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兒科醫生讓檢查C反應蛋白,到底是個啥?

寶寶發燒,兒科醫生讓檢查C反應蛋白,到底是個啥?

寶寶發燒到醫院看病時,醫生常要求採血做個“血常規+全血CRP”檢查。不少家長都希望能省去這一針,覺得扎針寶寶都得哭半天,很是心疼!

寶寶發燒,兒科醫生讓檢查C反應蛋白,到底是個啥?

特別是一個檢測項目叫C-反應蛋白(CRP),大多數媽媽不知道C反應蛋白是什麼,檢測它有何意義?

寶寶發燒,兒科醫生讓檢查C反應蛋白,到底是個啥?

C-反應蛋白是個啥?

C-反應蛋白,指在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損傷時血漿中一些急劇上升的蛋白質。

C-反應蛋白可以激活補體和加強吞噬細胞,從而清除入侵機體的病原微生物和損傷,壞死,凋亡的組織細胞。

正常值:<8mg/L(免疫擴散或濁度法)。

C-反應蛋白能反映啥?

CRP被認為是人體急性炎症時反應最主要、最敏感的標誌物之一。

CRP可在各種急性炎症、組織損傷、手術創傷、放射性損傷等發作後數小時內迅速升高,並有成倍增長之勢。病變好轉時,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

◆CRP為 10~50 mg/L表示輕度炎症。

◆CRP升至 100mg/L表示較嚴重的疾病,它的嚴重程度在必要時需靜脈注射。

◆CRP> 100 mg/L表示嚴重的疾病過程並常表示細菌感染的存在。

細菌還是病毒一看即知

◆病毒感染:引起的反應最輕,通常不超過50mg/L,極少超過 100 mg/L。

◆革蘭陰性菌感染:可發生最高水平的CRP,有時高達 500 mg/L。

◆革蘭陽性菌感染和寄生蟲感染:通常引起中等程度的反應,典型的是在100 mg/L左右。

在CRP下降至正常時,可中斷抗菌素治療。

血常規+C反應蛋白,是一個“完美”的組合!

能鑑別感染類型

血常規能詳細看出患者的感染程度,通過分析血常規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指標,可以提示究竟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如果發現白細胞增加,以中性粒細胞為主,那麼寶寶很可能為細菌感染。如果白細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計數增高,那麼提示很可能為病毒感染。單核細胞的正常值是3%-8%,如果大於10%的話,證明更有可能是病毒感染。

可以監測病情進展

血常規雖然能區分感染類型和程度,但一般在患者感染兩天後才會有所變化,而微量血CRP的檢查,能在病人感染後12-24小時就會產生變化,可早期判斷感染類型,它同血常規一樣,常用於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鑑別診斷。

每當病毒或細菌支原體刺激機體後,我們的身體就會快速產生這種C反應蛋白。一旦細菌感染,C-反應蛋白水平立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反應蛋白大都正常。

寶寶發燒,兒科醫生讓檢查C反應蛋白,到底是個啥?

兒科醫生提醒

血常規檢測出的指標比C-反應蛋白更為詳細,而C-反應蛋白比血常規的反應更快更靈敏。所以,對感冒發燒的小孩化驗血常規和CRP都十分必要,兩者聯合可以幫助醫生對疾病作出快速、準確的診斷,對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