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之前的國君,對秦的統一都有什麼貢獻?

津城沐雨


自秦襄公成為諸侯,秦國開始建國到秦王政繼位,歷時五百多年,期間,湧現出了許多有作為的君主,他們為秦國的統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秦國能滅掉六國統一天下,絕不是一人一時之為,而是浸透了數代秦人的努力,賈誼在《過秦論》中有“奮六世之餘烈”之語,但我們不能單純的將秦的統一歸功於秦始皇之前的六世,而應該把時間線拉長,把眼光放遠來看。

秦襄公

秦襄公之前,秦國只能算是周王室的“大夫”,又與犬戎世代對戰,生存空間很小,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秦襄公繼位後,積極尋找秦國的出路,他將妹妹嫁給了戎人;遷都汧邑;和周王室搞好關係。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同申國、繒國、犬戎三國聯軍開戰,秦穆公帶兵支援周幽王,雖然周幽王被殺,但犬戎好歹被擊退,之後,秦襄公又護衛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因功成為諸侯,秦國正式建國,周平王將岐山以西的土地給了秦國,當然這得秦國將犬戎打跑才能真正擁有。

秦穆公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繼位,秦穆公有稱霸的雄心,但奈何東進之路被晉國阻擋,他只能和晉國搞好關係,先是迎娶晉獻公的女兒穆姬,順便得到了能臣百里奚,百里奚輔佐秦穆公改革內政,並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在晉獻公去世後,晉國內亂,秦穆公先後幫助晉惠公和晉文公回國繼位,實現秦晉之好。但晉惠公言而無信,晉文公搶先一步稱霸,秦穆公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之後兩度和晉國開戰,均告失敗。

迫不得已,秦穆公轉戰西戎,得能臣由余,由余深諳犬戎境況,幫助秦穆公奪得疆域千餘里。秦穆公得以稱霸西戎。

秦獻公

秦穆公之後的近兩百年間,秦國並沒有什麼作為,公元前384年,秦獻公繼位。為改變秦國的落後局面,秦獻公在國內實行改革,廢除了人殉制度,最大可能節約了青壯年人力;東遷櫟陽;鼓勵增加人口,擴大工商業活動;編制戶籍;推廣縣制,給秦國帶來了新氣象,並對外作戰,在收復河西的對魏作戰中取得階段性勝利。

秦獻公的改革並不徹底,但卻為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秦孝公

秦獻公去世後,兒子秦孝公繼位,秦孝公效仿父親欲強大秦國,他深感秦國人才不足,遂招納賢才,任用商鞅進行了最為徹底的改革,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改革的嚴厲性在於即便太子犯法也不能免刑,因為太子是未來的國君,不能親自接受刑罰,就由太子的老師代為接受處罰。

秦孝公一面改革,一面走出秦國,開始活躍在國際舞臺上,或攻打,或結盟,在列國間贏得了名聲。秦國開始崛起。

秦惠文王

秦孝公去世後,兒子秦惠文王繼位,為了立威也為了取信於貴族,秦惠文王將商鞅車裂,但商鞅改革卻並未被廢止,繼續為秦國的強大發揮作用。

秦惠文王任用張儀、司馬錯等良臣猛將,北掃義渠,西平巴蜀,南下商於,東出函谷,收復河西,開疆擴土。秦惠文王時期,張儀採取連橫策略數次擊敗公孫衍的合縱抗秦。

秦惠文王成為秦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秦國的稱霸之路已然開啟。

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去世後,兒子秦武王繼位,繼續改革內政,對外南征北戰,但很快,秦武王因為舉鼎而死,秦國陷入短暫的內亂,羋八子的兒子繼位,是為秦昭襄王。在秦昭襄王的前期,國政多有宣太后把持,宣太后色誘義渠王二十多年,最終以最小的代價攻滅義渠,秦國東進再無後顧之憂。而巴蜀之地也已穩定,給秦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食供應。

之後,范雎來秦國,說以“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幫助秦昭襄王奪權,廢掉宣太后,趕走以魏冉為首的秦國“四貴”。 之後,秦國發動規模巨大、傷亡嚴重的長平之戰,趙國損失慘重,再也無力單獨對抗秦國,秦國的東進又進了一步。西周國也滅亡。

秦昭襄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孫子相繼繼位,歷時三年,東周國滅亡。公元前247年,秦王政繼位,呂不韋為相,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親政,後除掉呂不韋,任用李斯和尉繚,制定滅六國策略,自公元前230年開始了滅六國的步伐,之後統一天下秦王政稱始皇帝。

綜上,秦國能夠滅六國統一天下,與數代秦人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


蕭曉四姑娘


奮六世之餘烈,六世指的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六代。其中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在位時間短,屬於過渡型君王。對秦國貢獻大者,為孝公、惠王、武王、昭王四人。

秦孝公時代,最重要事就是商鞅變法。變法對秦國的制度建設及重要意義,自不必多說,這裡單引用秦相蔡澤的話:“

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

除了變法之外,秦之軍事力量在孝公時代開始變得強大。在此之前,天下重心在魏國,然而,齊之孫臏在馬陵之戰擊敗龐涓,秦之商鞅擊敗魏公子卬。後世學者雷學淇曾這樣評論說:“(魏)惠王之敗於齊、秦,此盛衰一轉關也。”,此後,“齊威奮起於東夏,秦孝起於西陲”,天下重心,由魏國分移到齊國與秦國。這是秦國崛起的開始。

秦惠王時代,秦國開始在軍事上碾壓三晉,同時以張儀為相,開啟縱橫捭闔的外交時代。秦國在對三晉的一系列戰爭中,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在領土擴張上最重大成果便是吞併巴蜀之地,獲得了一個堅強可靠的大後方基地。張儀最出色的外交表演是一而再地忽悠楚懷王,在發動外交攻勢的同時,秦國在丹陽之戰重創楚軍,殲滅八萬人。

秦武王在位時間較短,期間最重要的事,便是發動宜陽之戰,殲滅韓軍六萬人,從此韓國淪為三流國家,而秦國則實現“車通三川以窺周室”的夢想。從此,秦之勢力深入中原。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這是秦國擴張史上最重要的半個世紀。在此期間,東方諸侯中實力最強的三國,即齊國、楚國、趙國均遭重創,失去與秦國爭霸的機會。可以說,秦之統一事業雖在秦始皇,實際上最艱難的事業,都在秦昭王時完成。秦昭王時代可以分為兩段,前為魏冉執政,後為范雎執政,這兩人都為秦之擴張做出巨大貢獻。昭王的武功,與白起又不是分不開的,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這幾場大戰,殲敵少則十餘萬,多則四十餘萬,楚與三晉全部被打趴下。此時秦統一天下的步伐已經停不下來,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秦孝文王上臺一年就死了,秦莊襄王上臺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以呂不韋為相。秦國相權是很重的,秦之事業,不僅是君王之事業,更多歸功於這些來自東方的政治冒險家。從商鞅到張儀,從魏冉到范雎,再到呂不韋、李斯,秦國政治就是一群來自東方六國的人把持。搞笑的是,這些到秦國呼風喚雨、權傾天下的能人,在本國多落魄潦倒。像秦國這樣一代代君王都積極進取,的確是比較少見的。


君山話史


秦國還真別說,它能從邊錘一個彈丸小國成為戰國七雄最後統一天下,還真不是秦始皇一個人的功勞,甚至可以說,秦始皇的功勞還不是第一的。

我們看看秦國曆史上那些起到了關鍵作用的國君。

1.秦襄公

秦襄公對秦國最大的幫助,是幫助秦國拿到了一塊地盤,並且正式成為諸侯國。

秦國之前,只是給周王室放馬的,到了秦襄公父親一輩,還不是諸侯,而是一個大夫。而這時,發生了著名的烽火戲諸侯事件,周王室國內大亂,犬戎人打進了鎬京,周王室無法在發家之地立足,就搬到了洛邑,史稱平王東遷,王室搬家陣勢浩大,需要各大諸侯國共襄盛舉,這其中就有秦襄公。因為搬家給力,周平王一高興,封秦襄公為諸侯,這樣,秦朝才躋身為諸侯之列,而且周平王還把岐西之地給了秦國。這樣秦國有了一塊發家之地。

2.秦穆公

第二個出過大力的就是秦穆公,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蹇叔,又利用晉國內亂的機會,介入中原事務,一時之間,成為暴發戶式的大國,曾經一度打敗了晉國。但是秦穆公的運氣不好,碰上超級腹黑男晉文公,最後竟然成為晉文公的小弟,為晉文公稱霸搖旗吶喊,是謂自己的天花板竟然是人家的起跑線。他內心不平,趁晉文公去世,起大軍突襲鄭國,結果被人家識破白跑了一趟,回軍的時候被晉國突襲,全軍覆滅。但因為這一敗,他終於認識到自己還沒有到挺進中原的時候,開始專心發展自己的後花園,接連滅掉了戎人二十個國家,拓地千里,打下了秦國強大的基礎。

3.秦孝公

秦孝公最大的貢獻當然是起用商鞅實行變法,把秦國變成了一個軍法立國的國家,他繼位時,秦國正經歷一個低潮期,碰上了強大的魏國,把河西之地都丟了。經過變法,秦國終於有了跟魏國一較高下的實力。

4.秦惠文王

他是秦孝公的兒子,雖然跟商鞅不對付,把商鞅車裂了,但他還是很明白的,知道變法是強國之本,所以殺人不廢法。在他任上,最大的功績是拿下了蜀國。

5.秦昭襄王

如果不是最後時刻沒抓住機會,或者能夠多活十年,統一天下的任務可能會由秦昭襄王完成。秦昭襄王在位的時候,秦國的實力已經是諸國第一,也由他正式開始了吞併大業。最有名的當是長平之戰,坑殺了趙國數十萬人,打掉了秦國統一大業的最大敵人。當然,他的業績中,有他母親宣太后羋月的一半功勞。

秦昭襄王死後,他的兒子孝文王即位,不過服完喪,正式上崗三天後就死了,位子傳到了兒子秦莊襄王手上,他也只幹了三年,然後才輪到了秦始皇。

所以,秦朝的霸業是五百年打拼來的,絕非一朝一帝之功。


腦洞歷史觀


秦人從最初給周王室養馬到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我覺得以下幾位國君對秦的貢獻非常大,分別是秦襄公、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襄王。

秦襄公

公元前771年,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並護送周平王東遷,因此被封為諸侯。而且周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為西周的諸侯國,並開始了東進。

秦穆公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38年,招攬人才,東征西伐,東面被晉國壓制的抬不起頭來,轉而向西討伐戎人,“滅國十二、遂霸千里”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石。

秦孝公

他是秦國發展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人,在位期間任命商鞅,通過一系列變法使秦國開始富強,尤其是軍功授爵制使“秦人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極大地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後來周顯王派使臣賜予秦孝公霸主的稱號,諸侯各國都派使者前來祝賀。要知道在此之前東方諸侯國會盟都不通知秦國的,韓昭侯甚至親自前往秦國與秦孝公簽訂停戰盟約。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是秦國第一王,史書評價他在位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秦武王

他雖然在位只有3年,但他力排眾議打下了韓國的宜陽,拔除了東方國家阻止秦國東進最為重要的屏障,並以此為基礎在河東築城,拉開了秦國挺進中原的序幕。

秦昭襄王

他在位期間秦國繼續擴張,並打贏了決定秦國命運的長平之戰,從此以後東方六國再無力與秦國抗衡,最後順道滅了周朝和西周國。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基本掃清了障礙。


皮耶霍


《過秦論》說秦始皇奉六世餘烈,六世到底是哪位些人呢?他們就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


秦孝公

秦孝公秦國崛起的奠基人。他爹被魏國打的割地求和,甚至遷都櫟陽。秦孝公繼位以後一心恢復秦穆公時的霸業,啟用商鞅變法。秦孝公征服西戎,成為西方霸主。兩次擊敗魏國,為收復河西之地奠定了軍事基礎。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贏駟秦國制霸天下的開創者。贏駟,對內誅殺商鞅,統一政權,任用張儀,公孫衍,司馬錯等人。奠定了秦國“不唯秦人”的用人策略,為秦國吸引了大量外國人才。

對外東進魏國,吞併了魏國黃河以西的全部領地,並且在黃河東岸建立了前沿陣地。南方滅蜀敗楚,得到楚地漢中地區。將漢中,巴蜀和關中連成一體,解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的威脅,讓楚國失去了爭霸天下的資本。對西伐取義渠二十五城,為秦國贏取了西北地區優良的馬場。

外交上採取張儀的連橫之策,分化六國同盟,各個擊破,為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秦武王

秦武王贏蕩,孔武好戰,他聯魏攻韓,成功佔領了韓國的軍事重鎮宜陽,為秦國東出函谷關打通了糧草和兵員運輸通道。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秦國統一天下的決勝者。他在位期間秦國取得了對六國的決定性勝利。雖然六十歲前都是母親羋月的傀儡。六十以後人生如同開了掛,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秦昭襄王最大的貢獻就是任用白起打贏了長平之戰,消滅了秦國東進路上最強的敵人。秦昭襄王作傀儡期間,秦國也沒閒著,秦國蠶食了趙國四座城,攻佔了楚國國都,佔據魏國十五城。

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僅在位一年,善待了老爹的功臣,保證了秦國政事的穩定。

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在位三年,消滅了東周,奠定統一的決心!秦莊襄王關鍵性的功績就是將魏無忌的五國聯軍擋在了函谷關外,讓六國失去了最後一次翻盤的機會。


張野禪


秦始皇之前的國君,從秦獻公贏師隰開始對外擴張,秦獻公一生致力於維護秦國的政權,在內憂外患下,秦獻公無能為力,最後被魏國魏武卒方陣射殺。

秦孝公

秦孝公贏渠粱上位後,在天下廣招賢士,這時,商鞅也來到秦國,在秦孝公的極力支持下,商鞅變法順水推舟,秦國國力大增,十幾年間就收復失地,並奪取魏國的關中之地和函谷關,為後來秦國東進稱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雖然殺死了秦國功臣商鞅,但是,他確實是一個明智之君,為了秦國最根本的利益,他做了這樣的選擇,而秦惠文王最大的功勳還是要數他收腹蜀地,為秦國帶來這個得天獨厚的天下糧倉,為秦國的發展帶來更大機遇。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達到各國第一,而且已經開始吞併,而秦昭襄王沒有抓住時機,但是,如果秦昭襄王再多活十年,千古一帝也許就是秦昭襄王了。秦昭襄王最大的功勞就是長平之戰為秦國除去了最大的對手趙國。


學於古今


李斯對秦始皇之前的幾位國君的功績是這樣說的: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兩戎。孝公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候親服,獲楚魏之師, 舉地千里。惠王用張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散六國之縱,使之西面事秦。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在始皇帝稱帝前,秦昭王曾經稱過帝,後來又取消了帝號。安國君和莊襄王在位時間雖然較短,在呂不韋的輔佐下也有很大貢獻。所以秦始皇是乘六世之餘烈,順應時代潮流,最終完成了統一。


SirJanzen


秦的先祖作為商、周的西北防守部落,在歷代首領的努力下,逐漸成為了雄踞一方的諸侯國,奠定了秦國賴以生存的地域基礎,國土是靠自己部族的生命換來的,不是世襲的,這一點其它諸侯國無法比擬,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家園。長年累月的征戰,也造就了強悍的民風和凝聚力,是逐漸成長、壯大的秦國,相對保守的其它六國,更具有開拓、進取的意識!秦國曆代王、公所做的事例,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的很清楚,可以參考!秦國能夠統一六國,是秦穆公後開始的歷代王、公奮發圖強,間接促成了秦的最大威脅,晉國的肢解,使肢解後的韓、趙、魏、不至於對秦造成滅國戰爭的威脅,保證了秦國的發展、壯大和統一六國的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