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6月以来,基金圈最流行这10个热词

1

13万亿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6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72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共13家,保险资管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3.41万亿元。

这是基金业历史上首次突破13万亿。从5月份情况看,助长整个公募基金规模的仍是货币基金,一个月规模增长了超4500亿。股票型基金也呈现稳健增长趋势。数据显示,股票基金今年5月规模上涨了124.24亿元,上涨幅度为1.57%。

2

3000点

6月19日,正值“6.19行情”三周年之际,上证综指当天跳空低开,收报2982.65点,创下今年以来新低。作为重要支撑点,每逢市场来到3000点上下都会引起投资者一阵恐慌。对此,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嘉实瑞享定开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张金涛认为,当前是值得投资者布局的好时点。从主要指数估值来看,上证综指目前估值为12.9倍,处于历史低位;A股蓝筹股估值目前已经与2016年低点接近,比2008年低点还要便宜;创业板方面,创业板指数现在的估值比2002年底部略高,具体不到10%的水平;港股方面,恒生指数比历史最低水平略高,处于历史平均水平以下接近一个标准差。所以从估值水平来看,目前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再往下的空间很小。

3

定投

进入6月,A股市场加剧震荡。面对不确定行情,各大基金公司都加大了基金定投的宣传。基金定投是震荡市下投资者布局后市的好选择。我们可以把基金定投理解为“三个固定”,也就是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比如每周或每月),用固定的金额投资于固定的基金。相对于一次性买入,定投无需过多考虑买入的时点。什么时候开始定投并不重要,哪怕是在大盘历史最高点开始做定投,也一样有机会获得正收益。

定投需要注意的一大问题是止盈不止损。在市场低点,定投可以通过分批买入的形式摊低成本,如此时基金亏损选择赎回,则前期积累的低价筹码将前功尽弃;而在市场上行时应设定目标收益,适时退出,并开始新一轮定投,既能锁定收益,又可以重新发挥定投分批投入、降低成本的优势。定投不奢求卖在最高点,但及时止盈可以减少收益的损失,最大限度保住定投的果实。

4

医药健康基金

2018年年中收官的钟声即将敲响,各类型公募基金收益表现情况随之浮出水面。从目前的业绩表现来看,医疗健康主题基金强势霸屏,占据上半年基金业绩排行榜的绝大部分位置。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今年以来上证综指累计下跌13.54%,股票基金应声下跌11.31%,而股票型医药主题基金以9.05%的平均收益遥遥领先。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医药行业还是健康产业,均蕴含万亿级市场规模,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目前医药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近期市场调整恰好为医药基金提供了良好的建仓时机。

5

货基提现限额

6月1日,证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互联网货币基金T+0单日快速赎回的提现额度限制在1万元,同时给出1个月的过度调整时间。

《指导意见》落地,涉及相关业务的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积极行动起来,加快推进业务整改。从6月中旬起,基金公司、三方销售及银行渠道陆续发出公告,并快速将快赎取现额度调整为1万元。

6

降准

央行6月24日下午宣布,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表示,本次降准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总计可释放出7000亿元流动性。这也是今年第三次定向降准,与前两次相比,本次降准释放的资金量更大。

7

合理充裕

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二季度(总第81次)例会在北京召开。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对比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可以发现,关于流动性表述的变化也正式从"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变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合理充裕”无疑凸显了经济“稳增长”的必要,释放流动性缓解经济环境,但是在去杠杆和资管新规的压力下,信用紧张的情况还是会出现。

8

基金中考

受中美贸易争端、去杠杆持续推进、股权质押风险上升、信用风险继续发酵等诸多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调整加剧。市场震荡下,主动权益基金收益也遭遇滑铁卢。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可统计数据的2543只(AC份额合并计算)主动权益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5.54%,负收益基金数量高达1918只,占比75.42%。

但与大盘相比,主动权益基金在收益方面仍表现较好。截至6月26日,上证综指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为-13.99%,深证成指累计涨幅为-15.41%。

9

A股入摩

6月1日,A股正式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这意味着,海外投资者将正式进入A股市场。

受此影响,从5月至6月中旬,北上资金持续大幅净买入。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A股纳入MSCI的首个月份,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近285亿元。

「盘点」6月以来,基金圈最流行这10个热词


在6月A股不断震荡磨底的过程中,沪深股通表现平稳。具体来看,北上资金逢低吸纳大盘金融股,同时,对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和食品饮料等行业个股的增持也比较明显。

10

战略配售基金

本月,基民都被战略配售基金刷了屏。支持战略产业发展,推动优质龙头企业回归,包括嘉实在内的6家公募基金公司推出了3年封闭战略配售混合基金。战略配售基金在参与创新企业股票或CDR发行时享有优先获配权,从打新角度而言拥有100%中签率,让普通投资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参与投资创新龙头企业。同时,最低1元认购、史无前例的低费率也彰显了战略配售基金的普惠金融意愿。

(*风险提示:本章综合各大媒体报道。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