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比亞迪是一家神奇的廠商,關於它的段子總是層出不窮。這或許是因為“比亞迪”這三個字的拼音縮寫,或許是因為某些誇張的廣告,但總之,比亞迪在車迷圈中一直是“梗”的發源地之一。

然而,這兩天比亞迪在現實中上演了一場腦洞再大的段子手都編不出來的劇情。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當然,比亞迪跟李娟背後的雨鴻文化也不是毫無關係。按照這份回應中的陳述,這個李娟,自己倒貼錢,冒著偽造公章坐牢的風險,主動聯繫比亞迪,免費給打廣告,還是跟知名俱樂部阿森納合作的這種大手筆。

也就是說,雨鴻文化一邊免費給比亞迪宣傳,當活雷鋒,一邊以比亞迪的名義開展業務,偽造公章,冒用身份。

這是什麼操作?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但很快的,就有被拖欠了供應款乙方的廣告公司站了出來。

文章的主要立場是,比亞迪聲稱自己毫不知情,把自己也擺在受害者的立場上,是毫無根據且不能成立的。理由是持續時間長、頻率高,並且大聲勢的廣告營銷活動,比亞迪不可能沒聽到一點風聲,並且人家免費送你個大手筆廣告也不符合情理。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另外,為證真實性,文章還曬出了區域活動中,比亞迪各4S店經銷商負責人來的文件和簽字。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最後,文章直指比亞迪是“老賴”,“令整個汽車界,整個國產品牌蒙羞”。

競智廣告也只是被拖欠的眾多廣告公司中的一家,據《財經天下》報道,

過去 3 年時間,有 30 多家廣告公司牽扯到其中,欠款規模達到了 11 億元,而其中有些企業墊錢墊到倒閉。

至於墊錢的理由,報道中提到:

墊錢做活動在廣告界很常見的,一般回款週期要3~4個月,但這次的數額太大了。有的廣告商為了做活動,是拿自己的錢出來墊的,現在一家人都陷入了困境。

不墊錢會影響關係,關係不好就客戶就換一家廣告公司,所以本土公司會為了維護關係不斷墊錢。

而比亞迪又是大客戶,這些中小型廣告公司,為了不失去一次大單的機會,只能鋌而走險選擇自己墊錢。期間雨鴻文化也分批打過一部分供應款,但都只是幾萬的規模。

回過頭來看整個事件,按照比亞迪的說法,一種可能的情況是,這個雨鴻文化對內偽裝為廣告代理公司,而對外則以比亞迪的身份招攬廣告公司,比亞迪也被“騙了”。

《財經天下》的報道中提到,知情人表示“大部分廣告公司應該是知道雨鴻文化是比亞迪的廣告代理商。”其工作模式是,比亞迪將其廣告、公關宣傳活動交給雨鴻文化,雨鴻文化則找其他廣告公司、活動公司具體落實。

但競智廣告表示在負責比亞迪相關廣告、活動時,合同甲方均是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我們也是昨天才知道有雨鴻文化這家公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雨鴻文化目前的大股東和最終受益人名叫馮麗也,而歷次人員變動中,也從來沒有出現過叫作李娟的人。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資料來自企查查

回過頭來捋捋這事,這裡有幾種猜想。

首先,假設比亞迪當真是被冒用了身份,那麼也就是說這些廣告比亞迪是不知情的。但是,三年時間,如此大規模的宣傳,比亞迪內部上上下下那麼多人,看到自己沒有做過的廣告,真的不會起疑嗎?

第二種可能,雨鴻文化面向比亞迪的身份是廣告代理商(也就是說廣告比亞迪是知情的),而對外則是冒用了比亞迪官方的身份,在這個過程中當掮客,拿差價牟利。但問題是,當真有可能三年時間,都不被比亞迪和廣告公司發現嗎?

最後,就是競智廣告提到的:壓根沒有雨鴻文化的事,比亞迪單方面拖欠和甩鍋。

目前比亞迪還沒有進一步的回應,其官方微博已經刪除了和阿森納有關的內容,微博評論也是一片“和諧”: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但是比亞迪只能刪除自己的微博,阿森納就管不著了,並且比亞迪似乎忘記了刪除某些回覆: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到底孰是孰非?

比亞迪到底是“老賴”,還是同樣是受害者,暫時沒有定論,我們也會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