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宏觀:市盈率陷阱

新宏觀:市盈率陷阱

市盈率指的是股價除以每股盈利,然後將銀行存款基準利率的倒數作為基準市盈率來判斷股票定價是否合理。其內在假設是隻要市盈率等於基準市盈率,那麼,購買股票將和存款獲得一樣的收益,這一理論被廣泛應用,成為資本市場的奠基石。

它也可以從現金流角度來推算,即股價等於股息i的每年折現之和:

  • p=i+i/(1+r)+i/(1+r)^2+i/(1+r)^3+......
  • 其中,p為股價,i為股息,r為銀行存款基準利率
  • 則P=i/r。

比如,股息1元,銀行存款基準利率5%,那麼,股價P=1/(5%)=20元。

但是,第一經濟首席經濟學家認為,市盈率這一傳統資產定價理論存在嚴重缺陷,機械盲目套用市盈率概念會跌入陷阱,遭受投資損失。

首先,公司發起人可以通過利潤操縱,人為做高盈利。

由於上市公司有盈利要求,因此,為了上市圈錢,公司發起人就有了利潤操縱的動力。

比如,一個人如果初始投資1億經營實業,那麼,每年獲取1千萬的盈利是相當困難的,於是,公司發起人可以通過分立多個公司,比如甲乙丙三公司,其中,甲公司投資5千萬,乙公司3千萬,丙公司2千萬,然後乙公司與丙公司均與甲公司簽訂購銷合同,且在3年內購買完畢,即乙公司丙公司購入的商品並不一定能銷售出去,極有可能形成存貨,最終導致虧損,但甲公司卻形成了每年贏利1666萬的現金流,從而編制漂亮的財務報表,滿足上市要求,然後根據市盈率理論獲得高定價。

這並非空想,而是有事實支持的。

新宏觀:市盈率陷阱

2018年6月25日金亞科技公告披露:在 IPO 申報材料中虛增 2008 年、2009 年 1 至 6 月營業收入,佔當期公開披露營業收入的 47.49%、68.97%;虛增 2008 年、2009 年 1 至 6 月利潤,分別佔當期公開披露利潤的 85.96%、109.33%。就是實控人離婚後迎娶女明星童蕾的那一家。

2016 年 8 月 22 日,金亞科技因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等違法行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業績變臉則是它的一種變形,即事先預增,但事後虧損;事先預虧,但事後贏利,其實質均為利潤操縱,這讓股民產生相反的預期,從而導致投資虧損。

來自和訊的數據顯示,2012年一季度虧損的428家中有135家公司在中報期扭虧為盈,廣日股份、首開股份、冀東水泥排在前列。有45家公司出現由賺變虧,中國中冶、五礦發展等公司虧損額度較大。

這些利潤操縱是被證監會抓住的,沒有被抓的,以及未來的不知多少。

其次,假設公司長生不老。

企業是有生命週期的,不會長生不老。

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而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美國每年倒閉的企業約10萬家,而中國有100萬家,是美國的10倍。不僅企業的生命週期短,能做強做大的企業更是廖廖無幾。

但是,市盈率概念卻是將一年的盈利固化為以後N年的盈利,然後折現加總。由於企業生命週期有限,這一理論顯然是建立在違背經濟現實的假設之上,從而為造假圈錢,高開低走創造了理論基礎。

新宏觀:市盈率陷阱

再次,捂盤囤積製造虛幻的財富效應。

一個商販批發了1百斤白菜,每斤1元,總成本1百元。如果一次性出售,很可能5毛錢一斤都沒有人要。

他的方法是,只拿出5斤來賣,開盤價10元一斤,過十分鐘加價一元,這樣引發購買者恐慌,於是紛紛搶購,等到賣白菜者排起長隊的時候,半價拋售。

前面買白菜者在家裡心安理得地盤算著自己的白菜升值了,後面的也慶幸沒有白排隊,終於搶到了日漸稀缺的大白菜。

但只有商販最清醒,在以10元賣出第一斤的時候,他沒有誤認為自己的白菜真的能值1000元。

然而,買白菜者卻相信了。當莊家囤積好股票,開始大幅拉昇股價時,散戶們的股票賬戶上的數值也在飛漲,2015年千股漲停之時,股民們都成富翁了,當美股市值超過40萬億美元時,美股股民也開始憧憬如何度假了,但最終結果卻是一次又一次的股災。

新宏觀主義全面變革了經濟理論,通過分析工業革命後央行的出現導致貨幣性質發生了鉅變,得出貨幣經濟為貨幣循環主導的實物循環,然後建立產業樹模型,推算出儲蓄率,再考慮部分準備金制,剖析投資乘數理論與貨幣乘數理論的缺陷,獲得

經濟學第一公式

  • 週期總GDP=M/(S*D),其中M為基礎貨幣,S為儲蓄率,D為法定準備金率。
  • 週期累積債權=週期總GDP*S=[M/(S*D)]*S=M/D。
  • 而月度GDP=M*(1-S*D)^V,其中,V為月度係數。

隨著V的增加,月度GDP越來越小,它與累積的債務之間的剪刀差越來越大,直至無法支付其利息,明斯基時刻不可避免。

2017年中國貸款存量超過120萬億,以5%的貸款利率計算,一年利息為6萬億;而2017年GDP*增長率=82*6.9%=5.66萬億,已經不能覆蓋利息支出了。

新宏觀:市盈率陷阱

有人問,美股為什麼能走高?

主要原因是美聯儲量化寬鬆持續買入美股,美上市公司不斷用股息回購股票,美股每年的退市淘汰率高。

資產泡沫的形成機制為正反饋,即散亂無序的股民形成一致行動,紛紛捂盤囤積,這樣,只需一點的買盤就能實現漲停。反之,當所有的存量股票一致拋售時,即使救市,如果沒有形成扭轉乾坤的力量,也會被淹沒,結果是連續跌停。這不但契合了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而且可以用數學公式精確描述。

宏觀貨幣流工具將貨幣的發行、投資、消費與儲蓄、借貸與債務累積緊密結合起來,追溯貨幣的完整循環,形成了一個閉環系統,從而得出符合現實的結論。

而微觀現金流工具卻是建立在不切實際的基礎之上的,將企業視為長生不老,市場需求無限大,其貨幣循環是不封閉的,也就是開環系統,因此得出荒謬的結論。

有人講,上面的市盈率概念是靜態的,動態市盈率已經考慮了成長性了,這的確是進步,但是,它沒有考慮市場需求的有限性,所以無法解釋股市的週期性下跌。

新宏觀充分考慮了企業的生命週期、行業地位、成長空間,推出以淨資產為核心的股票定價公式:

  • V=[(NC+IY*ID*L)*S]/Q
  • 其中,淨資產NC與現有概念一致,但為穩健原則,不包括金融債券等資產。
  • 年平均現金淨收益IY為經審計的公允值,減少利潤操縱。
  • 行業係數ID依據行業發展狀況的不同,劃分為朝陽產業、傳統產業、夕陽產業,係數依次為1.2、1.0、0.8。
  • 生命週期L依據企業競爭力、行業地位的差異而不同,由低至高分別為3、4、5。
  • S為股價調整係數。Q為總股本。

可參見:《新宏觀:重建中國股市的九點意見》一文。

比如,有人認為美股當前的市盈率並不高,可以大膽買入,這恰恰跌入了市盈率陷阱,因為高股息水平是不可持續的,市場需求是有限的,蘋果、亞馬遜、谷歌的市值已經飛上了天,它們之和不但高於銀行存款總額,更是高於4.5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這是不可兌現的。

在2018年1月8日《注意:美聯儲準備宰殺美股這頭灰犀牛了!》文章中已經預警了美股必然下跌,現在看來,1月26日大跌後基本形成頭部,做空美股成為風險投資者的選擇,這已為橋水達里奧的言論所證實。

既然經濟有周期,那麼,要使自身的財富得以保值增值,就必須明晰週期路徑,把握買賣時機。

在週期低點買入,那麼,順其自然地可以在週期高點賣出,獲取不菲收益;反之,在週期低點因恐慌而拋售,在週期高點因衝動而搶購,即加入了正反饋的隊伍,那麼,必然成為送財童子,虧損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