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鉴》:争议了一千多年的成功术,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荣枯鉴》又称《小人经》,作者冯道,生逢五代乱世,一生事五朝八姓十一帝,前后共三十一年,一直位列宰辅。如果他说自己是排在最成功为官榜的老二,那么绝对没人敢称老大,他的为官记录,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世界之最。

冯老先生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葬礼万人空巷,后周世宗柴荣罢朝三日以示悼念,最后追封为瀛文懿王。

冯道对自己的评价是:“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三不欺。而且“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 与冯道同时代的人对冯老赞誉有加,而自五代后,对冯老的评价褒贬不一,其中持褒为主的有:宋初名臣范质,王安石、李贽等,持贬为主的有:欧阳修、司马光、王夫之、赵翼等不一而足。

《荣枯鉴》:争议了一千多年的成功术,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曾国藩认为:“一部《荣枯鉴》,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他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实乃二千年不二之异书也”

我们撷取两章,看看这争议千余年的《荣枯鉴》,究竟说了什么:

一、怎样做人、用什么样的状态,让利益最大化!(交结 卷四)

原文: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

智慧的人不会拒绝贤人,明事的人不会疏远坏人,善恶两种人都用。

原文: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

顺应自己的人作为朋友,反对自己的人就是敌人,朋友和敌人都是经常转化。(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原文: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

以尊重的心态去待人的人尊贵,以轻贱的心态去估息养奸的人下贱;尊贵的人不知自己应尊贵,贫贱的人不愿自己被轻视,贵和贱就可能互换了。

原文: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

尊贵的人不会轻视别人,潦倒的人学不会尊重别人,贵和贱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原文: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

人们总希望别人愚蠢而自己聪明,但表现出来是很愚笨的,这样的人其谋乃大;忌妒别人聪明而自己愚蠢,又没能力将才智隐藏,这样的人将祸患无穷。

原文: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聪明的人不会接触愚蠢的人,与愚蠢的人接触不会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跟别人结怨,跟你结仇的人不会因为你有智慧就怕你。

原文: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君子用仁义去交往,只担心自己的仁义给的不够多。小人喜欢耍阴谋诡计,只担心阴谋诡计却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君子没办法胜过小人,吃亏的原因就在于此。

《荣枯鉴》:争议了一千多年的成功术,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二、怎样做事,让自己最无后顾之忧,就越接近成功了!(明鉴 卷六)

原文: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

施加极小的诚信则大阴谋可以得逞,多注意细节则大决策就能确定。

原文:事不可绝,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

事情不要做绝,言语不能完全说尽,即使对至亲的人也要戒备。

原文: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

假装害怕而实际忍着,外似恭敬而内心在忌恨,既使是奸邪的人也会被迷惑。

原文: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si)变则存矣

知道警惕自己的人接近了福运,能够迷惑别人的人就能够远离灾祸,随机应变就能长久生存下去。

原文:私人惟用,其利致远;天恩难测,惟财可恃

交往的人必须有用,利益便能长久;天命难以预测,只有财富可以依仗。

原文:以奸治奸,奸灭自安;伏恶勿善,其患不生

用奸诈的手段去惩治奸人,灭掉奸人后自己才能安定;治恶方式不能太善良,就不会滋生祸患。

原文:计非全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

没有万全之策就不要去施行,才智不足就不要去耍阴谋诡计,愚钝的人要引以为戒。

《荣枯鉴》:争议了一千多年的成功术,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从这短短的两章中,你有感觉到那种不拘一格的为人处世方式吗?这种与儒家“仁义礼智信”格格不入的处事基调,被争议了千余年,而若放到现今,你会怎么思考和理解其中的“术”呢?欢迎来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