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手山芋般的危废,水泥企业为何奋勇争先

原标题《供需矛盾、利润颇丰加速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大爆发》

种种迹象显示,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将迎来大爆发。

2017年12月4日,海螺创业发布与“东江环保”的《战略合作协议告》,双方将在固废处理领域实现强强联合。当月27日芜湖海创环保固(危)废项目正式投产,这是安徽省第一家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危废项目,也是海螺创业全资投资建成的第一个固废危废示范项目。

时隔不久,2018年1月23日,台泥国际与东方园林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危废处理行业快速发展。

就在台泥与东方园林签署协议当日,金圆股份发布公告,为加快环保发展战略步伐,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项目的合作,公司拟通过股权转让方式收购重庆埠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且已与埠源环保股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早些时间,金圆股份还通过公告称拟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受让众思润禾40%股权和天源达51%股权,这两家公司均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项目公司。2017年9月14日,金圆股份宣布拟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的方式收购上海华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上海华舆同样为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公司。

除了上述企业,国内众多水泥企业诸如红狮水泥、华新水泥等对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都有自己的计划。截止到2017年5月底,红狮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达16万吨左右,但在建及拟建的项目规模超过60万吨。

烫手山芋般的危废,水泥企业为何奋勇争先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领域水泥企业与环保企业近期强强联合、收购大事件不断离不开2017年开始国内危废市场并购大潮的带动。2017年环保产业共发生86起并购,涉及金额385亿元,其最大特点是危废市场并购爆发,并购数量超过20起。

此外,有行业人士表示水泥企业如此“钟情”协同处置危废与目前我国危废处置市场供需极度不平衡以及危废市场利润颇丰有关。

环保部近日发布了《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年报》显示016年214个大中城市工业危废产量达3344.6万吨,而全国危废经营单位实际经营规模则仅为1629万吨,产能存在巨大缺口,供需严重不平衡。

另外,E20环境研究院预计,国内危废产生量若按复合年增长率10.5%,由2017年的4990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7440万吨,未来三年我国危废市场有望形成2000亿以上的规模。

利润是吸引企业蜂拥而至的重要因素。相较于传统环保产业利润率普遍在10%左右,危废处置利润率则可以达到50%左右。从销售净利润来看,以红狮环保为例,2016年红狮销售

净利润率高达90%

相较于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污泥,中国水泥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郑建辉曾表示处置危废收益更可观,处理危废价格从2014年的2800元一吨涨到2016年的4500元一吨,而生活垃圾补贴收入仅在100元/吨,污泥处理在165元/吨。

郑建辉还认为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逐渐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目前环评&在建的项目达357万吨,是现有核准经营能力的两倍,未来两年全部投产后形成526万吨/年的能力。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能力爆发式增长。

本文由中国水泥网原创发布(www.ccement.com)

烫手山芋般的危废,水泥企业为何奋勇争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