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華語電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姜文,華語電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如果問我中國最偉大的電影

是哪一部?

我會毫不猶豫地說《霸王別姬》

如果問我最欣賞的導演是誰

我亦會毫不猶豫地說

姜文

在轉型導演之前,姜文的電影作品都是有口皆碑,《紅高粱》、《末代皇后》、《芙蓉鎮》,如今都是殿堂級的經典;而他主演的首部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90年代萬人空巷,級別可參考《甄嬛傳》的重播次數。

姜文,華語電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姜文屬於“心高氣傲”型,這體現在他對作品的創作和無微不至的嚴謹方面,《陽光燦爛的日子》作為他的大熒幕處女作,空前成功,劇本來源於王朔的《動物兇猛》,王朔是誰啊?馮小剛的御用編劇,能拿到王朔作品進行改編,對於初次執導的姜文來說就是一種成功。

《陽光》作為姜文體系三部曲的第一部,在劇本改編、演員挑選、配樂等方面皆下足功夫。簡單的故事邏輯,卻有不同尋常的效果,一個成長叛逆期的中學生,度過那個如夢一般的夏天,文革掏空了城市,卻填滿了大院孩子的記憶。

姜文,華語電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影片的格局大到意識流,小到成長的細碎,既有革命時代的純粹,亦有不可言說的價值,就連性這種在當時屬於忌諱的話題,都處理得恰到好處,不多不少。

90年代初,偉大電影的誕生如雨後春筍,國內的《霸王別姬》和《活著》,國外的《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以及《這個殺手不太冷》,然而那個大師輩出的年代一去不返,在陳凱歌張藝謀為商業片奔走忙碌的時候,只有姜文還保持著電影人應該有的清醒和純粹。

姜文,華語電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姜文是個怪才,他不屬於第五代導演範疇,更像是自立門派卻又孤軍奮戰的俠客,而在他過往執導的片子中,最有俠客氣質的莫過於《讓子彈飛》

《讓子彈飛》是姜文民國三部曲的第一部,軍閥混戰的背景下,西南一隅卻偏安寧,但平和的背後卻是暗流湧動。姜文、葛優、周潤發三巨頭首次合作,擦出的火花自然不同凡響,尤其是黃府“鴻門宴”上的對談,教科書般的表演表面嬉笑怒罵,實則是權謀的博弈。

姜文,華語電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最後的結局,張麻子用幾百條槍和一群鵝幹掉了黃四郎,這種民心的勝利不是自我催眠的意淫,而是豁出一切的救贖,勝利法則我自己制定,勝利果實我平均分配。幹掉假的黃四郎,留下真的黃四郎,有別於正常反派的下場,這種精神勝利法的二次摧殘,值得新時期的武俠電影借鑑。

就在人們歡呼雀躍的同時,民國三部曲第二部《一步之遙》卻讓姜文走下了神壇,說實話,小編我也捉摸不透姜文的意圖,他想表達的究竟是什麼?這些看似毫無規章邏輯的劇情,令人不寒而慄,正所謂細思極恐,有人分析了所有的人物對應的社會體系,但始終無法猜透背後的玄機。

姜文,華語電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但無論如何,一部有寓意價值的電影,首先要好看易懂,但姜文的才華顯然發揮過度了,就像馮小剛評價姜文說的:“我的問題是怎樣才能達到好的標準,姜老師則不然,他的問題是如何能夠節制他的才華。他最大的敵人就是淤出來的聰明”

或許

我們離所謂的真相就是一步之遙!

姜文,華語電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接受《十三邀》採訪時,對於許知遠關於反叛情緒的問題,姜文給出了模糊的答案“所有的想法都是在表達自己”,他覺得人生都是建立在誤讀之上,這也是其作品獨特性所在,對於那些帶有強烈隱喻色彩的電影,影迷或許猜不透背後的心思,但這並不妨礙姜文保持他那份臆想世界,當人格魅力與精神相交融,奔六的姜文依舊25歲。

一個才情與智慧兼併的人,理性偶爾會被感性戰勝,在《鬼子來了》未審通過之前,姜文帶著它去了戛納電影節,結果被廣電禁止執導五年,一直到《太陽照常升起》

姜文,華語電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關於這部“異類”的抗戰片,我的感受是就像你吃了一口苦瓜,卻像蜂蜜一樣甜,當然實際是反過來的,只不過因為種種因素,被排斥的總是顯得格外偉大。

物慾橫流的電影圈,被形形色色的題材和包裝束縛著,那些光鮮亮麗的的數據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以及必要,但我們是否要為掙扎的心靈做個反向選擇,雖然它非明燈而更像燭光,但蠟燭永遠是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姜文,華語電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邪不勝正》是民國三部曲的終篇,在7月上映之前,跟以往一樣,翻出姜老師執導的所有影片,並非要懷舊,只是換種心情和思維再看一遍,好作品應該細嚼慢嚥,更值得經常光顧,對我而言電影藝術的理解不亞於數學公式,姜文的電影像極了兩條對稱卻永遠不能相交的平行線,可以無限延伸。

姜文,華語電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如今的中國電影屬於資本系,當資本家揮舞著大把鈔票,有幾個導演能禁受得住誘惑,張藝謀的《三槍》、馮小剛的《私人訂製》,陳凱歌的《無極》.....放眼望去,姜文可能是華語電影最後一塊遮羞布,當然這是個偽命題,像賈樟柯、顧長衛、徐皓峰、甯浩等等等優秀導演的作品也不曾令人失望,但你別忘了,姜文首先是個演員,其次才是個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