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蘋果、小米、順豐、海底撈「賺錢」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點……

原來,蘋果、小米、順豐、海底撈「賺錢」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點……

以前,我們說“得渠道者得天下”,因為中國流通體系不夠發達和終端成本昂貴,使得廠商很難直接面對終端用戶,必須藉助渠道的力量來完成最後的產品交付。

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慢慢消除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廠商可以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渠道變得異常扁平。

同時隨著各行各業的產能過剩和產品過剩,廠商必須要從產品和服務本身出發,去迎合和吸引消費者。

原來,蘋果、小米、順豐、海底撈「賺錢」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點……

如今,“渠道為王”將會逐步讓位於“產品為王”,消費者的需求將得到更充分的釋放和更合理的滿足,未來內容、策略、服務三項核心能力不容忽視。

身在互聯網時代,就要靠互聯網的思維來盈利,即使是傳統行業,也必須與互聯網掛鉤,傳統行業互聯網化,是未來商業浪潮的主旋律。

那麼,互聯網產品思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那就是極致思維。

一、極致的匠人精神

極致思維體現的是一種匠人精神,做產品的專注和追求極致,這種精神首先是產品經理這個角色要具備的。

要有“鐵人”的意志和偏執狂的熱情,在資源、目標、時間等多個維度達到極致的平衡,最終不斷得創造極致產品。

匠人精神的內核是保持專注和追求極致。喬布斯是匠人的一個典範,一個偉大的產品經理,喬布斯對產品的專注和追求極致的精神將蘋果帶向了成功。

原來,蘋果、小米、順豐、海底撈「賺錢」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點……

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王川也有一句話在小米廣為流傳:“極致就是把自己逼瘋,把別人逼死。”極致的產品既是拉動用戶的根基,也是競爭的強有力壁壘。

關於極致精神有這樣一個故事:

瑞士被譽為“鐘錶之國”,到20世紀初,瑞士已經是世界鐘錶業的領頭羊,但是在20世紀60-70年代,瑞士鐘錶業受到來自日本競爭的巨大壓力。

原來,蘋果、小米、順豐、海底撈「賺錢」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點……

一方面日本的鐘表便宜,質量也不錯,瑞士鐘錶貴,因為瑞士的人工成本非常高,另一方面日本的電子計時技術開始在全球盛行,衝擊機械錶市場。

當時有一種建議,因為瑞士人工成本太高,可以把生產外包給日本,品牌還用瑞士,也就是貼牌方式,當時很多的產業都向日本轉移了,比如汽車。

但是瑞士並沒有這樣做,這是因為瑞士有幾百年的鐘表製作經驗和更優秀的表匠。

瑞士的表匠能夠做得比日本更好更精密,並且把複雜的零部件做的更加極致,比如原本有300個零部件,最後做成了只有100個零部件,這樣成本更低,質量更好,日本做不到這一點。

因此瑞士現在還是世界鐘錶業的領頭羊。瑞士的表匠們是這種匠人精神的最好代表。

二、準確抓注用戶需求

我們說的需求用通俗的話來說包括痛點、癢點和興奮點。

· 痛點:用戶需求必須是剛需,用戶存在問題,苦惱無處解決,這些就是其急需解決的問題。

· 癢點:工作和生活過程中有別扭的地方,既乏力又欲罷不能,需要有人幫助撓癢癢。

· 興奮點:

給用戶帶來“wow”x效應的刺激,產生興奮點。

用三個動畫片的形象來描述這三點分別是:奧特曼、《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懶羊羊、貓和老鼠。如何理解呢?

原來,蘋果、小米、順豐、海底撈「賺錢」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點……

· 奧特曼:代表痛點,也就是要幫助用戶解決問題,讓用戶變得強大起來,無所不能,比如交通、醫療、教育的工具;

· 懶羊羊:代表癢點,互聯網讓人越來越方便,也讓人變得更弱智、更懶,比如導航工具、雲筆記、金融工具等;

· 貓和老鼠:代表興奮點,貓和老鼠是一個充滿了喜劇和誇張的形象,要能讓用戶開心、爽,很多遊戲滿足的就是用戶的這方面需求。

天使投資人麥剛說過:強需求勝過一個好產品。

所以,你的產品和服務應要建立在以目標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的基礎上,一些脫離用戶需求,不能給用戶帶來價值的產品都是耍流氓。

三、超越用戶的期待

不管是產品還是服務,如果做到超越用戶的預期,自然會留住一大批精準粘性用戶群。

比如海底撈的排隊疊紙鶴服務,便是超期待的服務,為什麼?因為我的座位坐滿了,顧客去等位這是合情合理的,我只要保證有空間讓顧客可以等位,就可以了。

在這個基礎上,送出免費飲料小吃、免費做指甲和擦鞋這些服務都是可以不提供的,這並不是店家的義務。

原來,蘋果、小米、順豐、海底撈「賺錢」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點……

但是,海底撈一開始就提供了這些超預期的服務,也就因此獲得了消費者的口碑。

再來說說,最近親身感受到的一件在收快遞上的“超預期”的用戶體驗。

一般快遞員派件遇到家中無人時,會電話聯繫,此時會讓快遞員幫忙放到附近超市代收點,快遞員放到代收點以後會將狀態改為“本人簽收”。

最近兩次遇到此情況,一次快遞員建議別放超市了,直接放到家門口的地墊下,最後的結果就是丟件了(雖然最後補償了,但體驗很不好),還有一次直接放到了超市代收點的門口,去拿快遞的時候,屋裡找半天沒有找到,在門口發現了。

原來,蘋果、小米、順豐、海底撈「賺錢」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點……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順豐,因為添加著順豐的微信服務號,只要有快遞就會顯示信息,從快遞發出到即將派送再到派送完成。

原來,蘋果、小米、順豐、海底撈「賺錢」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點……

同樣經歷了家裡沒人的情況,而順豐快遞員的處理方式是這樣的:

當提到讓快遞員放到超市代收點時,快遞小哥問了我啥時家裡有人,可以晚點再送一次,於是,在服務號上收到了這樣一條“派送時間變更”的消息。

原來,蘋果、小米、順豐、海底撈「賺錢」都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點……

在自身看來,快遞員能夠把快遞安穩的放到代收點已經是很感謝的事情了,而順豐小哥選擇了晚點再送到你手中,而且快遞信息及時如實做了更新。

對比起來,這樣規範的服務,讓人很意外。

家裡沒人這件事情會給快遞員們帶來派件困擾,但同樣的情況不同的服務結果,用戶感受自然很明顯。當做到了超越用戶的期待時,收穫的除了口碑還有信任感。

四、總結

1)互聯網時代,堅持“產品為王”,廠商必須要從產品和服務本身出發,去迎合和吸引消費者。

2)極致思維體現的是一種匠人精神,做產品的專注和追求極致,要有“鐵人”的意志和偏執狂的熱情,創造極致產品。

3)產品和服務應要建立在以目標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的基礎上,一些脫離用戶需求,不能給用戶帶來價值的產品都是耍流氓。

4)不管是產品還是服務,如果做到超越用戶的預期,會獲得消費者的口碑和信任感,從而形成長期的用戶粘性,積澱用戶基礎。

細細去想,是不是所有成功的產品和營銷都在堅持這樣一種極致思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