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学困生”该怎么办?“分层”之后做什么?(谢英新)

面对“学困生”该怎么办?“分层”之后做什么?(谢英新)

作者 谢英新

在很多场合下,在我讲座之后,在我参与的教学研讨过程中,在微信朋友圈,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在语文、数学、英语不同的学科领域,经常会有老师问我这个问题:谢老师,面对“学困生”该怎么办?我国的高中课改已经逐步展开,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了“分层走班”,那么“分层”之后,成绩落下的学生(学困生)该怎么处理?

要回答“学困生”的问题,首先得向前追问一下:“学困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学困生”出现?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网上疯传一段视频,一个小女孩背诵小九九:“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四十五”。家长在旁边督促:“十下来是几?”孩子:“是五”。家长:“记住点,三五一十五”,“再背一遍!”,“记住点!”“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接着带着哭腔“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四十五”。家长责备“谁叫你四十五的?那你怎么张嘴就来呀?”……小女孩放声哭了起来!“…无意之中就这一句话…”家长继续责备“那你记不住你找谁呀?”“三五一十五,继续背,最后一遍,啊!?”画外音出现了爸爸的声音“记住!记住!三五一十五!”小女孩继续哭着背下去“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三五…三五”又记不起来了!到这里,小女孩嚎啕大哭“啊…啊…啊…我一点都记不住这三五,这三五太难了!一点也不简单!”

面对“学困生”该怎么办?“分层”之后做什么?(谢英新)

我每一次讲座播放完这段视频,现场学员们都会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我就简单提几个问题:1、视频里的父母是亲爹亲妈吗?是。2、为什么小女孩记不住?因为不理解。对,如果理解“三个五”是相加,就很容易记住。3、这样的场景你们见过吗?见过,在哪里?有说在家里,有说在课堂上。对!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在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学校里,这种情况天天在发生。只不过学生们放赖的形式不同,他们要么趴在桌子上不听课了,要么干脆就不来上学了!我去到河北一个县级初中,教学主任告诉说,每到初三,都会有3、40名学生辍学。

这个视频透视出一个道理来,小女孩“死记硬背”之时,其实根本就不理解“三五”是加法关系,她不知道“三五”是怎么来的。我推测家长没有给她讲清楚乘法“三五一十五”的意思是“三个五相加”。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在各种“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老师的基本讲解不够清晰明了,大规模的“学困生”就逐步的产生了!

面对“学困生”该怎么办?“分层”之后做什么?(谢英新)

江苏徐州一位乡村老师,教小学二年级数学,学生们留守儿童居多。老师向我求助,教学生加法、减法还好,教到乘、法除法就难了。学生家长不在身边,没有人帮助学生辅导作业,问我该怎么办。

面对“学困生”该怎么办?“分层”之后做什么?(谢英新)

面对“学困生”该怎么办?“分层”之后做什么?(谢英新)

我:先说说你在课堂上是怎么讲课的?

老师:“小学2年级数学,口诀求商,用乘法口诀可以解决乘法计算的问题,能不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计算的问题呢?”

我:等等,等等,刚才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

老师:“小学2年级数学,口诀求商,用乘法口诀可以解决乘法计算的问题,能不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计算的问题呢?”

我:像这样的语言,我都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怎么能希望7、8岁的小孩子听懂呢?

老师:那怎么办?

面对“学困生”该怎么办?“分层”之后做什么?(谢英新)

我:你可以这样,先设计一堂游戏课,同学们分小组学习,每3个人一组。老师给每组学生抓一把围棋子或花生,请同学平均分配,多出来的教给老师。并做好记录。

在第二堂课,学生可以分成4人一组,这次分花生米,数量增加;第三堂课5-6人一组,这次分黄豆粒;第四堂课游戏暂停,老师主要讲解除法和乘法的定义。除法就是把一整份平均分成若干份;乘法就是把若干份加在一起;同学们可以回顾之前几天的游戏记录,对应今天的理论课,直到搞明白基本定义为止。

第五堂课开始,老师就可以板书出题了。或者可以直接口头出考试题了,使用抽象数字直接表达乘除法,做乘除法游戏。如,20除以4等于几?12除以3等于几?3乘以5等于多少?4乘以6等于多少?接下来的作业,就简单了。

像乘除法的游戏教学方法,使用游戏的办法教学,尽管看起来需要4、5堂课的时间,但是一旦概念形成,小孩子真正理解了乘除法的含义,接下来的考试题极为简单。这个过程看起来慢,但是比起不断的考试-出错-复习-再考试-再出错的反复模拟考试训练的做法,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其实在小学课堂教学,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灵活操作教学的各种技术、技巧。只要教师肯钻研,一些知识点的讲解,还能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创新思路来。

面对“学困生”该怎么办?“分层”之后做什么?(谢英新)

2018年4月13日,我在湖南长沙某中学听课,高一语文必修课《过秦论》,老师粗略讲过“瓮牑绳枢”这句成语,我猜测教室里的学生没多少人能听懂(不超过30%)。这是一节直播课堂,该学校已经开设了10多年的网络直播课堂,至少辐射湖南省范围内的近200家学校的几千名学生,我猜测,可能有70%-80%的学生(因为“下级学校”的学情不同)不理解这句成语的真正含义。

讲到“瓮牑绳枢”,有一句俗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枢”字的意思是门轴,现代引申为“重要的或中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

旧时“枢”字的意思是门轴,门的上下各有一个石槽,门轴就落在石槽里。

面对“学困生”该怎么办?“分层”之后做什么?(谢英新)

“瓮牖”的意思是窗户破了,拿个罐子挡一下就当窗户。“绳枢”的意思是:你见过乡村的菜地里栅栏门吧?就只用一根树棒当门框,门的上下端各绑一节绳子,当做折页,就是绳枢了!

面对“学困生”该怎么办?“分层”之后做什么?(谢英新)

知微见著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见到苗头,就知道(事情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我已经参与一线听评课几百节,参与微课评审几千节,见过特别多的各学科课程讲解。也经常浏览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上的部优、省优课程。因为赶进度,因为教师能力水平有限,因为基本概念讲解不透彻,各种原因造成有特别多的学生听不懂课程基本知识点。“各学科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这件事,已经不单单只是“见到苗头”这样简单的事情了!

“学困生”的形成,是长期积弊的结果。“学困生”的成因还有作业任务设计的问题、作业时间管理的问题、教学进度规划的问题、教研目标方向的问题。“学困生”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我的讲座中和其它文章里,曾经提到如何设计作业任务的话题,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活,需要老师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修炼自己。还记得“湖南沅江弑师案”么?就是因为老师强制学生必须写完观后感才能放人,引发血案。我讲座时经常提到,如果老师听过我的课,学会了留作业下任务的基本操作思路,我相信这样的惨案不会发生。

本文假定学生、家长、家庭环境等等各项因素不变。本文只探讨了其中一个要素:从教师讲解基本知识点的角度来分析。因为学校是培养人的主要场所,教学活动占据了学生多数的日常时间。从时间安排来看,人们是白天劳作,夜晚休息。有人怨家长,有人怪家庭环境,有人推到社会。是的,这些都是主要的、关键的影响因素。本文要探讨的是,假定其它因素我们不能做任何改变,我们只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角度,从教师基本讲解的角度,我们是否可以做到及格水平?(百分制,75-85分算及格?)

从小学开始,到初中,再到高中,一批一批的学生被甩在后面。从语文、从数学、从英语,从各个学科,学生落下的“知识”太多太多了!学生需要老师给他们成就感。在我的《微课秒懂》文章里,在我到使用数学模型辅助教学时,我提示老师们,能不能不讲课?让学生自己看,老师只做提问。A学生会说“老师,我看到四段直径。”B同学会说“老师,我看到一个圆滚动一圈儿。”C同学会说“老师,我看到一个交叉点有三个颜色表示。”D同学会说“老师,我懂了!π的意思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圆的直径!”

面对“学困生”该怎么办?“分层”之后做什么?(谢英新)

在学习知识方面,学生们太需要“老师,我懂了!”“老师,我会了!”“老师,我成功了!”“老师,你先别说,让我们再想想!”这样的状态和感觉了!

所以我们需要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学困生”这个问题。高中课改“分层走班”之后,也要紧抓教学教研,因为这是“根本”。分几层?走多少个班?这些其实都只是“形式”。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各学段各学科老师们,首先把现有的手头的教学知识点研究明白讲解清楚。接下来融入教学策略、手段、技巧,引导学生带动学生进入到真正的学习情境当中来。只有通过各学段教师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广大“学困生”逐步减少数量。

十九大提出发展素质教育。老师们教学水平提升,知识点讲解清晰透彻,再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留作业下任务的技术水平提升,就能有效减少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现状。一系列的动作连贯下来,学校里的教学、教研、课改就会出现新面貌,素质教育与课堂深度融合就能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起来!

【作者简介:谢英新教授,中国素质教育战略顶层设计奠基人;教育科学转化与应用中心课改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培训专家等。】

研究方向及服务

面对“学困生”该怎么办?“分层”之后做什么?(谢英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