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儿科医生让检查C反应蛋白,到底是个啥?

宝宝发烧,儿科医生让检查C反应蛋白,到底是个啥?

宝宝发烧到医院看病时,医生常要求采血做个“血常规+全血CRP”检查。不少家长都希望能省去这一针,觉得扎针宝宝都得哭半天,很是心疼!

宝宝发烧,儿科医生让检查C反应蛋白,到底是个啥?

特别是一个检测项目叫C-反应蛋白(CRP),大多数妈妈不知道C反应蛋白是什么,检测它有何意义?

宝宝发烧,儿科医生让检查C反应蛋白,到底是个啥?

C-反应蛋白是个啥?

C-反应蛋白,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

C-反应蛋白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

正常值:<8mg/L(免疫扩散或浊度法)。

C-反应蛋白能反映啥?

CRP被认为是人体急性炎症时反应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

CRP可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发作后数小时内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CRP为 10~50 mg/L表示轻度炎症。

◆CRP升至 100mg/L表示较严重的疾病,它的严重程度在必要时需静脉注射。

◆CRP> 100 mg/L表示严重的疾病过程并常表示细菌感染的存在。

细菌还是病毒一看即知

◆病毒感染:引起的反应最轻,通常不超过50mg/L,极少超过 100 mg/L。

◆革兰阴性菌感染:可发生最高水平的CRP,有时高达 500 mg/L。

◆革兰阳性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通常引起中等程度的反应,典型的是在100 mg/L左右。

在CRP下降至正常时,可中断抗菌素治疗。

血常规+C反应蛋白,是一个“完美”的组合!

能鉴别感染类型

血常规能详细看出患者的感染程度,通过分析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指标,可以提示究竟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如果发现白细胞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那么宝宝很可能为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增高,那么提示很可能为病毒感染。单核细胞的正常值是3%-8%,如果大于10%的话,证明更有可能是病毒感染。

可以监测病情进展

血常规虽然能区分感染类型和程度,但一般在患者感染两天后才会有所变化,而微量血CRP的检查,能在病人感染后12-24小时就会产生变化,可早期判断感染类型,它同血常规一样,常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每当病毒或细菌支原体刺激机体后,我们的身体就会快速产生这种C反应蛋白。一旦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水平立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反应蛋白大都正常。

宝宝发烧,儿科医生让检查C反应蛋白,到底是个啥?

儿科医生提醒

血常规检测出的指标比C-反应蛋白更为详细,而C-反应蛋白比血常规的反应更快更灵敏。所以,对感冒发烧的小孩化验血常规和CRP都十分必要,两者联合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