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67億港元入主FF,恆大與賈躍亭的AB局,好戲在後面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侯雋|北京報道

許家印67億港元入主FF,恆大與賈躍亭的AB局,好戲在後面

視覺中國

6月26日,在正式公佈對Faraday Future(下稱“FF”)的投資後,恆大健康(00708.HK)盤中一度上漲79.61%,收盤最終報7.66港元/股,漲幅為66.16%,總市值達661.8億港元,創下歷史新高。

今年2月份在FF的供應商大會上,樂視和FF創始人賈躍亭稱已經找到新投資,當時市場傳聞“賈躍亭迎來許家印輪投資”。如今,傳言成真。

深陷樂視泥潭的融創董事長孫宏斌尚未上岸,恆大主席許家印又要為賈躍亭的汽車夢“埋單”。

這一次又會上演什麼樣的劇情呢?

>> 恆大健康67.47億港元拿下FF母公司45%股份

市場人士打趣稱,“賈躍亭的鍋只有地產大佬才背得動”。每一次賈躍亭窮途末路的時候,都蒙受地產商的拯救。這一次,他迎來了許家印。

一切似乎早有徵兆。

恆大健康公告顯示,2017年11月30日,香港時穎公司與以賈躍亭為代表的FF原股東以合資模式設立了一家新公司Smart King,時穎出資20億美元獲取合資公司45%股權,而FF原股東以FF擁有的技術資產及業務入股,獲取合資公司33%股權,而剩餘22%股權將作為股權激勵預留給公司員工。

值得注意的是,Smart King全資持有“FF美國”和“FF香港”,此前因斥資3.6億元拍得廣州市南沙區約601畝的製造業用地而備受關注的睿馳汽車,則由FF香港全資持有。

2018年2月中旬,FF在美國加州舉辦的第一次全球供應商峰會上,賈躍亭透露 FF已成功完成股權融資,市場曾猜測背後的金主為恆大。但彼時香港時穎公司相關人士稱“時穎的股東是香港富商趙渡,與恆大或許家印沒有任何直接、間接關係”。

3月末,中國恆大的2017年業績會上,許家印曾披露中國恆大的第八個三年規劃:公司將形成一基兩翼一龍頭的產業格局,即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產業為龍頭。由於前三項恆大早就涉及,彼時許家印還打太極,“高科技還沒想好。”

不過,在4月9日,恆大與中國科學院相關合作協議的簽署儀式上,許家印表示,未來10年將在高科技產業方面投入1000億元,這一次,許家印圈定了目標細分產業,其中就包括新能源。

此時,有關恆大將入股FF的消息再一次發酵。

媒體發現,時穎公司背後的中譽集團(0985.HK)與恆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中譽集團公告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該集團分別持有恆大健康、中國恆大集團2.66%和0.12%的股份。同時,該集團還持有中國恆大集團9.5%和8.75%的優先票據。

如今,真相終於浮出水面。

6月25日,恆大健康公告稱,以67.47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從而獲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這標誌著恆大正式入主FF。

恆大方面稱,公司主要看中FF全球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實力,包括在多項技術指標上已全面領先行業標準,擁有大量專利(於中美兩地提交申請專利接近1500件,已獲得專利數超過380件)、頂尖的科研團隊,以及頂級產品FF91。

根據恆大內部人士透露,恆大在做此項投資之前,經過至少半年的審慎思考和周詳的盡職調查,投資FF並非因為賈躍亭本人,而是FF附著的產品、技術、團隊,可以為恆大植入科技因子。

據悉,賈躍亭將出任FF首席執行官,和現有管理團隊繼續負責FF的各項業務運營。恆大則派駐了集團副主席、總裁夏海鈞擔任Smart King董事長。

許家印67億港元入主FF,恆大與賈躍亭的AB局,好戲在後面

>> 賈躍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值得一提的是,FF採用AB股模式,賈躍亭等原股東享有“1股10票”的權利。根據最新的股權構架,即便恆大健康持股比例為45%,FF原股東的投票權重依舊高達88%,可以說一言九鼎。

但是,情況並非如此。

一向喜歡“All in”的賈躍亭早在和香港時穎簽訂協議時,就質押了股權。

根據時穎和FF前股東簽訂的協議,在新公司年度及特別股東大會上,時穎持有每股股份配有1票投票權,FF前股東持有的每股股份配有10票投票權,但在FF原股東違約的情況下,投票權將出現反轉,特別投票權將回轉到時穎手中。管理層股權激勵的股份不具有任何投票權。

因此,賈躍亭等人簽署的可謂是一份關於FF實際控制權的融資對賭協議。如今,時穎被恆大收購,FF原股東的對賭對象,已成為恆大。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獲悉,如果FF無法在2019年第一季度兌現實現首批電動車的量產,即會被認為是FF原股東無法履行職責,其投票權將回轉到恆大手中。

恆大方面表示,經過在美國一年的完整道路測試,已經取得全面系統的測試數據,FF91完全滿足了全面量產的條件。FF漢福德工廠現已全面開展大型生產線設備調試工作,計劃2018年年底完成整體量產準備。

不過,眾多汽車分析師並不看好賈躍亭能如期交車。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安寧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說,造車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還需要長期的技術積澱,量產的概念不是造一輛概念車,而是能夠大批量、規模化、保質量地生產。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FF 2018年底量產不可能,“恆大不投入200億元,造不出來。”

賈躍亭曾透露:“科技公司主要是研發成本驅動,FF一個月1500萬美元的研發成本,是在燒錢,沒有真正像辦公室、生產設備這樣的資產。”

不過,懸在賈躍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除了量產壓力,還有信用破產、欠了一屁股債。

5月14日,樂視網2017年度業績交流會上,樂視網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淑青稱,公司與賈躍亭及其關聯方正在協商尋求解決方案,將採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內的一切手段,責成賈躍亭及其關聯方以現金或其控制的相關股權和資產,切實解決其對上市公司構成的實際債務。

2018年6月,賈躍亭及其姐姐已經被列入限制乘坐火車和飛機的名單。作為“失信人”,賈躍亭短期內幾乎不可能回國。對於FF來說,在目標市場已經轉向國內的情況下,CEO卻很難回國,公司到底能走多遠還有待商榷。

>> 許家印的“造車夢”

懸在賈躍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很晃眼,而恆大和許家印也並非無虞。

孫宏斌上百億人民幣打水漂的眼淚猶在,恆大此次獲得FF 45%股權,前後需花費人民幣約130億元,這筆鉅額支出是否會面臨同樣的命運?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恆大進軍新能源汽車可以與地產主業協同,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來反哺房地產業務的發展,“通過產業園來拿地較為容易,並且價格不高。”

不過,恆大方面則在不斷強調,這次投資是恆大進入新能源汽車、高科技產業領域的一次關鍵佈局。通過本次收購,恆大可引進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有機會在高速成長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獲得強大競爭力,佔領市場份額,實現業務多元化。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超過142萬輛,2018年前4個月銷售同比大增52%至43萬輛。市場研究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對內燃機汽車在成本等方面逐漸建立起優勢,2025年預計銷量將達到1100萬輛,2030年達到3000萬輛。

目前,國內傳統車企如北汽、比亞迪、廣汽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均有所建樹,跨界玩家也不少,家電圈、互聯網圈、地產圈、金融圈等企業都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執著造車,還拉來了王健林、劉強東等人助陣;易車網創始人李斌集齊馬化騰、劉強東、雷軍、李彥宏等56位投資人投資蔚來汽車;馬雲、IDG青睞小鵬汽車;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的千億汽車小鎮也備受關注。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製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

這無疑讓嗅覺敏銳的許家印看到了機會,新能源汽車不僅是高科技龍頭,同樣還是各界重點發力的行業。

同時,不可忽視的是,恆大通過頻繁的資本運作,已擁有了多個資本運作平臺,包括恆大健康、恆騰網絡、嘉凱城、恆大淘寶、恆大文化等,並持有10多家A股上市公司股份,多次進入前十大股東。

業內人士分析,由於恆大資產規模龐大,除了地產、汽車兩大業務,不排除有對其他業務資本整合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