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百侯特產五香牛肉乾

百侯鎮位於大埔縣東部,民風淳樸,風景優美,境內名人名居眾多,是個文化古鎮。該鎮生產的“五香牛肉乾”味美香濃,鹹甜適中,營養豐富,是客家地區有名的特產,粵東傳統小吃之一,更是海內外華僑回鄉饋贈親友的上乘佳品,歷來備受消費者青睞,在東南亞華人中亦有一定影響。百侯五香牛肉乾生產製作工藝迄今已有300餘年歷史,屬於大埔縣百侯鎮侯南村的傳統民間手工藝之一。

梅州大埔百侯特產五香牛肉乾

五香牛肉乾

梅州大埔五香牛肉乾

製作流程

(一)制前準備

百侯五香牛肉乾在選擇原材料和製作過程中都有獨特一面,頗為講究。

選肉:選擇百侯鎮本土放養的鄉下牛,取其上好的新鮮牛臂肉,肉質鮮嫩,較少筋腱和脂肪。

配方:用花椒、八角、肉桂、茴香、丁香、山柰等中藥材及糖、鹽、酒和其他混合配料。

製作工具:有解衣刀、切肉刀、鐵罩網、木炭、滷鍋、烤箱。

(二)製作工序

百侯五香牛肉乾採用純手工製作,每一道工序均以手工完成,在製作過程中非常注意選肉、刀工、滷製、火候、烘烤幾道工序。

解衣:用特製刀具剔除牛衣膜,使之成為精牛肉,再根據牛肉的紋理,用刀解成0.2釐米的薄肉片。

滷製:用花椒等中藥材磨成粉末後加鹽、糖及其他混合調料按一定比例做成滷料。將牛肉片放入滷鍋,滷製10個小時左右撈起,瀝乾水分。

焙乾:將醃好的牛肉片一張張鋪在鐵罩網上,用炭火烘焙約半個小時,不時翻動,其間必須掌握旺、溫、慢的火候讓肉片水分慢慢蒸發,直至水分含量為60%的半乾狀態。

烘烤:將焙好的肉片均勻攤放在方形鐵篩上,分層放入櫃式烤箱中用炭火烘烤。底層干時調整至上層,層層輪換。約5小時後,肉片表面轉為棕黃色,水分含量為6%。

歷史典故

百侯五香牛肉乾傳統技藝在百侯鎮侯南村流傳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至今當地還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母愛傳說。

相傳清朝初年,一位百侯姓楊的讀書郎即將遠赴京城參加科舉考試。楊母在兒子動身前為其打點行裝,精心準備沿途所需乾糧。兒子在晚上挑燈夜讀時,最喜歡吃楊母做的滷牛肉佐酒。就著牛肉喝點小酒不僅解乏,而且使其才思敏捷妙筆生花。

為確保兒子在來年春季進京趕考期間能吃上自己親制的滷牛肉,楊母想盡了辦法,以使滷牛肉既好吃又能保持較長時間不變質。她嘗試多放鹽,可做出的牛肉又苦又鹹;多放辣椒,可做出的牛肉辛辣難以入口……一個寒風凜冽的晚上,楊母守著炭火,手裡夾著一塊剛醃製好的牛肉困得直打瞌睡。迷糊中,她聞到一陣奇香,睜眼一瞧,發現手裡的牛肉掉進炭火中烤成肉乾了。楊母輕輕吹去肉乾上的炭灰,試吃了一小口,但覺香韌耐嚼,食後齒頰留香,回味無窮。嚼著酥香可口的五香牛肉乾,楊母愁眉頓展,於是通過添加各種配料反覆嘗試,終於創出了方便攜帶、味道鮮美的五香牛肉乾。

就這樣,寒門學子懷揣飽含母愛的牛肉乾赴京趕考,並一舉奪得功名。從那以後,楊氏族人把製作五香牛肉乾的方法代代沿襲下來,族中凡是趕考的學子都會帶上幾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