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的春秋和战国

将三家分晋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在这一时期,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非常多重大的社会变革,包括但不限于:

1、华夏内部的蛮族部落被消灭,国家领土逐渐连接在了一起:

东周的春秋和战国

在整个春秋时代,华夏地区实际上是由诸多城市和采邑构成的点状结构,而充斥其间的,则是大量的蛮族,呈现犬牙交错的态势。因此,一方面,所有诸侯机会都要面临蛮族的威胁。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一态势导致了诸多在那一时代的特点,比如:没有明确的国境线;对方军队几乎可以随意越过己方领土;战争往往会集结大量的盟国;上一点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往往缺少可以保障的长距离补给线;君主对于各个封地的支配力不足。

最后一点,导致了在整个春秋时代,往往是“礼崩乐坏”,充满了下克上的阴谋诡计的时代。从春秋起始的“郑伯克段于鄢”一直到孔子时代的鲁国三桓,都是这一逻辑的产物。

这一逻辑的终点,则是三家分晋和稍晚之后的田氏代齐,都是上一逻辑在春秋时期得到足够积累后的结果。

然而到了战国时期,华夏地区的蛮族被逐渐驱逐,国土连城了一片,伴随而来的,是各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也就是所谓的“变法”。在这之后,基本上下克上的事件也就在史书上绝迹。

东周的春秋和战国

2、姓氏合流:

粗通历史的人应该都有听过这个概念,既姓和氏在这一时期逐渐开始被混用。

当然,姓氏合流的出现,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周朝建立的分封制度的逐渐崩坏。

在春秋以前,姓的核心含义是出身,而氏的核心含义则往往与封邑相关。

而到了春秋末期,一方面,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大大的提升,许多贵族阶层由于战争等因素成为了平民甚至奴隶,也有大量的平民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混进了贵族圈子,更重要的是,原本以宗族为核心单位的组织形式逐步转向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结构。

基于以上原因,姓氏合流逐步出现。

东周的春秋和战国

3、铁器的广泛使用:

在华夏大地上第一把铁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在春秋向战国过度的过程中,铁器逐渐开始被广泛使用是不争的事实。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就是在春秋末期活跃在吴越楚的欧冶子了。

有趣的是,欧冶子为越王铸越五剑时,应该还是青铜剑,比如在《越绝书》中对于纯钧就有“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的说法,可见一斑。

而同是《越绝书》中,欧冶子为楚王铸造的龙渊泰阿工布三剑,则有春秋时欧冶子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铁英,作剑三枚的记载。

虽非信史,不过倒也印证了那一时期铸造工艺逐步向铁器过度的事实。

综上,由春秋到战国的转变,实际上是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等各方面的一次重大转变。整个春秋末期,战国,秦以及汉朝初期,正是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封建制度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转变的重大历史时期。

因此,我们将整个东周时期分割成了春秋和战国,在春秋战国之交,正是这一变革最为激荡的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