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

——思南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我的两个女儿正在读大学,儿子今年参加高考也考得不错,上一本没问题。他们将来毕业以后,我们一家就不会再穷了。”近段时间,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思南县瓮溪镇场井村罗亨江心头非常高兴。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事实上,多年来的思南,寒门出贵子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在日前,一条大好消息又在乌江两岸广为传播:思南中学已有4人被清华大学录取,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此外,在今年的高考中,思南全县7511人参考,一本上线1899人,二本上线3216人,一、二本合计上线5115人,较上年增加236人。

“思南高考之所以连战连胜,主要还是在于基础教育功底扎实、根基深厚。”该县教育部门负责人说,近年来,着眼于铲除“代际贫困”,助推脱贫攻坚,思南加速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于前不久顺利通过了省政府验收。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据介绍,目前,该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38所,其中幼儿园92所、小学20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30所、九年制学校4所、高级中学7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有在校学生120567人,其中,学前教育在校生18174人,小学在校生45455人,特殊学校在校生155人,初中在校生30678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1246人,中职在校生4859人;有在编在岗教职工8597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1204人,小学教职工3129人,特殊教育教职工30人,初中教职工2348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职工225人,高中教职工1518人,中职教职工143人。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学校共151所,其中,小学119所,初中29所,九年制学校3所。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深化教育改革

积极编制教育发展规划。精心编制《思南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结合全县教育发展实际,编制了《思南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思南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和《思南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加快教育发展的规划方案,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统筹推进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了学校布局结构,提高了办学质量。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15年以来,共投入资金7.86亿元,新建校舍及活动场地面积58.38万平方米,实施教师公租房学校16所,完成151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启动实施122所学校“厕所革命”改造工程,各类学校完全消除了D级危房。位于县城新区的思南教育园区完成投资近10亿元,新增学位1.3万个。共投入资金2.5亿元,为义务教育学校采购配备了各类装备。其中,对159所学校的实验室仪器按省规标准进行了填平补齐,对109所学校的125间实验室进行了成套设备升级改造,为155所学校配齐了音体美器材,为各中小学采购图书191.8万册,实施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151所,实施电子阅览系统67所,采购“班班通”2639套、计算机9394台,实施电子备课系统31套,为部分学校建设了精品录播教室、智慧教室、探究实验室、创客教室、网络评卷室等功能教室,对114所学校进行宽带扩容和设备升级,建成了思南教育数据中心。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制订《思南县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全面改薄”学校52所,新建及改扩建2所标准化建设学校(县第六小学、瓮溪小学),新建及改扩建3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思源实验学校、县第三中学、双龙小学)。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先后组建16个教育联盟,形成了“以强带弱、城乡互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外延、共同提高”的学校发展新格局。33所中小学与常熟市对口建立了“一对一”挂帮机制,通过名校帮扶、校间互动、本校探索,推动薄弱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及教育质量,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常态化举办“思南·常熟文化交流周”活动,推行思南——东南亚学生交换就学模式,把思南建成东南亚大学生实训基地。以全人教育、生态课程、高效课堂为引领,以“模式+个性”为课堂指导,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出台《思南县“四环一体·全人课堂”教师行为规范》《思南县教师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等,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减负提质增效。共创建市级以上“减负提质”示范校15所(省级2所,市级13所)。印发了《思南县教育系统培训工作规划方案(2017——2020)》,通过结对帮扶、定期支教、名师带徒、对口交流、巡回讲学、挂职锻炼、梯次培训等形式,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目前,已组织开展校(园)长任职资格、教师团队素质提升等培训活动,参与人数5万余人次,2014年以来共落实培训经费3504万元。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关爱特殊群体

招生行为规范化。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按施教区就近划片招生制度,优质普通高中招生50%名额比例定向分配到县域内初中学校,严禁学校变相举办重点班,严禁小学升初中选拔性招生,确保每位学生公平接受教育。

关爱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出台《思南县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方案》,坚持“两为主三同等”原则(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同等就读、同等免费、同等升学),让进城务工、经商、企业人员和国家机关单位干部工作调动随迁子女相对就近免试入学。2015——2017年接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分别为100%、98.23%、95.8%。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关爱留守儿童少年。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流浪儿童、特殊群体关爱体系,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均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并经常性开展工作。同时推进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帮扶关爱机制,切实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有效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向纵深发展。全县先后评定“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示范校21所,建立“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69个、“乡村学校少年宫”24所。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关爱残疾少年儿童。制定出台《思南县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思南县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安置方案》,妥善解决残疾少年儿童入学问题。2016年,在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思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及思南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完善了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2017年秋季,全县6至14周岁“三残”儿童少年有160人,实际就读152人,入学率达95%。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开展结对帮学活动。建立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关爱帮扶措施,增强家校育人合力,对“全县小学至高中阶段学校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七类残疾儿童、因身体或其他原因一个月以上未到校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3类特殊群体学生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目前,全县有5225名教师与16969名学生结成对子,开展以帮学为主的扶助活动,助力脱贫攻坚。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合理分布优质资源

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落实财政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长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采取企业先垫资后化债、融资租赁、PPP等方式,解决财政资金量小与教育投入需求量大的矛盾。2015年以来,已落实教育化债资金3.2亿元,融资资金1.6亿元;2018年,一期投资12亿元新建11所学校(其中义教学校7所)的PPP项目已全部完成招标工作,已开工建设2所。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完善教师编制长效管理机制。对教师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每学年县教育局根据各学校班额和学生人数等情况,在全县学校事业编制总量内对学校编制进行适当调整,报县编委办、人社局备案。根据国培、省培计划,制定教师培训方案,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实现了大范围、多形式、分层次的城乡教师交流。加大教师招引力度,优化老师队伍结构,满足教育教学需求。2015年以来,新招教师732人,其中音体美教师148人,小学师生比达1:15.35,初中师生比达1:12.39。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内涵发展。对学生开展生命、生活、生存、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活动,编写了《思南读本》《教育先贤田秋》《三生教育读本》《养成教育读本》《思南花灯》等地方教材。按照“整体规划、一校一品、彰显特色、注重内涵”的发展思路,累计投入约1855万元,加强学校绿化、“三风一训”、校史陈列室(墙)、电子显示屏等建设。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8所(其中思南三中打造“圣贤驻经馆·书香满校园”的校园文化主题建设,编写了校本教材《国粹文化读本》《我的家乡·思南》《德育读本》《多彩思南》《古诗词选集》;思南五中确立“诗画乌江·诗意成长”的校园主题文化;唐乔中学打造“竹”文化;一小以“书香校园·儒雅人生”为校园文化特色;田秋小学以“西麓文化”为学校主题文化,挖掘贵州教育先贤田秋精神;第五小学以“绿色五小·汉字飘香”为文化主题,修建了汉字广场等提升校园文化品位,陶冶学生情操,树立了良好的富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与林业等部门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已评出“绿色学校”49所。引导各中小学、幼儿园挖掘地方文化精品,通过环境的布置充分展示学校内涵,深入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目前,已创建59所县级文明校园,6所市级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校园,思南中学成为全国首批文明校园。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提高学校科学化管理水平。编制了《思南教育管理规程》,并将规程作为假期教师全员培训内容。指导和督促全县各级各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民办学校全部建立学校章程,并通过教职工(或教代会)讨论,规范了学校治理行为,提升了学校治理水平。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对所有学校实行星级认定。“星级学校”共划分为5个等级,评定结果作为评价学校、评价校长、评价领导班子、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且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提)任以及教师的调动,只能在相同及以下星级学校之间进行调整。同时,将评定结果作为学校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奖金兑现的依据。出台了《思南县中小学“书香伴我成长,阅读成就未来”大阅读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阅读机制,使倡导性、软性化的阅读活动制度化、刚性化、持久化(规定教师阅读以古诗词为主、中小学生阅读以优秀课文为主、少儿阅读以中华优秀经典读物为主。学生上课期间每天阅读时间不得低于30分钟,寒暑假期间学生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个小时、阅读时间不得低于1个小时、阅读量不少于1万字)。出台《思南县教师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处理办法(试行)》,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组建了教育巡察督导组和教学视导专项组,将学校管理、党风廉政、教学常规等工作作为督导视导重点内容,每月深入学校12天以上,全面开展教育巡察督导和教学视导工作,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效地督促学校办学规范性,促进管理和质量均衡,确保了学校风气清、质量升。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抓好教育扶贫工作。采取“五进一靠+网络媒体”进行教育资助政策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班级、进家庭、进村组”,依靠第一书记、包村驻村干部和教职工走村串户以及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形式进行宣传),利用“四集中一共享的模式”发放学生资助资金(集中公示、集中发放、集中开卡、集中激活”+“信息共享”的模式),采取“三抓三覆盖”落实学生资助工作(三抓即一抓精准资助,二抓资助育人,三抓规范管理;三覆盖即各学段学生全覆盖,公民办学校学生全覆盖,建档立卡学生全覆盖),开设“绿色通道”,确保贫困学生无障碍入学。落实资助资金。2015年以来,已落实各级各类资助资金约3.7亿元,受益学生近8万人次,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助推产业扶贫。积极配合供销、农业等部门推进“农校对接”工作,在13个乡镇建设学校食堂专供蔬菜基地5000亩,在3个乡镇实施学校食堂熟饲料猪代养项目,助力县域产业发展及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学校食堂本地蔬菜占有率为40%。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实施“厕所革命”工程。启动实施第一期122所厕所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764.22万元,所需资金由县财政解决。县教育局成立了“厕所革命”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县具备“旱改水”的学校厕所进行了全面改造或新建,目前已完成20所学校,其余学校将于8月底前全面改造完成。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通过“四环一体·全人课堂”模式的探索,摒弃单纯以知识点的教学评价方式,代之以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各要素综合的素质评价。通过开展研学旅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目前,全县中小学已实现研学旅行活动全覆盖,成功举办了十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八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2017年,《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强化薄弱学科教学管理。出台了《思南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管理的通知》《思南县中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专项考核办法(试行)》,将教师工作量、教师素质、学科教学、活动组织、档案管理、辅导学生、学生素质及技能等纳入教师考核内容。

图/梁祖江 任志平 张安国 苏波 思南中学等提供

思南:筑牢教育根基铲除“代际贫困”——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总 编:王 芳

策 划:晏叶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