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我在清华园

人间四月,草长茑飞;千山着绿,百花争艳。2017年4月16日至2017年4月21日,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办公室在清华园举办了为期6天的“中学校长以德治校”专题培训班。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的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小学领导,尽享了这次盛筵。有幸参加其中,聆听名家宏论,体味同学深情,可谓收获满满,情怀满满。

这次培训班的组织,可以说是高效、有序、充实、创新。在我们报到之前,培训班的承办方,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已经做好周到的前期工作。学员通讯录、专家讲座提纲、培训安排及要求、晨读材料等已印制成册,并与课堂记录合为一体,便于我们记好笔记。书包、文具、胸牌、餐卡早已备好,我们最后一节课结束之时,我们的学习生活记录、音乐像册已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结业证书已发到我们手中,安排可谓周到,有序、高效。

与以往参加的培训班相比,这次培训最大的亮点是“自主管理”。我们的老师将参训学员分为八个小组。各小组轮流值班,负责教室的保洁、打水、讲课专家的介绍、讲座之后的总结。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疑。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不正是我们艰难又坚持探索的“高效课堂”的核心要求吗?这正是“学员版”的高效课堂啊。这样的安排更增添了我们实施高效课堂的信心。我们的学员来自长城内外、天山南北、塞北江南、黄河上下。性情各异,才华飞扬,或评课,或自我介绍,都令人回味难忘。那位有着浓重“唐山郊区”(赵丽蓉老师语)口音的校长(可惜没搞清名字),评课风趣、幽默、热情,不仅赢得了大伙的掌声,也逗笑了李清泉教授。河南“信阳小妹”程萌,置身于我们这些“六0后” “七0后”当中,显得小巧可爱。她的一口一个“小伙伴”,让我们这些年已半百,却不愿称老的“老人们”如饮甘露,非常开心。河南濮阳的董建臣校长,对汤丰林教授讲座的总结,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评析准确、深入,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共鸣。“新疆小妹”马梦娇,依照安排,领着我们晨读,一连读了好几段,声音脆亮,如同黄鹂鸣翠柳,令人回味。我还发现,学员们在自我介绍自己时,不约而同地介绍自己家乡的美景、特产、支柱产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全无贫困而起的自惭形秽。正说明我们这些“贫困之子”深爱自己的“母亲”,精神境界绝不贫困!来自山西左权的李乃明校长以一曲高歌介绍自己,方式独特,引人称奇。来自新疆维族妹阿孜姑·努来克,其独有的容颜,引人注目。从她的介绍,我知道,“刀朗”不仅是一个歌手的名字,而且是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会汉语、维语、英语,可称为“语言博士”呢。肖建晖校长,是我们河南老乡,驻马店人。现就职于新疆阿合奇县,在他的介绍中,对“两个故乡”都充满深情,也引起我们对那个边境小城的神往。来自陕西镇坪的李波校长说,能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相聚在清华园学习,不说是五百年修来的福分,至少也是一百年的缘分,希望我们把五天的学习变成五百年的福分。有机会,多走动、多沟通,到了哪个学员的家乡,打个电话,见见面,这都很好。我们培训班结束了,但我们的“群”不能散,心永远在一起!这段表白,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心愿,共同的深情。愿我们彼此珍重,彼此期待!

在七十多人的大家庭中,我们第三小组是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庭。我们的组长“湘妹”吴亚芳,是“八0”后的小女生,做事认真,负责,细致,周到。使我们的“小家”温暖幸福,有滋有味。我们早早完成了熟悉校园、拍照上传的任务。徜徉在美丽、宁静的清华南院,我们就像回到了少男少女时代,尽享着自由、奔放。我们还乘兴组织了聚餐,那热闹与幸福的氛围,使我这个十余年不闻酒味的人,也端起酒杯,畅饮着这温情和亲情。冯跃军老师,是我们组的长兄,慈祥、稳重、豪爽,开朗,是来自内蒙克什克腾旗的北方汉子。来自河南开封的崔柄蔚老师,是老乡,也是校友,来自教师世家,对教育、教师的深情,令我感同身受。李端庆、钟新涛两位老师,来自江西上饶,他们年纪不大,都拥有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令人起敬。“教而优则仕”,名师必能造就名校。来自吉林的张吉顺校长,比我年纪小,但也和我一样有了点点白发,这必定是教书岁月的印记,说话干脆利索,颇有东北爷儿们的“范儿”。来自甘肃的马晓军老师,西北汉子,爽朗之人,回族兄弟,拘于风俗,没和我们畅饮,憾哉!同样来自甘肃的伏少斌老师,经历颇为奇特,经商、教书,经历商海的喧嚣,又甘于教坛的孤寂,可谓勇气和智慧兼备,治校必有高招。

这次课堂内容可谓丰富精彩。即有“高大上”的美味佳肴,也有可口实用的家常小菜。李焰老师、汤丰林老师全程互动,李清泉老师的严谨而又风趣,让人回味无穷,也将会被我们吸纳进入我们的课堂,丰富我们的教学艺术。

老师在讲课中询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欲知其福,必先知其苦。我们做教师的,晨钟暮鼓,青灯黄卷,日月转轮,不舍昼夜。似僧如尼,可谓苦哉!。李波校长说,我们做教育的是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许多内容,我们学习时很激动,回到现实中,又实现不了,很无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生活?用前总理温家宝的话说,我们“需要有尊严地活着”,受重视,受尊重,待遇与付出相当,真正拥有“天地君亲师”的感觉。虽累犹乐,虽苦犹荣。这就是我们的“理想”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