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夜讀」魚藏劍,願爲美食不顧身

點擊收聽

據《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的記載,公元前515年,蘇州城發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宮廷政變。任誰都無法想象,引爆這場政變的導火線,居然是一頓色香味形觸俱臻一流的炙魚大餐。

話說吳國的公子光不服其兄僚(史稱王僚)乘虛即位,當上國王,一直想取而代之。他深知王僚愛吃炙魚,便商請伍子胥物色一個刺客藉此行刺。伍子胥找來與王僚有殺父大仇的勇士專諸,並安排他到太湖邊,向炙魚高手太和公習藝。

經苦練三個月,完全掌握訣竅。又為方便第一時間下手,更鑄一柄短劍,可藏於魚腹中,史稱“魚腸劍”。

王僚聞得魚香,準備大啖之際,專諸抽出短劍,給予致命一擊。公子光乘亂登基,即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吳王闔閭。

而當時的炙魚法為:取用太湖中肥壯白魚,魚肚內塞滿內餡,加調料醃製,上火慢慢炙熟,只要燒炙得法,滋味絕佳,誘人饞涎。

「小麦夜读」鱼藏剑,愿为美食不顾身

此菜自傳人清宮後,燒法大異其趣,尤見精巧細緻,改名叫“魚藏劍”。

只用去骨去皮的大鱖魚(即桂魚)片,把洗淨的黃瓜切條用鹽略醃,卷在魚片中,先置於碗內,以料酒、精鹽醃妥,再蘸上用雞蛋清與玉米粉攪成的糊,下鍋炸至金黃。魚的頭、尾亦分別蘸糊炸透,然後將魚頭、魚卷及魚尾整齊擺在盤上,宛若一整條魚,末了,勾以酸甜芡汁,澆在魚卷之上即成。以魚肉細嫩,無刺無渣,焦香脆滑,甜酸適口而聲名大噪。

據說此菜為御廚王玉山(注:後為北京“仿膳飯莊”的開山名廚)之父首創,王父亦擔任御廚,在獻此菜給慈禧品嚐時,慈禧已知其來歷,便當面質問他說:“專諸為刺王僚而燒此菜,你現做此菜給我吃,膽子可真不小哪!”王跪稟道:“老佛爺洪福齊天,吳王僚之輩無福享受的佳餚,老佛爺享受得,豈是吳王僚可以相比的呢!”慈禧聞言大喜,在品嚐過之後,對其美味讚不絕口,遂下令厚賜他。

此菜從此流行宮廷,並在清朝覆亡後,成為“仿膳飯莊”的著名佳餚。

「小麦夜读」鱼藏剑,愿为美食不顾身

話說回來,蘇州當地的老菜,仍有炙魚一味,但已改用大鱖魚,在腹內藏餡炙熟。其法為取用鱖魚大者一尾,宰殺治淨,加鹽、醬油、酒醃製,接著取肉、筍、香菇之末及蔥白段,加調料,再塞入魚肚中,以豬網油包緊,放在塗有麻油的鐵絲網內,用炭火炙熟即成。

當下則蘇菜及滬菜中,均有炙魚這道菜,菜名略有不同,稱“叉燒桂魚”或“網油叉燒桂魚”,其做法雷同,均是將整治乾淨的桂魚,先用豬網油包裹,外表再塗上一層蛋粉糊,只是前者之魚先行烤熟,再塗蛋粉糊略烤即成;後者則塗勻蛋粉糊後。直接烤熟即可。

據說成菜以色澤金黃,肉嫩味鮮,香氣濃郁著稱。食畢,益發有思古之幽情。

原題《炙魚變身魚藏劍

朱振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