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明理,顺应自然的变化,人的力量很渺小,自然的力量是宏大的

看书明理,顺应自然的变化,人的力量很渺小,自然的力量是宏大的

在人类历史上,各种各样的哲学频频出现,但总的来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真正的哲学急剧倒退,人们再也不能象从前那样产生出一个个探索宇宙与人生奥秘的热情的体系,人的哲学思维的源泉似乎枯竭。毫无疑问,这种状况与人类对自我的认识是分不开的。

以前,先哲们把人看作是无限广大的自然的一部分,整体的自然决定局部的人。

然而今天,人们的意识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不愿再顺应

,而是要做整个自然的主人。特别是在欧洲启蒙运动以后,科学帮助人类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征服了生物界,确立了人在地球上的主导地位,从此,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似乎一下子“具体和现实”了。从此,人们“疯狂”了,就连向来冷静的物理学家们也咄咄逼人地向几千来的哲学成就宣战:自然是不存在什么必然性的规律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选择未来。

如果人真的能逃出大自然的制约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问题是人不管怎样伟大,它最终还是由物质组成的,而且这种物质和组成世界的其它物质并没有什么两样。显然,如果自然界存在什么必然性的规律,人是不可能逃脱这个规律的。但如果我们否定了这个必然性规律的存在,那么我们就从感觉上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事实上,现代科学的发展正走到了这一步,这就是否定必然性规律的存在。

不过,这一否定不要紧,却把整个传统文化给否定了,人类的思想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科学的怀疑,因为正是这种思想上的混乱造成了科学技术不断被人们所滥用,从而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其实,科学本身是无辜的,但科学几百年来的进步却始终没有发展出一个科学的理论核心。你可以随便问周围某一个人,科学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不仅这个人会哑口无言,而且连最前沿的科学家们也回答不出个所以然,原因就在于科学一直是没有中心思想的,甚至到现在还一直依附于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而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打倒制约人的一切,从而把人扶植到“上帝”的位置上。可以说正是这种思想的泛滥,才使人类不断狂妄起来,此时科学的发展又为这种思想推波助澜,特别是在二十世纪,量子这个幽灵的出现使大多数科学家忽视了自然本质上的连续性和它存在的必然性,从而导致了著名的“量子论战”。

量子论战的结果是令人惊讶的,大多数科学家站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础上,否定了宇宙空间连续物质的存在,于是量子成了一些超然于宇宙整体的“自在之物”,从而从整体上动摇了哲学几千年来和自然科学几百年来一直坚持的“因果论证”,即否定自然的客观实在性,把自然的发展建立在盲目的机缘之上,这样一来,人们的虚荣虽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但科学的发展却停滞不前,人们的思想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时期。

有人认为是哲学是来源于人们的好奇与求知,其实不然,真正的哲学来源于人自身的苦难,而这种苦难正是由于人与周围世界的对立形成的,人的天性就是不断克服这些使自身苦难产生的原因。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人们天生有一种否定对立面――外在世界的倾向,这使得每一种“以人为自然中心”的时髦哲学出现,都会引起绝大多数公众的欢呼与响应。与此相反,真正的哲学是不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因为它一直相信在人与周围世界的对立中,人的力量是极其渺小的,而周围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局部的人是以顺应整体自然的变化并自觉地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与发展的,简单地说就是整体决定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