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后起之秀,抗美援朝初战绩最大的三个师之一,扭转了42军命运

四野后起之秀,抗美援朝初战绩最大的三个师之一,扭转了42军命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124师在第四野战军内只能算是“二等主力”,但作为后起之秀,部队积极向上,战斗力提升很快,历经多次精简整编,成为目前我军保留的为数不多的步兵师之一,并改装为两栖机械化部队。

部队年轻,沿革复杂

124师是四野一支资历较浅的部队,全师没有红军建制单位做基础,老八路骨干也不多,但部队朝气蓬勃,争创荣誉感强,长期担负独立游击和配属主力纵队作战任务,在解放战争中,经受了严峻的锻炼和考验,逐步成长为一支能攻善守的英雄部队。该师装备较好,战斗力强,是42军的主力师。虽然历史年轻,但沿革复杂,编入野战纵队前,始终坚持在辽南敌后,采取军区兼独立师的编制,是东北战场上我军颇为特殊的一支部队。

1946年4月1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南满军区安东军区机关与辽南军分区合并,成立辽南军区,下辖第1、5军分区,归南满军区(6月改称辽东军区)建制。5月18日,南满军区命令,以原安东军区安东保安纵队和原辽南军分区所辖部队为基础,组建辽南军区独立师,师机关由辽南军区兼。司令员兼师长吴瑞林,政治委员林一山,下辖第1、2、3、4团和炮兵团,共8400余人。1947年1月,第2团在敌后损失严重,被编入第3团。1947年8月,辽东军区决定,辽南军区独立师改称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又称南满独立第1师),仍由辽南军区兼。此时,该师除原辖第1、3、4团和炮兵团外,又新建了第2团和警卫团,全师共10795人。1948年1月,辽东军区命令,独立第1师机关与辽南军区分编,第2团调归第4纵队建制,警卫团改为第2团,全师共16000人。

1948年3月13日,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决定组建第5纵队,这是我军五大战略区中唯一的“5纵”(由于西班牙内战中“第5纵队”成为内奸的代名词,故其他几大野战军都没有“第5纵队”番号——编者注)。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5纵队第13师,下辖第37、38、39团,依次由原独立第1师第1、2、3团改称,全师共10680人。原第4团留在辽南军区,炮兵团改为第5纵队炮兵团。1948年11月12日,东北野战军命令,将第5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原13师改称步兵第124师,师长徐国夫,政治委员李辉,所辖步兵第370、371、372团依次由第37、38、39团改称。

370团前身是八路军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蓬莱独立营,1945年11月进入安东地区扩编为东满直属第1支队第2团,1946年1月编入安东保安纵队为第1团,同年5月改为辽南军区独立师第1团。该团基础较好,有猛冲猛打的作风,长于进攻,战斗力强。

371团前身是1947年秋季攻势期间组成的辽南军区警卫团,1948年1月,改为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第2团。该团特点是擅长防御作战,辽沈战役时在彰武阻击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西援锦州时有不俗表现。

372团前身是1939年3月组建的八路军冀中军区第16团,该团曾在百团大战中,被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通令表扬为“纵横平原山岳间的坚强部队”,后演变为陕甘宁边区教导1旅2团。1945年10月挺进东北后,扩编为辽宁保4旅第10、11、12团。后保4旅改为辽宁军区1分区,10团调给西满,留下一部扩编为警卫团,11团和12团也分别改称辽中保安团和台安保安团。1946年1月,辽中保安团和台安保安团补充各县地方武装后分别扩编为第4支队和辽河支队(也称平原分区游击支队)。同年3月,辽宁军区1分区和2分区合并为辽南军分区,直属南满军区建制。第4支队和辽河支队各编入原1分区警卫团的一半,改为辽南保安第1团和第3团。1946年5月鞍海战役后,辽南保安第1团并入第3团,改为辽南军区独立师第3团。该团是42军内历史最老、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朴实坚韧,打仗讲求战术技术,具有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光荣传统。

战斗在辽南,胜利在辽南

辽南解放区,位于沈阳以南,沈(阳)安(东)铁路线以西,鸭绿江和辽河中下游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背靠金州、大连苏军的防地,被陈云同志称为“屋檐下的根据地”。1946年5月,辽南军区独立师组建后,即成为坚持辽南敌后游击战争的地方主力部队。当月25日,参加著名的鞍海战役,各团配合南满第4纵队横扫敌人盘踞的鞍山、海城、大石桥,歼敌3000余人。

1946年10月,敌分五路向我辽南解放区进犯,辽南独立师所属各团在辽南的八岔沟、析木城、吉峒峪一线展开阻击。22日敌4个师的兵力连续进攻,我主力于11月10日避开敌正面,转至岫(岩)盖(平)公路以南寻机歼敌。敌新6军两个师跟踪追来,我军在盖平以南小清沟击溃敌一个营后,转移至一面山、步云山地区,依托“岗边”优势,主动打击敌人。11月12日、12月4日进行了两次八家子战斗,击溃敌14师41团两个营,歼灭了敌184师550团1个连。12月5日鲁家屯战斗歼敌新6军运输团工兵连。12月6日许家屯战斗又歼敌550团1营和2营1个连。12月11日袁家屯战斗,歼敌运输团团部和第1营。12月12日马家屯战斗击溃敌41团第2营,独立师主力进入关东州地区。

1947年初,在南满我军进行“四保临江”战役期间,辽南独立师积极配合辽东战场作战,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根据地大量丧失的极为艰难的环境下,主动作战20余次,歼敌3000余人,打击了敌人的疯狂气焰,并牵制敌四个师的兵力,有力地保障了我军主力正面作战。陈云同志曾对这一时期辽南部队的作战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赞誉该师为“辽南屋檐下的一盏灯”。

1947年夏季攻势中,辽南军区独立师由关东州插入敌后,相继解放普兰店、岫岩、盖平,恢复了根据地大部。6月29日,经13小时激战,歼灭了立足未稳的敌独3师(欠两个营)于大石桥,受到东总首长的嘉奖。冬季攻势里,12月18日再次攻占大石桥,歼敌交警第3总队1200余人。1948年2月又配合我军主力全歼鞍山守敌52军25师。2月25日挥师南下于营口接收和争取了敌暂58师的起义,歼敌52军中将副军长郑明新以下2000余人。在诸多战役战斗中,该师打得最精彩的是1947年秋季攻势中于大路沿村截歼敌74团,创造了我以1个团对等歼敌1个团的模范战例。

1947年10月3日,敌52军25师主力74团由营口回鞍山归建。早晨6时,该团与自牛庄南下的辽南1团3营相遇,在我先机开火后,敌74团不作正面抵抗,诱我追击,再以高苗地做掩护从两翼迂回冲击,我3营防线被突破,部分人员被俘。敌74团尖兵排换上我被俘人员的军装,利用我军麻痹,一举攻占牛庄,击溃据守的辽南军区警卫团1营。74团没有在牛庄休息,继续北窜。此时,海城我辽南3团已接到截歼命令,决定由政委郭宝恒带2营先行,待了解情况后,团主力再出动赶上歼灭该敌。2营在下午16时出发,18时30分,6连进至古城子村西,与敌74团先头部队遭遇,随即猛烈冲击。2营主力此时也集中了十几挺轻重机枪和60炮、手榴弹展开强大火力,向行至大路沿村敌74团团部及2营迅猛进攻,歼灭大部。敌74团团部被打的措手不及,分割为两部,一部在村中郭家大院,一部在村外,不断向村内反攻,企图解救其团长。3团2营与敌反复冲杀周旋,因兵力有限,形成难解难分之势。

关键时刻,3团团长苏克之带1营赶到,经过简单勘察,决定集中两营兵力以强大火力再次攻击大路沿村东地区之敌。经过激烈战斗,将敌74团团部郭家大院拿下,击毙该团团长李茂昌,其副团长带参谋、警卫30余人投降。经过审问,3团得知敌74团先头部队是加强了的第1营,大路沿村内外的是团部和第2营,第3营和辎重大车在村西还未消灭。而这时,3团第3营迟迟未到。团指命令士气正高的1营2连迅速扩大战果,于4日黎明一举将村西之敌大部歼灭,缴获大车100多辆,并解救了我1团9连被俘人员四、五十人。

此战,辽南3团(欠第3营)以两个营的兵力歼灭了敌25师74团大部,毙敌团长以下700余名,俘敌副团长以下600余名,缴获各种炮28门及其他大量武器装备。3团伤亡307人。这次战斗主要是我情报准确,领导指挥果断,尤其是3团2营指战员们英勇善战,敢打硬拼仗,堵得快,截得准,攻得猛,使敌74团这个主力团拦腰受斩,丧失指挥,首尾难顾,对歼灭该团起了决定性作用。战后,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东总亦来电表扬。

从1946年5月到1948年3月近两年时间里,辽南军区独立师(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在辽南共进行大小战斗300余次,歼敌3万余人,缴获各种炮250门,轻重机枪406挺,长短枪7860支及各种车辆和大批物资,为辽南地区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抢占丰台,包围北平

1948年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主力分数路进关,参加平津战役。第42军于12月10日到达河北蓟县、三河地区集结。11日,首先夺取了北平城北的敌屏障据点南口、昌平、沙河等地。12日,中央军委和东野总部电令第42军全力抢占丰台。13日,42军124师的3个团已进抵圆明园、红山口以东地区。红山口是42军通往丰台的捷径,前卫124师用牛刀子剜心战术,于当晚在夜色和猛烈炮火的掩护下,372团只用了20分钟,便极其迅速地攻下了敌人一个营扼守的红山口,活捉了敌营长。突破红山口,为42军抢占丰台打开了通道,动摇了傅作义的整个西郊防线。随后,42军各部穿过红山口,在青龙桥、玉泉山之间向南席卷而去,直插丰台。

四野后起之秀,抗美援朝初战绩最大的三个师之一,扭转了42军命运

◆124师防守丰台阵地。

丰台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平津、平汉、京沪铁路的枢纽。占据了丰台,就截断了平津守敌的联系,堵死了北平敌人南逃的门户,并能与东郊南进的兄弟部队共同完成对北平的合围。为了争取时间,124师加快了行军速度,重武器和大车队等行动迟缓的分队留在后面跟进。随该师行动的42军副军长吴瑞林告诫各团:“凡有利于抢占丰台的事就坚决干,否则就坚决放弃,一定不要因小失大。沿途遇到敌军能绕就绕过,不能绕过,就快刀斩乱麻,猛打猛进,抓到的俘虏一律人枪分开,就地看管。”

丰台被我军抢占后,傅作义非常震惊,发出“一定要把丰台夺回来”的指令,纠集了7个师,于l2月15日清晨,分路由复兴门、西便门、广安门出城,向丰台地区的解放军展开反扑。其中敌94军5师、13军89师、92军56师和142师,在百余门榴弹炮的支援下,以两列装甲列车为先导,沿铁路及其两侧,向纪家庄、沙帽园、同埠洼、观音堂等我124师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在“守住丰台、寸土必争、坚决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等口号的鼓舞下,124师击退了敌人成连成营的集团冲击,激战至16时,打退敌人七次冲击,守住了阵地。

16日,国民党军不甘心失败,又组织了更大规模的反扑。每次发起冲击前,都要先实施20多分钟的火力急袭,比15日火力更猛,打得解放军阵地和整个丰台镇浓烟冲天,一片火海,接着就是成连成营的密集队形的冲击。124师在炮火的支援下,沉着应战,把敌人放到一、二百米以内的距离上打,用炸药包、爆破筒炸毁敌人装甲车,采取火力、手榴弹、白刃格斗等手段一次又一次地打垮了敌人的反扑。守沙帽园的372团8连打得只剩15人,仍坚守阵地,寸步不让。该团7连也仅剩下19人,在排长姜新良带领下,跃出战壕,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使敌企图未能得逞。敌华北“剿总”组织的两天反扑,不但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反而大大损伤了自己的实力,死伤4000余人。我42军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伤亡达1700余人。42军抢占并牢牢控制住丰台这个战略要点,为彻底包围北平,断敌南逃退路进而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头功。1949年3月24日晚,党中央、毛主席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抵达42军军部驻地涿县,亲切接见了该军首长,称赞他们说:“你们抢占丰台打得好,提前50多个小时完成了任务。”

浴血殷都走麦城

1949年4月,第四野战军开始南下,在河南安阳打了一场著名的攻坚战,这是四野战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城市攻坚作战,参战的124师虽浴血拼搏,但因几番轻敌,存在侥幸心理,遭受严重损失,教训十分深刻。

安阳是著名历史古都,为华北、中原的战略要地。守军1.4万余人,多由当地惯匪、逃亡地主、特务散兵等组成,政治上极为反动,战术上狡猾多诈,凶狠顽固。其防御工事,多系土木和部分铁轨筑成,极为坚固,火力组织甚为严密。

四野后起之秀,抗美援朝初战绩最大的三个师之一,扭转了42军命运

◆1949年4月1日至16日,42军沿铁路行军到安阳。

42军受领解放安阳的光荣任务,军委、野司首长要求部队不得轻敌和麻痹。4月16日15时,军部命124师由河北磁县附近出发,实施远距离奔袭。24时,该师抢占了安阳西北面之袁家坟、太平庄、龙虎庄等阵地,完成了对敌包围。但是未能完成必须歼灭广益纱厂、高楼庄等处之敌的要求,甚至遭到某些失利,其主要教训表现在高楼庄战斗上。

高楼庄系守军外围主要据点之一,由敌一个营据守。124师371团1营进至郭庄后,于17日6时30分,在已查明外壕无法通过的情况下,竟不顾实际困难,盲目地向新纱厂以南凹地猛插,以致营部率第1、3连及机枪连进至外壕后无法前进,是时2连已进至任家庄附近。1营发现任家庄之敌向电灯房溃逃,即放弃了原来的攻击高楼庄任务,令2连一部去追逃敌,因追错方向,遭敌火力反击后撤回。上午9时,敌纠集高楼庄、电灯房和车站三处兵力反击,1营处于地形不利的严重困境,伤亡146人。眼见1营失利,371团首长着急起来,于当日13时,下令2、3营对高楼庄之敌再次发起攻击,因为准备不足,仓促投入战斗,打了个莽撞仗,仍未完成任务,并伤亡200余人。

4月18日5时、15时,124师以370团第2、3营先后向广益纱厂、郭湾两处敌据点发起攻击,均由于包围不严,未断敌后路,致使守军全部向打蛋厂方向逃窜。18时40分,371团对高楼庄之敌再次发起攻击,由于未接受昨日失利教训,又遭挫败,伤亡285人。至此,因该师数次攻击未成,严重影响了作战进程,42军令其暂时停止外围作战,深刻检讨。

4月24日,军指挥所决定继续向安阳四关发起进攻,彻底肃清外围之敌。27日7时,124师370团、371团在军炮火的支援下,向车站、电灯房发起攻击,一举克敌。371团憋足了劲儿第三次向高楼庄发起攻击,终于胜利攻占,全歼守军。

4月30日,42军决定以124师加强增援来的38军炮兵团,担任主攻,由小西门突破。5月5日18时,部队集中炮火开始轰击,安阳外城硝烟弥漫、一片火海。124师此时又犯了麻痹轻敌的错误,因集中掌握了较多的火炮(60余门),以为单靠炮火就可打开口子,不必实施麻烦而危险的坑道爆破作业,于是对小西门两侧实施了30分钟猛烈的轰击。18时30分,配属突击团第372团指挥的师工兵连发起攻击,一小时后爆开护城河通道,在准备继续向外壕发展时,守军在城门、城墙上的火力点已复活,反击相当猛烈。工兵连伤亡惨重,站不住脚,被迫撤回。42军于20时发觉124师擅自改变了军统一的作战计划,立即进行了严厉批评。5月6日凌晨1时,372团决定以二梯队的2营5连再次向敌外壕发起攻击,团集中所有轻重机枪进行掩护。2时30分,5连刚发起攻击就遭到守军密集火力扫射,伤亡50多人,未能完成任务。3时30分,5连又继续冲击,1、2排勉强占领外壕,掩护爆破连9连挖药室,刚爆破3包,空中出现了3颗红色信号弹,因北门126师超量炸药室意外爆炸,军提前发起总攻。

四野后起之秀,抗美援朝初战绩最大的三个师之一,扭转了42军命运

◆124部队强攻安阳城。

霎时间,安阳城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城西南125师于5时45分经爆破突入城内。124师因未爆开突破口,总攻开始后,在125师的协助下,以云梯登城,6时入城,分两路向纵深发展,一路沿学巷街向香巷街攻击前进,7时占领二郎庙街。另一路沿大院街、裴家巷攻击前进,于7时40分占领铁狮口。8时战斗胜利结束,安阳获得解放,124师纵深战斗共歼敌2000余人。

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里面对124师的成长进步给予了客观的评价:“该部队战斗作风尚好,有突击性,有朝气,战斗动作猛,由于过去处于长期敌后斗争,有游击战争经验,亦有运动战锻炼,地方性较大,缺乏野战及攻坚锻炼,战术技术不够熟练。”

鏖战黄草岭,突破天险道城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东北齐齐哈尔从事农业生产任务的42军奉命编入东北边防军,准备应付朝鲜战局的突变,这就彻底扭转了42军这支部队的命运。

1950年10月19日,124师作为42军先头部队,从辑安渡过鸭绿江。早在16日,该师370团就已渡江并前进30余公里隐蔽待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个进入朝鲜的步兵团。入朝之后,根据志愿军总部部署,第42军于22日奉命以主力进到长津以南,阻止东线“联合国军”部队经长津迂回江界,保证西线志愿军主力进行反击作战。此时,南朝鲜军第1军部队已经逼近黄草岭和赴战岭,朝鲜人民军无力阻挡,形势相当危急。42军决定,以第124、126师向长津方向疾进,分别负责黄草岭和赴战岭地区的防御阻击。

四野后起之秀,抗美援朝初战绩最大的三个师之一,扭转了42军命运

◆124师370团4连被授予“黄草岭英雄连”称号的奖旗。

23日,第124师命令370团团长赵欣然率领2营作为先遣支队抢占黄草岭。在朝鲜人民军汽车帮助运送下,该营于25日晨进至黄草岭以南草芳岭、烟台峰等地,与人民军一部共同防御,节节抗击南朝鲜军首都师的进攻。27日,第124师主力及配属的炮兵第45团赶到,即以370团在1115高地、草芳岭、796.5高地一线展开,按照人员部署前轻后重、火力配置前重后轻的原则将兵力梯次配备,决心据险坚守,与敌决一死战。南朝鲜军调整部署,以第3师接替首都师向黄草岭进攻。28、29日,南朝鲜军第3师每天以1个连至2个营的兵力,在20余架飞机及大量火炮支援下,向我370团阵地进攻,重点攻击796.5高地和665高地。370团顽强阻击,并多次反击,击退南朝鲜军进攻。该团4连指战员表现非常英勇,在796.5高地阵地血战3天3夜,打垮敌人20多次冲锋,杀伤敌人250余人,保持阵地屹立不动。战后该连被42军授予“黄草岭英雄连”称号。

29日晚,124师为改善防御态势,在人民军部分炮兵、坦克配合下,向占领烟台峰、松茸洞等阵地的南朝鲜军第3师第26团和第23团一部实施反击,夺回了上述阵地。从30日起,南朝鲜军第3师以1至4个营的兵力轮番向烟台峰、松茸洞阵地猛攻。124师以371团担任主阵地防御,与其展开反复争夺。11月1日,美军王牌主力陆战第1师参战。2日,美军和南朝鲜军在50余架飞机、40余辆坦克支援下,以1个营至1个团的兵力,向烟台峰一带高地发起进攻。我371团依托野战工事顽强抗击,战至黄昏,撤出烟台峰阵地,转至草芳岭东西一线阵地继续组织防御。3日后,124师以阻击和反冲击相结合,同美军、南朝鲜军进行激烈的阵地争夺,直至西线反击作战胜利结束。7日,该师奉命撤出黄草岭地区。

四野后起之秀,抗美援朝初战绩最大的三个师之一,扭转了42军命运

此次作战,124师连续奋战13昼夜,抗击了美军和南朝鲜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共歼敌2700余人,有力地保障了西线主力作战,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通令嘉奖。

1950年12月31日17时,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一举突破三八线。第42军为左纵队,决定以125师由道城岘突破,得手后,再由二梯队124师担负纵深穿插至济宁里、石长里,将南朝鲜第2师、5师阵地一分为二,断其后路。在军重炮团及师山炮营对道城岘进行半小时火炮准备后,125师374团突击部队未经请示,改道突击道城岘1010攻击目标。时值天黑,走错道路,遇到绝壁,无法攀登。虽经8小时往返交战,但未能按时完成突破敌人防线任务,且受相当伤亡。31日午夜,125师又临时改由第373团1、2营为突击营向道城岘突击,经341.4高地到达攻击出发地时,受到山陡雪深路滑之阻拦,加之敌人火力猛烈的封锁,地形不利,也未能按时攻下敌主攻阵地,军、师都十分着急。

1951年1月1日凌晨3时,124师师长苏克之主动组织372团2营,协助125师完成突破任务,同时向军指报告并获批准。372团以2营4连为突击连,沿通往道城岘1010高地十分隐蔽的小道攀登,摸到道城岘不到200米处,占领了有利地形。在军、师炮火二次准备后,4连集中各种炮火、轻重机枪等有效火力,在近距离内进行突然轰击。一时远近炮火,将敌道城岘地雷筑垒区及防御工事大部摧毁,而后在团、营轻重机枪猛烈射击掩护下,4连一路利用敌工事死角投出无数手榴弹,顷刻间阵地火光冲天。在125师重新组织的突击队配合下,372团4连经半个多小时激战,将守敌南朝鲜第2师1个营大部歼灭,胜利占领道城岘1010阵地,打开了通往纵深作战的突破口。战后,4连被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称号。

1月1日3时30分,124师突破了天险道城岘,即向纵深发展,他们不顾山高雪深,不怕敌机威胁,奋勇前进,沿途打破敌人10次阻击,于1日12时穿插到济宁里以南的石长里地区,切断了南朝鲜第2师的退路并继续向上、下南棕地区突击。2日,协同我第66军主力将该地区之敌歼灭,圆满完成了任务。124师共毙伤俘敌2700余人,缴获各种炮92门,汽车百余辆,各种枪支1600余支(挺),我伤亡209人。

四野后起之秀,抗美援朝初战绩最大的三个师之一,扭转了42军命运

◆首任辽南军区独立师师长吴瑞林。

1月6日,志愿军总部给124师发来嘉奖电,称该师“坚决执行命令,克服困难,动作迅速,积极负责的战斗精神,值得我全军学习”。1月8日,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1月25日,入朝以来战绩最大的3个师(113师、116师、124师)的师长参加了在志愿军总部举行的中朝高级干部会议,124师师长苏克之向与会首长汇报了本师成功担任战役迂回穿插任务的经验,受到中朝首长的一致好评。

1952年11月,第124师随42军回国。军长吴瑞林向军委副主席、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汇报并请示,是否仍回北大荒执行生产任务?彭德怀大笑:“你们军不用回去了,现在派你们去广东,守好祖国的南大门!”根据中央军委部署,42军部队进驻广东,正式担负起防守我国南大门的任务。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