法,而绝非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和正确方法。那么针对孩子的作业,家长该提醒孩子注意哪些方面呢。

如果你想纵容孩子懒惰,那就让他“题海战术”吧

首先,就是对于题型的选择,在前面抨击教辅材料的时候,我就说过,很多资料真的就是在卖纸,无意义的把同种类型和思路的题放在一起,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与其去浪费10个小时做无用的题目,不如抽出一个小时明白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去咨询老师考试的重点在哪里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如果你想纵容孩子懒惰,那就让他“题海战术”吧

其次就是避免孩子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其实我在初中时候就犯过这样的错误,上课老师讲的都能懂,题目感觉也是一看就会,于是就跑出去玩了,结果一到考试傻眼了。所以认真做好每一道题,然后温故知新,同前面的知识点连接,从而总结出整个知识的脉络,培养出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方式。

如果你想纵容孩子懒惰,那就让他“题海战术”吧

最后是一个小技巧,一些家长会抱怨,说他们的孩子平时做题也认真,什么题都能做,结果一到考试,懵了,啥都不会,更别提中考高考了,想想都害怕。其实对这种孩子,就需要在他做题目的时候,用考试同样的标准要求他,做一道题的时间,做题目的方法等等,然后在做完之后总结进步。

话至此,我真的是心疼那些每天写作业到一两点的孩子们,明明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就能解决的问题,偏偏要用时间去磨还不一定成功。

在这里,我希望诸位家长们不要以做题数量来衡量孩子是否努力甚至上升到诸如人生的高度,同样的,如果你是一位学者,也希望你能找对方法学习,而不是盲目做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