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清朝到底有沒有昏君?有的話是誰?

潁州小史官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給昏君下個定義。什麼是昏君?關於昏君,我比較贊同網友@自說自話的掌櫃 的觀點。

按@自說自話的掌櫃 說,自古昏君有三大事業:1.禍亂國家。2.給士大夫揚名。3.把自己逼上絕路。這其實也是給昏君提出了三個衡量標準,即:1.必須是給國家造成較大禍亂的。2.必須是遭到朝野強烈不滿的,尤其是引起士人普遍批評的。2.必須是自己把自己弄死或走投無路的。

最典型的如秦二世胡亥。秦始皇死後,胡亥在李斯和趙高的操弄下當了皇帝,他們逼死了有德望的公子扶蘇,把能打仗的大將蒙恬治罪下獄。再任由趙高整死李斯,最後趙高指鹿為馬,獨掌大權,胡亥卻甘之如飴,直至被趙高弄死。

明朝天啟皇帝朱由校是另一個昏君的典型。他的父親朱常洛就是一個昏君。他本來全程目睹了他父親的昏聵致死,在荒唐的紅丸案中即位,但卻沒有避免把自己也變成一個昏君的悲劇。他的母親李選侍在他剛即位時就製造了與滿朝士大夫為敵的移宮案,即位後他又常年不理朝政,埋首於木匠事業中,致使權力落入太監魏忠賢和乳母客氏手裡,最後在方士進獻的不明藥物裡送了命,與他的父親的死法一樣。

憑心而論,與明朝相比,清朝的皇帝要好得太多了,即便算上被後人非議的末代皇帝溥儀。清朝特重祖宗家法,這很管用,歷代皇帝都不得不恪守祖訓,恪盡職守,朝乾夕惕。

在清朝入關以後的皇帝裡,最優秀的皇帝是康、雍、乾三朝。其中,康熙皇帝堪稱英明睿智。他六歲登基,除鰲拜,平三藩,戰沙俄,徵噶爾丹,收復臺灣,會盟蒙古,倡永不加賦。是真正意義上的千古一帝。所以他被尊為聖祖仁皇帝。按中國古代禮法成例,只有創業皇帝才能被尊為祖。清廷把他尊為創業皇帝,地位極高。

雍正皇帝則是最優秀的守成之君。他最大的功勞其實是對前朝的整頓、修正和彌補。沒有他的勵精圖治,就沒有後來的乾隆盛世。乾隆皇帝後來的大肆揮霍,其財用的基礎,是雍正皇帝辛苦積攢下的。

乾隆皇帝是那種好大喜功的人,他對個人身後的名利看得很重。他追求的十大武功、十全老人雖然大多都是出於利國利民的目的,但確實有不顧民力國力,揮霍國帑之嫌。光是修圓明園和三下江南,就要耗盡好幾代的積累。而且,由於他的過度消耗,後世的財用基礎幾乎被掏空。他對兒子的教育也不足,生了十幾個兒子卻連選拔儲君都困難。

嘉慶和道光皇帝是兩個庸君。與他們的父祖相比,他們幾乎沒有什麼作為,而晚清的不利局面,他們要負很大的責任。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他們不算昏君,屬於庸碌之輩。儘管如此,他們的表現與明朝最好的皇帝相比,也不能算太差。

即便柔弱如咸豐皇帝,與明朝最好的皇帝相比也是有守有為。不僅如此,他與同時代的對手洪秀全相比,也明顯高出許多個段位。他的治下湧現出駱秉章、胡林翼、曾國藩和肅順等滿漢傑出人物絕不是偶然。

同治和光緒是兩個兒皇帝。光緒皇帝的處境不好,也談不上英明,屈服於慈禧的淫威,是個失敗的君王。但從個人表現來看,他有教養、瞭解世界大勢、憂國憂民,是個比明崇禎朱由檢強的太多的好皇帝。

如果硬要從清朝的皇帝裡挑出一個昏君來,同治皇帝勉強算一個。

說勉強是因為他與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有幾分類似。他的個人表現雖然像昏君,但對朝政沒有太大影響。相反,他當政時期被稱之為同治中興,是晚清慈禧垂簾時最好的時期。當然,那也是因為內有慈禧垂簾聽政、外有恭親王奕訢輔弼維持,而他的年齡太小,親政時間不長,對朝政影響很有限。

同治皇帝載淳是慈禧的親生兒子。他六歲登基,在19歲親政之前一直在生母慈禧太后和嫡母慈安太后的庇佑下生活。

慈禧太后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她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過於嚴厲,往往使載淳不願意親近她。慈禧母親的功能,很大程度上被慈安太后替代了。而慈安太后對於載淳又失之於溺愛。

載淳的啟蒙老師是後來的清流領袖李鴻藻。李鴻藻不光是個名士,也是個循循善誘的好老師。載淳一生中,心裡最親近的人,除了慈安太后之外就是李鴻藻了。後來李鴻藻進軍機,翁同龢接替了他。他的另一個老師是那個時代的大儒、理學名家倭仁。倭仁這個人,學問很大,尤其是《尚書》、《大學》等,但深入不能淺出,屬於不會教書之類的。

後宮的母親和上書房的師傅,對於他來說,寬嚴絕不相濟,張弛也沒有什麼度。載淳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載淳是個聰明絕頂的孩子,也是個極淘氣的孩子。慈禧和慈安太后最後對他實際上是疏於管教。他與他的堂弟、恭親王奕訢的長子貝勒載澄感情極好,兩個人常以巡視園工為名偷偷出宮,喬裝成富家公子,流連於勾欄瓦舍和市井酒肆,最後染上天花(一說為花柳)而死。

載淳親政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死的時候還只有19歲。他親政期間最大的“政績”是下詔修頤和園,併為此罷黜過恭親王奕訢。恭親王奕訢犯顏直諫,載淳不顧他六叔的情面發飆罷黜恭親王奕訢。只不過雷聲大雨點小,他的荒唐之舉在第一時間就被兩宮皇太后叫停。載淳一生中還做過一件大事就是殺安德海,只不過那時他還只有14歲,是他親政之前好幾年的事。

他死後,他的皇后阿魯特氏殉情,隨他一同而去。他沒有留下任何子嗣,至此,文宗皇帝一脈斷絕。這一點也像極了明武宗朱厚照。


國史館


從滿清入關開始算起,清朝共有十位皇帝,分別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跟中國歷史上其他朝代相比,清朝的皇帝算是好的,大多都很勤政,但要說清朝無昏君那也太誇張了。

順治皇帝,早期有多爾袞當權,死得又太早,沒啥存在感。順治皇帝到底是死了還是看破紅塵出家當和尚去了至今仍是個謎。雖然清朝的江山主要是順治的父輩們打下來的,但畢竟是入關的第一位皇帝,因此廟號清世祖。在古代廟號稱祖的皇帝都是不得了的皇帝,要麼是開國之君,要麼有豐功偉業。雖然順治都不是,但是能稱祖的不會是個昏君。

康熙皇帝厲害。康熙8歲登基,小小年紀就除掉了鰲拜,在位61年,平三藩,收臺灣,站沙俄,三徵噶爾丹……清朝鼎盛自康熙開始,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

雍正牛逼。我個人認為清朝最厲害的兩個皇帝,一個康熙,一個雍正,我佩服康熙,但是欣賞雍正。康熙做的事情大多是用兵,那是因為國家政治環境嚴峻,強敵環肆,不得已而為之,同時也是容易歌功頌德的事情,康熙的功績在於結束戰亂,維護國家統一,為國家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但是晚年怠政,吏治腐敗。雍正上臺後大力整頓吏治,所以雍正做的事情都是得罪人的事情,也是對老百姓最有利的事情,這是我欣賞雍正的原因,雍正也是清朝最勤奮的皇帝沒有之一,只可惜在位13年就死了。

乾隆還湊合,遇上雍正這麼一位好爹,乾隆果然沒有辜負雍正13年的辛苦,把國家敗得一乾二淨。所謂的康乾盛世,康熙打下基礎,雍正才是中流砥柱,乾隆命好,坐享其成。但是乾隆不是昏君,十全老人,文治武功,他吸取他爹的教訓,不得罪人。乾隆的功績是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正式將西藏納入版圖,社會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國庫進一步充實。不足的是後期好大喜功,揮霍無度,沒有繼承雍正整頓吏治的決心,以致吏治敗壞,出了和珅這麼個大蛀蟲,清朝衰敗自乾隆嘉慶開始。

嘉慶皇帝,算不上昏君,也不是明君,平平庸庸的一個人。乾隆以為國家被他治理得好得很,後繼之君好好守成就行了,因此傳位於才能並不出色的嘉慶。嘉慶皇帝上臺就大刀闊斧地除掉了和珅,他也很勤政,希望肅清腐敗,只可惜能力有限,腐敗問題沒有解決反而更嚴重,在位期間鎮壓白蓮教起義耗費大量白銀(2億兩),史學家對他的定義是:嘉慶中衰。

道光皇帝,偽君子一個,跟他老子一樣不算昏君也不是明君,還算勤政但是能力有限。作為歷史上著名的節儉皇帝,吃飯四菜一湯,衣服有補丁,但是道光的補丁三十量一個,道光的陵寢也是十分奢華,本來清東陵道光的陵寢就快建好了,但是道光對工程質量不滿意,在清西陵重建了一個,這種人也敢說節儉?道光在位期間簽訂了中國近代首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之後不思進取,沒有采取富國強軍的措施,清朝進一步衰敗。

咸豐皇帝,還行。咸豐20歲即位,當時內有太平天國,外有西方列強,咸豐是個胸懷大志的青年,即位後勤於政事,大力改革,重用漢人曾國藩,提拔肅順,可以說是用人得當。清朝後期的幾個皇帝中,咸豐算是優秀的,只可惜倒黴事全讓他攤上了,身體也不太好,在位11年就英年早逝。不足的是後事處理得很糟糕,後來慈禧垂簾聽政的局面皆因咸豐安排後事時給兩宮太后的權力太大。

同治和光緒皇帝都是傀儡,沒有實權,也就無所謂昏庸不昏庸了。宣統皇帝三歲登基,還沒長大清朝就滅亡了,也沒什麼可說的。


考古班二愣子


很多人提到清朝,就會聯想到明朝。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觀點就是“清朝無昏君,明朝無明君”,至於為何會出現這種觀點,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就是明清兩朝的政治體制,明朝實行內閣制,皇帝可以不用親自處理朝政,即便荒廢政務,國家機器依舊可以運轉,所以明朝中後期出現了一些具有其他特殊愛好的奇葩皇帝,像正德,嘉靖,萬曆,天啟。而清朝內閣制已經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權力了,尤其是軍機處的設立,使得封建專制制度達到歷史頂峰,內閣也就成了辦理例行事務的機構,所有國家大事全靠皇帝一人決斷,這就使得清朝的皇帝不敢懈怠朝政,所有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因而給人一種“清朝皇帝很勤勉”的印象,我想這也是“清朝無昏君,明朝無明君”這種觀點的主要來源。

但是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的皇帝就一定是明君嗎?如果是的話,那清朝為何滅亡了?為何還沒有明朝存在的時間久?既然清朝滅亡了,而且清朝是皇帝一人專斷,那麼清朝滅亡的鍋就必須清朝的皇帝來背,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其實,清朝的皇帝大多都很勤政,所以算不得是昏君,什麼樣的君主稱得上是“昏君”?昏君要具備荒廢朝政,重用奸佞,殘害忠良,生活奢侈等幾大特點,顯然清朝的這些皇帝並不能同時具備,所以在我看來,清朝有的的皇帝並不是特別的昏,但是特別的庸!那麼我就來說一說清朝有哪些庸君。

首先是乾隆。乾隆當政的中前期很好,這也是事實,但瑕不掩瑜,後期的乾隆重用貪官和珅,君臣一道窮奢極欲,開啟朝堂腐敗之風,乾隆還多次大規模下江南,其奢華場面不亞於當年的楊廣,勞民傷財,民怨沸騰,導致國內起義不斷。他還大興文字獄,進一步加強閉關鎖國政策,導致國內百姓思想愚昧,清朝國力由此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逐漸衰落。乾隆後期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他在他的回憶錄裡便詳細介紹了那時期國內百姓生活的貧苦,官員的腐敗,乾隆的傲慢自大以及整個中國科技思想的極大落後!可見當時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有多低,而這些發生都是發生在乾隆朝。



其次是道光。道光生活很簡樸,但是他性格很軟弱,本來禁菸是一件好事,結果打了幾場敗仗便不敢再反抗,又是賠款又是割地,清朝由此開啟喪權辱國的“新時代”。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道光和他的臣子們不僅沒有做出任何改革的措施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反而更加的遵循祖制,因循守舊。從上到下都奉行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宗旨,曾國藩就批評道光時期:“九卿無一人陳時政之得失,司道無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緘默

”,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這種“緘默”就是退縮,就是懦弱,就是無能,皇帝帶頭投降,即便你再節儉,再仁慈那也是歷史的罪人。

再就是咸豐。道光的兒子,如果咸豐不是道光的嫡子,如果不是杜受田教他裝仁孝,咸豐估計也當不了皇帝,論才智,治國能力,他比奕訢差的太遠了。但是歷史沒有如果,於是平庸的咸豐坐上了皇帝寶座,然後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江南半壁江山落入洪秀全之手,接著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自己跑到承德避暑山莊。然後跟英,法,美,俄等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如果說咸豐逃亡承德是國力衰弱,自己先天能力不足不得已而為之,那他在承德的生活就實在不是一個明君甚至守成之君該有的了。英法聯軍撤退後,咸豐遲遲不回北京,因為他喜歡上了避暑山莊的生活,並沉迷於戲劇和酒色之中,還吸食鴉片!要知道從他爺爺開始就禁菸,他爹也是因為禁菸而抱憾終生,結果他自己成了一個癮君子,最後因為生活上的糜爛導致身體逐漸變壞,咸豐終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



還有同治,因為他死的太早,而且親政時間太短,沒法兒評價他的功與過,但是他也留下了為人詬病的地方,最出名的就是風流成性,是當時北京八大胡同的常客,據說最後也是死於性病。還有光緒,就是屬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那種人,不懂得緩解和慈禧的矛盾,不懂得如何利用官員,一味的聽信康有為這種只會說大話,關鍵時刻就逃跑的人,沉不住氣,做事太偏激,如此能不失敗嗎?溥儀更不用說了,投降日本人,徹頭徹尾的漢奸,一生的汙點,幸虧是趕上了新中國成立的好時代,要不然死一萬次也不夠。

我是鹹魚,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鹹魚閒聊


昏君這個詞用在清朝的皇帝身上總感覺有些牽強,因為清朝每一位皇帝的態度都比較端正,人們不都說“做不做是態度問題,能不能做好是能力問題。能力不足可以提高,態度問題就沒治了。”

既然他們的態度都挺端正為何清朝的江山到了後期如此不堪呢?這就是能力問題,治理偌大的一個國家光有態度是不行的,更需要鐵血的政治手腕。


清朝從開創基業到江河日下他的分界點就是在乾隆時期,都說“康乾盛世”,其實從乾隆開始清朝就已經逐漸走向了敗落,他只是享受了他爹和他爺爺的豐收果實,自詡天朝上邦,泱泱大國。此時的世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化進程不斷髮展,但是清朝統治者還不予理睬。

清朝就這樣步履蹣跚的挪到了1842年道光皇帝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要說道光皇帝是個昏君嗎?我說他不是,因為他身為帝王帶頭節儉,對朝廷政務也是一刻也不放鬆簡直就是勞模的範例。我又想說他是,因為他思想僵化、不知變通、一味守舊,其實這應該也是能力問題。

而同治和光緒兩位皇帝的命運更是悲慘他們始終籠罩在慈禧的陰影之下,尤其是光緒帝就是一個傀儡皇帝。就這樣慈禧掌握了清朝最後的一線生機,只是她只顧自己享受,並沒有把精力用在治國理政上面,清朝的江山就這樣葬送了。

所以說清朝皇帝的自律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難,他們的後來人沒有能力把這個江山牢牢把握住,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適合做皇帝卻硬是扛起了這個艱鉅的任務,把自己變成了“昏君”。


一門土炮


清朝沒有昏君,這是肯定的。什麼是昏君?我覺得必須有一點,就是不管國事。典範就是周幽王、商紂王、秦二世、漢靈帝、宋徽宗、明熹宗之流。那清朝的皇帝都很勤奮啊,所以就沒有昏君了。在當中我覺得有庸君,典型的就是嘉慶和道光,此二人是無能之君。後面的咸豐雖然也沒有太大貢獻,但在位時內有太平天國,外有英法入侵,仍然作出一番貢獻,起用了曾國藩、肅順等能臣。再後面的同光宣都是幼主,自然不是昏君。雖然嘉慶和道光是庸君,但是對清朝要求不能太高了,畢竟連著五六位明君的概率很小。總的來說,除去宣統來排名的話,我覺得第一康熙,第二雍正,第三乾隆,第四順治咸豐,第五同治光緒,第六嘉慶道光。其中最愛康熙雍正,雍正像漢宣帝,乾隆像唐玄宗。


天臺


昏君多的是。

乾隆就是第一個。

明知必須治理貪汙,結果放縱了一群。

嘉慶也是一樣。

處置和珅,是多好的機會,可惜收入內庫的錢財都被奴才們貪汙去了。和珅的財產竟然只賣了2000萬兩。

道光更是愚昧。

喜歡簡樸,結果大臣都在外套上打滿補丁。裡面全是華貴服裝。

吃一個腕果(雞蛋),太監要一兩銀子。還嫌貴,不吃。可是要知道,一兩銀子可以在大街上買一筐雞蛋回來。

知道鴉片之害還猶豫不決。英國人打來,盡派些酒囊飯袋去。

咸豐就更蠢了。

英國人堅船利炮,不知如何應對,最開始還想吃掉人家,結果只能乾脆逃跑。他如此,他的老婆慈禧也是有樣學樣,跑得還更遠,都到西安了,再跑估計就要學唐玄宗躲到四川去。


四川達州




這個問題,歷史學家們早就給出答案:清朝十帝,(外加努爾哈赤,多爾袞,慈禧,)無一昏君暴君。(清末帝是個嬰兒,應該不計入比較。)

清朝皇帝大多勤政得令人髮指,對比明朝多位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同樣都是皇帝,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明粉不服氣,我大明內閣制度好,大臣就把國事處理了,不需要皇帝操心。那同樣的,清朝也有上書房軍機處,名臣更多,怎不見清朝皇帝當撒手掌櫃?

明朝就是毀在了皇帝不問國事,導致朋黨閹黨亂權,國家混亂,弊端叢生,積重難返。

如果明朝皇帝好好管事,會有女真崛起,滿清入關,統一天下嗎?

所以不要只搞滿漢意識形態,不問是非了,好壞歷史已有定論。


(明嘉靖帝)


滴水載舟


清朝平心而論沒有過於昏庸的皇帝比如:宋徽宗之流。但清朝皇帝的問題在於維護封建制度的思想意識頑固不化,其執政理念已經跟不上歷史的車輪,螳臂當車,不思改革進取,一味的維護封建貴族利益,故步不前就會被歷史所淘汰。所以從乾隆後期清朝逐漸落後於同期資本主義興起的歐洲各國,以至於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割地賠款。所以不能說清朝皇帝昏庸,因為他們的行為上也是極力想搞好國家不同於宋徽宗之流,只不過他們的思維意識太保守和頑固不化,屬於思維意識昏庸。其實責任不能歸過於清朝皇帝一人,當時的整個中國國民其實都是這種保守和頑固不化的意識形態,所以不是皇帝一人意識昏庸,而是當時的整個中國都意識昏庸。直到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才真真的打醒了我們。


手機用戶14177847723


站在統治者的位置上,清朝沒有昏君,因為所有清朝皇帝都不敢“昏庸”,他們知道以一個少數群體去統治比自己民族多很多倍的異族是多麼的如履薄冰。

但如果作為後來人看待問題的話,幾乎所有清朝皇帝都有昏庸的一面,即便是被誇成“千古一帝”的康熙也一樣有不少的無腦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