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面试早知道 临考才能不惊慌

中国有句话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告诉我们要未雨绸缪,这样才能遇事沉作应对。2018年省考笔试结束,很快将会迎来面试,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一定要及时对答案、估分,同时参照往年分数线确定自己进面几率。如果分数相差悬殊可以提前准备省直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等其他考试,或者及时参加各类社会招聘;如果觉得自己进面几率相对较高的这部分考生就需要提前准备面试,做好充足的准备。

出笔试成绩前,建议大家可以提前搜集一些历年考试真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训练。自己可以尝试着做一些模拟训练,找出自己的短板,及时弥补。今天我们就以面试考试中的综合分析题为例,向大家展示怎么学会去全面准确分析一道题目。

【真题再现】高校出现了跑腿经济,很多学生借助手机APP,发布和接受任务,诸如代打热水,代送快递等等,对此现象,你怎么看?【2017年7月15日山西省考面试真题】

省考面试早知道 临考才能不惊慌

【题目分析】随着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高校快递数量激增,大学校园内“求代拿”的需求成倍增长,乐于“跑腿”的学生也从中发现商机。代打热水、代取外卖等,高校里兴起的“跑腿经济”引来各方关注。“跑腿”是商机也是锻炼 出现在校园很正常,但是这样盲目地进行“跑腿” 容易把路跑歪。

高校“跑腿经济”的出现体现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把校园看作是身边的“实践基地”,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而打基础;同时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与其中可以赚取一定的报酬,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利于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扩大学生的交际圈,有效地提升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跑腿经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跑腿”的学生,有些人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收入,之后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跑腿”赚钱上。但是要注意到大学生的本职工作还是学习;对于接受“跑腿族”的服务学生,久而久之会对“跑腿族”产生强烈依赖感,非常不利于学生自立,失去了动手与实践的能力,将来走入社会其生存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跑腿经济”发展过程中除了正常的跑腿业务之外,还有一些“跑偏”的业务,比如代点名、代上课、代考试等等,对校园诚信体系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省考面试早知道 临考才能不惊慌

对此现象,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强规范和引导,让跑腿业务在一个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不能让一些消极需求把“跑腿经济”的水搅浑。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加强独立意识的培养,让高校“跑腿经济”健康奔跑。

中公专家点评:在此提醒大家,虽然在综合分析题目中我们要求一定要观点明确,但是观点明确并不简单的等于片面的肯定或是片面的否定,一定要结合具体的题目分析,避免答题套路化,最后祝大家一举成“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