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創人非農忙的時候,都該想一想的三個事情

農業圈裡,有不少專家學者,也有不少商業巨擘。這些人成功的路徑不一而足,

他們的經驗就算是跟你揉開了掰碎了,一步一步的說清楚,你也無法複製。

但為何還會有人想了解這些人的成功路徑?而且樂此不疲呢?

原因在於經驗不可複製,但思維模式可以複製。

在不白跟眾多農創人交流過後,總結出成功農創人的3個思維模式:有規劃的野心、注重細節以及學習力。接下來,不白就跟大家聊聊這三個思維模式。

1

有規劃的野心

是成功的基礎

我們從事農業的人,應該對農業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就是:農業見效慢,週期長,成功難。但是我們一樣可以數出不少比較成功的案例,如莊怡果園、百果園、每日優鮮等等。

農創人非農忙的時候,都該想一想的三個事情

百果園為例,百果園的創始人餘惠勇,在不白看來就是一個比較有野心的農創人。90年代初期,大學畢業的餘惠勇被分配到省農科院搞科研,但他卻不滿足於朝九晚五科研工作,在業餘之下承包了單位的食用菌研究所,研製出一種食用菌投入市場後,迅速賺到十幾萬元。

有了錢之後,餘惠勇野心迅速膨脹,加上1992年,炒股熱潮在神州大地上盛行,他南下深圳,將賺得的錢投入到股市。在沒有規劃好資金的情況下,十幾萬元很快沉入股市連個水花都看不見。

這一次的失敗並沒有打垮他,反而讓他懂得“規劃”野心。

農創人非農忙的時候,都該想一想的三個事情

1997年之後,餘惠勇開始投身綠色生鮮行業,經過規劃沉澱,2001年,餘惠勇成立了深圳市百果園事業發展有限公司。2002年從百果園福華店,一家僅51平米的水果專賣店做起,專做下游消費者渠道,將上游種植全都交由果農和果園承包商。

從單店運營推導出合適可複製的模式,到推行加盟模式,再到08年大面積回購加盟店,轉變為直營模式。經過十幾年發展,現在百果園已經在全國擁有近3000家店面。

在沉下心來,規劃道路過程中,雖然也有一些波折,但總體上來看,百果園算得上是農業圈裡的成功典範了。

2

越注重細節

越能獲得用戶信賴

接下來,不白想要講講摩拜。最近不白一個朋友從美國考察回來。跟不白分享了不少美國見聞,但他最驚奇的並不是那邊的農業如何如何,而是驚奇於摩拜單車在美國。

在美國街頭看到小黃車、摩拜已經讓朋友十分驚奇,然而讓他更驚奇的在於不同於中國的摩拜單車的前置籃。美國摩拜單車前置籃還有一個放置水瓶的凹槽。這個細節上的不同讓友人感慨道:怪不得摩拜在國外市場能夠這麼快速的擴張。

農創人非農忙的時候,都該想一想的三個事情

上:美國摩拜單車前置籃 下:不白隨手拍攝中國單車前置籃

不白對此也深有體會,一個細節上的小不同,足以讓用戶有不同的體驗。

去年獼猴桃季節時,有不少人給不白寄了獼猴桃。其中,不白對配置了小刀、勺子、紙巾、溼巾的西峽獼猴桃和他的主人有著深刻的印象。當時不白問過西峽獼猴桃的主人杜振紅,為何配置這麼多小工具?

他說現在是懶人經濟,要做到比別人多思考一些細節,讓產品符合懶人的食用場景。通過這樣做他發現越來越多人找他回購,獼猴桃銷售額從2015年的80多萬,到2017年的200多萬。

農創人非農忙的時候,都該想一想的三個事情

3

學習力

是不故步自封的關鍵

前幾天,不白農創社社員盧志偉來到農創社,跟不白聊了下他這幾年的農創經驗,並且談及了自己想要運作葡萄柚的想法。

盧志偉家在海南和福建平和,有兩塊柚子基地。而海南基地生產的葡萄柚,能先於別人早一個月上市,並且在國內目前還沒有遇見有操作葡萄柚的專業團隊。所以,他希望能走出傳統種植銷售模式,獨立運作葡萄柚,通過做操作這個單品,能夠實現做大做強的野心。

農創人非農忙的時候,都該想一想的三個事情

因此,盧志偉有過不少走出去學習的經驗。但零散的學習,讓他有些不知如何選擇,才能更適合自己,因此他進入了農創社,並專門找到了不白,為他做診斷,出謀劃策此並規劃整體框架。

在此,不白想要說明的是,當你覺得自己遭遇瓶頸,千萬不要一個人悶頭苦幹,不妨走出去,多跟其他人交流交流,碰撞思想,獲取更多可能,或許你將能找到一條更好走的道路。

農創人非農忙的時候,都該想一想的三個事情

而這就是學習力!沒有學習力的農創人,很容易陷入“溫水煮青蛙”的陷阱裡,而學習力,能讓你在必要時有壯士斷腕的勇氣。

事實上,不白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全國到處遊歷,在遊歷過程中與一線農創人打交道,增長見識拓寬認知邊界。而在不白的影響和引導下,不白農創社的社員們遊歷學習之風也逐漸盛行,如賣老月餅的東坡、賣霜降紅蘋果的趙文龍、運作血橙的李小橙,還有負責瘋博士品牌氨基酸液肥的姜曉白,尋覓美食特產做社群營銷的村花妹月月,做水果供應鏈的劉海錄等等。

農創人非農忙的時候,都該想一想的三個事情

總而言之,不白認為,所有注重細節,有規劃(耐心)、有野心,並且懂得走出去跟不同人交流,向變化的世界,學習更多有效信息的人,是最有可能成為農業領域食物鏈頂端的人。如果你希望只是學習別人的經驗,而沒有真正去實踐,那麼你永遠就只能紙上談兵,成功的概率相對來說不會太高。

最後,不白想要送給大家一句話:機會永遠屬於有準備且真正去做事的人。那麼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