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变形录」第十二回,千年不见古兴法,蓦然意象已称雄

江州府。

太阳渐渐升起,林中霭气蒸腾。

族老和那女子在林中一处石亭相对而坐,两人只是相对一眼便知道这三十年的孽债还无法了结。是以,两人心里又是欢喜,又是惆怅,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什么好。

最终,还是族老打破了僵局,声音略微颤抖:“衣眉,这些年你过得可好?”

名唤衣眉的女子仔细打量着石尔先生,不觉已经晶泪盈盈:“卅载南北,音信绝无。君以为衣眉过的好,还是不好?”

石尔先生略窘,扶坐正视:“昔与卿别,云雨霏霏,三十年青灯白壁,不曾一日或忘!三千里山水,雁唳雪飞。思卿之情,苦无信达,石尔亦日夜不曾绝思矣!”

衣眉本来还有些不忿,眼看石尔先生两鬓斑霜,一腔幽怨转瞬间又化作万千柔情:“衣眉已非复年少,亦知你我两族之间的厉害关系,君不必自责。妾身此来江南,实是听闻一件惊天大事,故来此欲寻君商量,未料君竟先行一步找来这里。”

石尔先生轻咳一声,掩饰尴尬。心中暗道:‘若被她知道我使了一些手段,估计今天难以善了。’

衣眉轻叹了一口气,从衣袖中取出一纸素笺,递给石尔先生。

石尔先生闪目一看,正是他帮助阿游润色的诗,不由大窘,本拟解释一番,不料衣眉却出人意料问道:“听一凡说,阿游是啸月山人十几年前捡来的婴儿?”

石尔先生微愣,但还是把阿游的来历仔细说了一遍。

衣眉听到阿游身边带着一块玉的时候,神情激动,竟一把抓住石尔先生的手,急切道:“那玉是不是在阿游身上?快带我去见他!”

石尔先生更楞,衣眉已急切起身,边走边说:“先别问,他可能是一个故人之后,身负惊天秘密!待见面确认后,衣眉再与君详说。”

石尔先生固然一头雾水,但也熟悉此女的脾气,着实不敢违逆,只好跟着离开。

「万象变形录」第十二回,千年不见古兴法,蓦然意象已称雄


云麓书院。

当皇家主持晋如先生宣布论坛主题为‘古兴法辨析’时,台上台下数万人已经沸腾起来。

这是何故?

只因‘古兴法’自诗经以来,已近乎绝迹。而绝迹的原因正是由于‘意象法’的兴起。意象法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并极大地压缩了‘古兴法’的生存空间,这也导致唐朝伟大诗人乐天先生不得不兴叹:“兴法之象,自诗经以降,已近绝迹矣!”

因云麓书院占据了地主之谊,故得流觞先生先来布道。

世人皆知,诗经作法有三,曰赋、曰比、曰兴!赋比之法如今仍蔚然成风,但‘兴法’几近绝迹。历史上,诗坛也曾多次对此进行深究,但每次都因各家意见不一而无定论。云麓书院集多年心得,近十年来走访无数古老家族,从其孤本中考证推究,略有心得,今日愿示之于众,以飨众诗词同道。”

流觞先生侃侃而谈,台上台下鸦雀无声。

“欲了解‘兴法’,须得先明了‘意象法’。意象法在古诗词创作中只针对字词而言,包括词组。”

何为象?

即表征也,表示物象、形象。诗人感官所触碰的一切事物,包括声、色、味、空,都是一种象,即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行为。

何为意?

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等等,也就是情志,这是主观联想。这些‘意’通过‘象’而产生,可以是‘兴起’得到的‘意’,也可以是‘比拟’得到的‘意’,只此两个渠道。故此,当主观和客观两者统一时,就可以得出字词的意象。

何为意象?

即通过渗透着诗人主观情志的客观表象,使用寄托、比喻、寓意的手法来传递作者的某种主观感受、情怀。

「万象变形录」第十二回,千年不见古兴法,蓦然意象已称雄


意象法只适用于一些字词,而不适用于一个诗句或者整首诗词,例之。

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昨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在这首诗中,‘桃花’这个词组含有被固化的意象,其表象是桃花,代表春天,代表着美好;而其主观之意则象征着爱情,或者美人,或者美好的期望。

再如。

,客观表象是垂丝、是青青色;其主观之意一般是春愁、是送别、是情丝。

鸿,客观表象是候鸟,是定时的南来北往;其主观之意一般是思远、寄书信和凄凉孤独。

菊花,客观表象是最晚的秋花,是经霜而傲立之花,其主观之意一般有清高、隐逸、高洁、脱俗等。

梅花,客观表现是最早的春花,是经雪之花,其主观之意一般是品格的高洁、无畏,也可以是贞洁爱情的象征!

事实上,在隋唐之前,很多植物、风景还没有被固化成一种意象。人们只是通过比较直觉的联想,把这些自然事物和其内在特征联系在一起,并把人类的一些思想活动、行为与这些自然事物相结合,以通过相互补充的形式,赋予诗词更曲婉、更形象的特征,借此来充分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结合,以达到心照不宣、意会在先的目的。这一目的和东方审美哲学是一脉相承的,即‘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曲婉幽深之美。

「万象变形录」第十二回,千年不见古兴法,蓦然意象已称雄


讲到这里,流觞先生略休息了一会,任台上台下众人热议。

栖霞宫的真情先生和大别山人互相看了一眼,略微点头。意象法因为被今人使用的最多,所以,其定义内涵几乎没有争议。但云麓书院居然把这种理论和东方哲学联系在一起,实属首创,不由令人深思。

出云学府的一凡大师和西坡居士看似也比较接受流觞先生的理论。

流觞先生见众人虽然热议,却未提出异议,面向众人继续讲道:“诸君可知,意象法何以蔚然成风?”

栖霞宫真情先生答道:“约定俗成尔!赋法虽然简单,但赋法过多则不易入味,易流于形式。比法虽然曲深,但需前后左右勾连,徒费笔墨。而兴法之杳渺,兼有晦涩,今人忘之多矣,且容易坠入懵懂。故此,意象法以字词为珠玉,在诗词中可轻易串起,用法又十分简便,通俗易懂,故而广传于世也!”

其他诸人也表示赞同。

「万象变形录」第十二回,千年不见古兴法,蓦然意象已称雄

流觞正欲说话,眼睛余光突然看到族老和一女子飞步上台。

微怔间,却见两人直奔阿游而去,守卫在高台上的护卫也被那女子带来的小厮丫鬟分别压制。观那些仆人的身手气度,显然不是寻常人家所有,柔柔弱弱地寥寥几招竟压制住众多护卫。

台上台下微微骚乱,主持大会的晋如先生欲喝止,一见到那女子的面貌,顿时停住,自语道:“柳郡主...她怎么来了这里?”他这边心中有些踌躇,即便是以他皇家大学士的身份,也不够资格直面那个女子,更何况去阻拦呢!

阿游正在一旁听得有神,忽然看到族老和一女子转到面前。那女子端庄秀丽,贵气袭人,竟是阿游平生仅见。

微怔间,石尔族老已经把他颈间玉佩扯了出来,递给那女子。柳衣眉只看了一眼,便知阿游正是自己要找寻的人,不由双手微颤,看着石尔先生,喜极而泣:“是他!真的是他!”

石尔族老也是久经风浪之人,眼看两人搅了诗词论坛大会,歉意地向流觞先生和晋如先生拱手,道:“诸君,石尔今日惊扰论坛大会,实有情非得已之处,请海涵!”说罢,向着众人及台下观众深深一揖。

晋如先生身为皇家学士,自然耳闻过石尔先生和那女子之间的关系,只好还礼道:“无妨,请先生自便。”

流觞等人也逐一还礼,台下众人看得莫名其妙,却也知此老者与那女子非一般人,只期盼着大会继续。

石尔族老带着阿游迅速离开高台,与那女子一起驾车而去。就在流觞、静女、丹阳等人微怔间,已奔上大道,渐渐去远。

论坛大会,依然如火如荼召开。

「万象变形录」第十二回,千年不见古兴法,蓦然意象已称雄

篇外

这一章是第二部的最后一回,此篇简单介绍意象法的定义以及故事情节。

意象法是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创作方法。所有的意象词就如同一个个古诗词的密码,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具有多种已经固化的象征。

是以,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诗词鉴赏者,首先应了解诗词中一些字词的意象。同理,作为一个诗词创作者者,如果对字词的‘意象’掌握不熟悉,也很难真正地登堂入室,成为一个合格的诗人。

意象词有助于快速制造诗词意境,提升诗词品味,把意象词和作者要表达的情志结合起来,也更容易成就一篇佳作。

但是,意象法只针对字词而言,不针对一个诗句或者一首诗,仍需要诗人通过种种布局、手法来把这些珠玉串联起来。而兴法,一般针对整个句子或者一联,或者几联,或者整首诗。这是两者的一个显著区别。

下一部将具体介绍‘古兴法’和炼字炼句,同时继续此故事情节以揭开阿游的身世之谜、族老的未来幸福、以及桃源谷的兴衰走向。谢谢诸君支持与厚爱!

由于日内夫子即将回国,琐事很多,可能无法及时更新,还请诸君原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