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頭信馬行》:陳忠實,一位女教師的眼淚,讓他銘記一生

《白鹿原頭信馬行》:陳忠實,一位女教師的眼淚,讓他銘記一生

《白鹿原頭信馬行》:陳忠實,一位女教師的眼淚,讓他銘記一生

陳忠實先生因癌症在西安與世長辭。這本收錄了先生七十多篇散文的作品集,使讀者得以在文字中緬懷先生、追思先生。先生在重病之際仍與編者潛心探討書籍出版的種種細節,書中還收錄了先生“短序待後,爭取寫成…”的親筆書信影印本。也許,這封只有寥寥三十二個字的短信,是陳忠實先生留給這個世界、留給他的讀者、留給“白鹿原”的最後一份書面文字了。

作為讀者,能理解出版方將先生的短篇小說集和散文集分別命名為《白鹿原紀事》和《白鹿原頭信馬行》的用意。先生一生筆耕不輟,傾畢生之心血寫就“墊棺之作”《白鹿原》;而那個叫“白鹿原”的地方,則是先生一生牽掛之所在。先生一生的創作都與“白鹿原”有著不可替代的聯繫,正如先生所說:“我愈加固執一點,在原下寫作,便進入我生命運動的最佳氣場”。

在代序《原下的日子》中,先生說:“新世紀到來的第一個農曆春節過後,我買了二十多袋無煙煤和吃食,回到鄉村祖居的老屋……”“只有我一個人站在院子裡。原坡上漫下來寒冷的風。從未有過的空曠,從未有過的空落。從未有過的空洞。”在這樣“空曠、空落、空洞”的原上,在一個普通的“第二天清晨”,“我”聽到了斑鳩“最單調最平實”的叫聲,這叫聲,“卻也是我生命磁帶上最敏感的叫聲”,“我竟然淚眼模糊”……

《白鹿原頭信馬行》:陳忠實,一位女教師的眼淚,讓他銘記一生

對很多作家來說,對鄉情的熱烈表達都是其創作靈感的濫觴。長篇小說《白鹿原》通過描繪白鹿原上白鹿村中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幾十年間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變遷;短篇小說集《白鹿原紀事》是對關中農民集體群像的深入刻畫;而散文集《白鹿原頭信馬行》,則是先生在一生的創作歷程中對故土深沉與綿遠的詠歎。

仍是在《原下的日子》中,先生對這片原坡進行了充滿詩意的刻畫:從在殘雪下露出一點“淡淡的綠、嫩嫩的黃”的茵陳寫起,到“浮起一片一片粉紅的似乎流動的雲”的桃花,再到“一年裡最紅火最繁忙的麥收”,直到“小雪從灰濛濛的天空飄落下來時……體味到一縷聖潔的溫柔”。用一支生花妙筆,先生充滿詩意地讚歎這片土地,並借白居易的詩句“獨尋秋景城東去,白鹿原頭信馬行。”來表達自己生活在原上的愉悅,直趕得上當年白居易縱馬原上的愜意了。

《白鹿原頭信馬行》:陳忠實,一位女教師的眼淚,讓他銘記一生

在陳忠實的記憶裡,一位女教師的眼淚,讓他感動銘記一生。在《晶瑩的淚珠》一文中,他回記起當年他休學的往事。那位辦理休學手續的女教師,萬般可惜又無能無力。為了不讓陳忠實年輕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她主動送陳忠實走出學校。臨分別時,她的手輕輕搭在陳忠實的肩上:“記住,明年的今天來報到復學。”陳忠實後來回憶道:“我抬頭看她,猛然看見那雙眼睫毛很多的眼眶裡溢出淚水來,淚珠在眼裡打著旋兒,晶瑩透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